張建超
我國秋冬季節氣候反復,因此在秋冬季節是家養豬的消化道疾病高發期,其中不僅有細菌或者病毒性的消化道疾病,還有很多寄生蟲引發的消化道疾病,這些因素是導致秋冬季節豬消化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秋冬季節,一般會進入養殖場的疾病控制期,豬的健康因素對養殖場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防治出現漏洞,養殖場的豬就會被波及,更嚴重的會影響養殖場當年的收入。
秋冬季節由于天氣不穩定、氣溫低,露天養殖場中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豬出現不同的消化道疾病,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是腹瀉,和寄生蟲類消化道疾病,一些常見的病癥都會有相應的治療辦法,但每年總會出現一些不常見的病癥,這些由細菌導致的消化道疾病,常常會因為沒有對癥下藥導致本身處于細菌性感染疾病,會導致初期的仔豬或成年豬出現疾病的不斷惡化。
1、豬細菌性致病的防治要點
①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的疾病
一般情況下,養殖場中的飼養豬要是出現腹瀉的情況,那么,傳染率是非常快的,而且死亡率會高達80%到100%,秋冬季節是飼養豬腹瀉的高發期,養殖場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性腹瀉引起的,是一種在飼養豬中高速傳播的急性腸胃疾病,其中,哺乳期的豬發病最為嚴重,成年豬發病后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感染期非常常見。通過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臨床中飼養豬腹瀉,基本表現為嘔吐脫水,大部分病變出現在小腸部位。
②豬的腹瀉病毒感染是由多種新型生物包括豬在內的重要腸道病原
在秋季是這個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晚秋和早春,并且,這類疾病一般會在地方性流行,各個年齡段的豬都有可能被感染,且感染率非常高,一般情況下,感染過后可以免疫,但新生豬仔發病最為嚴重,而且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這里疾病一般病變主要在消化道,切,小豬仔大部分被大豬傳染,發病后,腸壁會變薄透明,各內臟器官衰竭,會持續腹瀉,直至死亡
2、非傳染性病因
①環境性腹瀉
秋冬季節,氣溫驟底,尤其在夜晚的時候,一些小豬會在氣溫突然降低的時候出現應急反應,孕期有反應,會引發腹瀉綜合癥,在氣溫驟變或陰雨不斷的天氣,是此類疾病的高發期,應激反應引發的腹瀉一般情況下會導致小豬體溫降低,并且這類疾病在大豬身上均可產生不良反應或者是應激反應,還會造成營養代謝發生紊亂,導致病理性的腹瀉或便秘,還有一部分腹瀉原因是因為養殖場的工作人員技術不到位,是腸內長期處于有毒有害氣體,華微生物超標的狀態,這也會導致嚴重的消化道疾病爆發。
②營養性腹瀉
長期缺乏某些營養物質或不當搭配會導致豬的消化道疾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引起豬的消化道病變,一些養殖場會為了降低養殖成本,使用一般或營養不足的飼料,嚴重影響了母豬的生長發育導致小豬也會有營養不良,引起腹瀉,或消化道障礙疾病,這類疾病影響非常高,一只母豬營養不達標會影響整個養豬場的小豬仔,這也從另一方面要求養殖場一定要科學規范化生產養殖,他能保證豬的健康
3、綜合防治要點
①飼養場溫度適宜
在洛陽地區秋冬季節溫度較低,仔豬通常會選擇湊在一起取暖,在這種情況下就易容易出現仔豬被母豬壓死的情況,因此要時刻保證養殖場中的溫度適宜,采用完備的取暖設備,時常測量下豬舍內的溫度要保持恒溫,不能時高時低,養殖場應隨時檢測豬舍的溫度,把控好各個季節的豬舍溫度,否則溫度不適宜更容易產生疾病。
②飼料營養均衡
在秋冬季節,由于豬的抵抗能力會逐漸下降,飼喂營養不均衡還會導致豬消化道出現問題,為避免豬消化道出現問題,可選擇以一周或者三天為一個周期,制定相應的營養均衡表,譬如可以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之類的,與此同時豬的飲用水要定時更換,確保每一餐的飲用水都是干凈并且溫度適宜,還可以在飼料中定期加入一些防治秋冬季高發豬病的藥物或其它營養物質,來降低秋冬季節豬的發病率。
③養殖場做好定時消毒
養殖場要建設健全的消毒措施,飼養員應做好進入豬舍之前的消毒準備。要對養殖場合理的做好消毒周期,及時更換消毒液,對于豬舍中的整個空間及物品都要進行全面、及時的消毒措施,每天要及時清理豬的排泄物,做好豬舍衛生工作。豬舍的衛生至關重要,不僅要定期做好清理,還要按時消毒,讓豬舍經可能的減少細菌,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因為環境問題出現的病菌性疾病。
綜上所述,在秋冬季節容易出現較多的不同類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節就要求飼養者時刻多注意疾病的發生與防治,勤于對養殖場內豬群進行觀察,一旦出現疾病的發生,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對豬消化道疾病采取科學合理有效防治辦法和應對措施,確保豬群的合理飼養。只有科學喂養,合理飼養,才能讓養殖場的豬健康長大,減少發病率,提高存活率與健康率。
(作者單位:471300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