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將
鳳慶縣小灣鎮是鳳慶縣的蠶桑生產大鎮,桑園面積和養蠶張種量占全縣一半以上,起步于1992年的小灣鎮蠶桑產業,以其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以及“短、平、快”的產業優勢,抓住國家“東桑西移”的歷史機遇,歷經20多年的風風雨雨,真正成了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民心產業。本文闡述小灣鎮蠶桑產業現狀和工作舉措,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下步小灣鎮蠶桑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建議和思考。
1、基本情況
小灣鎮地處鳳慶縣東北部,瀾滄江南岸,年平均海拔在987米至2804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雨量1503毫米,屬亞熱帶氣候類型。目前,小灣鎮有桑園面積8437畝,“蠶桑專業村”4個,栽桑養蠶農戶1000多戶。2018年,全鎮放養蠶種2410張,生產鮮繭93噸,實現鮮繭產值418萬元。小灣鎮已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栽桑養蠶技術規范和系統的蠶桑輔導員管理辦法,在政策引領、技術支持及市場的有效調節下,小灣鎮蠶桑產業已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邁進,但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蠶桑產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2、主要工作措施
①宣傳發動,營造寬松的產業發展政策環境
從發展伊始,歷屆黨委、政府就非常重視蠶桑產業,通過召開群眾會、現場會、參觀學習等對群眾進行宣傳引導。同時,依托項目,在新植桑園、蠶房建設、小蠶共育及蠶繭價格補償等機制上實行政策傾斜,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新植桑園每畝補助1200株嫁接桑苗,3公斤地膜,適時補助肥料若干。二是新建小蠶共育室,每戶補助3000元以及蠶用物資若干。三是在鮮繭市場價格低迷的年份適時對鮮繭收購進行2元/公斤的價格補償。四是大力宣傳當地手工蠶絲被,營造輿論氛圍,樹立小灣蠶桑品牌,提升小灣蠶桑知名度。
②總結經驗,完善技術標準
通過多年的實踐,結合小灣的氣候特點及群眾的勞作習慣,在縣級蠶桑技術員的指導下,小灣蠶桑人不斷總結創新,選育了適合本地氣候環境的蠶品種,制定了《小灣鎮桑園管理技術規范》《小灣鎮小蠶共育技術規劃》《小灣鎮大蠶養殖技術規范》等一套比較成熟完善且符合小灣實際的栽桑養蠶技術標準,并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鮮繭張產量也從過去33公斤提高到39公斤,農民的蠶桑產業收入得以大幅提升。
③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在技術服務上,小灣鎮充分挖掘和培養利用本土蠶桑養殖人員作為村級蠶桑輔導員,完善考核獎懲,充分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縣、鎮兩級蠶桑技術員督促抓好桑園管護、小蠶共育和大蠶飼養培訓,及時發現和糾正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鎮黨委、政府在政策、資金上對蠶桑產業給予支持,并選派熟悉蠶桑生產的干部主抓蠶桑工作,養蠶村由村支書負責本村的蠶桑生產。在縣、鎮、村三級技術力量的大力支持下,群眾的養殖技術得以提高,養殖效益更加明顯。
3、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灣鎮蠶桑產業已初具規模,但量小質弱,促進農民增收幅度不大,在全鎮農民收入構成上所占比重不是很明顯,產業基礎還很脆弱。
①價格因素
按現行價格,1張蠶毛收1600元左右,而其生產成本不含勞動力及蠶房、蠶具等固定資產投入,也需要300元左右,效益遠不及外出務工,導致養蠶農戶逐年流失,全鎮五分之一左右桑園荒蕪。
②基礎設施
蠶桑生產中,一旦蠶房面積偏小,加之地火龍、消毒池、對流窗等硬件設施不配套,農戶就養不出好蠶,養殖效益也就無法提高。目前,全鎮有四分之一以上養蠶農戶蠶房面積偏小,地火龍、消毒池、對流窗等基礎設施不配套。
③蠶種質量及養殖技術
蠶種質量和養殖技術是蠶桑生產中最關鍵的因素,比如,2011年,由于購入蠶種質量的原因,全鎮全年鮮繭張產量足足比頭年低了8公斤。其次,以往由于養殖技術不成熟,產業效益也無法提升,這些因素阻礙和制約了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④產業矛盾越來越明顯
2005年開始,小灣鎮95%以上的桑園都套種有泡核桃,桑樹光合作用減少,作物間“爭肥”情況嚴重,加之2011年烤煙產業的引進,部分村一定范圍內蠶桑生產受到了影響,這些因素也直接影響了蠶桑產業的發展壯大。
4、蠶桑產業發展的思考
在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小灣鎮蠶桑產業發展空間有限。核桃是“懶產業”,其長遠的經濟、社會效益優勢明顯,兩者生長的海拔、氣候相當。而烤煙是“黃金產業”“政治產業”,其產業政策傾斜力度較大,目前,蠶桑產業的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措施上進行思考:加大宣傳,加強政治影響力,營造政策氛圍、輿論氛圍、群眾氛圍;
開放市場,引入競爭,營造更加開放的公平的鮮繭市場,使鮮繭價格逐步接近當地工日價格;上級相關部門應加強政策扶持,加強引導,加大對蠶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劣質桑園改良改造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不斷總結和完善小蠶共育和大蠶飼養技術,充實蠶桑技術服務人員隊伍,完善輔導員考核獎懲機制;發展和鞏固養殖能手,充分利用好閑置桑園,重點培育和扶持養殖大戶進行規模化養殖;規避蠶桑與核桃、蠶桑與烤煙之間的矛盾,合理規劃新植桑園地塊,遠離烤煙區,盡量不與核桃套植;提升“公司+基地+農戶”產業模式效應,企業應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時,配合政府做些能夠激發農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事情。
綜上所述,蠶桑產業是小灣鎮優勢特色產業,它與茶葉、核桃、烤煙、畜牧業等產業一起支撐了全鎮農民群眾富裕、和諧的美好生活。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采取相應措施和政策引導,加大各級投入力度,完善管理體制,發揮產業優勢,變優勢為效益,蠶桑產業在小灣鎮奪取脫貧攻堅最后勝利,實現小灣鎮同全縣、全省、全國一道共同發展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定能再創輝煌。
(作者單位:675909云南省鳳慶縣小灣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