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2019中國種子大會”3月31日在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在會上提出了2018年中國種業六件大事和未來種業發展所面對的四大方向。
1、2018年中國種業六件大事
(1)國家啟動南繁硅谷建設總書記親赴南繁基地視察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南繁科技城這三大任務都由南繁硅谷承擔,是我國種業育種的中轉基地。在去年的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海南視察了在我國占有重要位置的南繁育種基地,同農業專家袁隆平等一道,走進超級雜交水稻展示田,觀察并細心查問了水稻長勢情況。南繁硅谷的建成,甘肅、海南、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的落實,標志著我國育種基地格局已經成型。
(2)在農業農村部設立種業管理司的同時,大部分省級單位健全了種業行政管理機構
農業農村部“三定”方案于2018年7月2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組建了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其職責主要是負責起草農作物種業和畜禽發展規劃、政策,對農作物種子、種苗實施監督管理,組織并實施畜禽遺傳資源、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管理和保護,組織救災備荒和抗災救災種子的調撥、儲備,承擔農業植物新品種的保護工作。與2011年對比2018年假劣種子案件減少了48%,種子侵權案件減少了36%,全年抽查農作物種子5.2萬份共涉及20個品種,平均合格率達到了96%。伴隨著農業行政綜合執法改革的深入,假劣種子案件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3)保存量超50萬份的國家作物種質長期庫新庫正式開始建設
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的農業物種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國家作物種質庫項目于今年的2月26日,在中國農科院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的種質新庫設計容量為150萬份,是目前庫容量的4倍。已經收集4.2萬份新種質資源,12個省(市)已經開展普查工作,經過鑒定共發掘出一批具備抗病蟲、高產穩產、優質專用、抗旱節水等特性的優異種質資源。截止目前,我國長期保存種質資源居世界第二位共50.3萬份。
(4)種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于2018年發布,對外商投資種業準入機制大幅放寬。實施22年的《外商投資農作物種子企業審批和登記管理規定》即將廢止。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8年4月11日,印發了《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圍繞種業等重點領域,深化現代農業對外開放”。同年6月10日,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求“取消或放寬種業等農業領域外資準入。”
(5)年度申請量突破1萬件,植物新品種授權居世界第一
植物新品種保護11168件的授權總量,突破2萬件的申請量,申請量已經居世界第一。在2018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審定品種共3249個,其中有省審品種2347個、國審品種902個。在國審品種中,77%為企業申報審定品種,在品種審定中企業的主體地位凸顯,優質、專用、綠色品種比重明顯提高。截止2018年底,數量達10325個的29種非主要農作物進行了品種登記。水稻、大豆、小麥、油菜等大宗作物生產用種,我國自主選育的品種量達到100%。面積比重由85%增長到90%的玉米自主研發品種。面積比重由80%提高到87%蔬菜自主研發品種。
(6)中國兩大種業集團正式形成,隆平高科進入世界種業前8強
隨著先正達和隆平高科被中國化工農化公司全資收購,已經躋身進入世界種業前八強,目前,我國已有兩家種子企業進入世界前10強。
2、未來種業發展面對的4大方向
(1)市場化收購主要糧食產品是大勢所趨
大宗農產品貿易與國際市場對接,至2018年底,15年來首次減少了8803.1萬噸進口大豆。今年國家糧食局繼續下調了最低收購價,小麥比去年又下調了3分,稻谷仍然延續去年的下調趨勢,粳稻、早秈稻、中晚秈稻分別比去年下調了2角、1角、1角。同時,國家采取了直接補助的方式,對種糧農民給予適當補助。
(2)高質量種業發展不可逆
高質量的種業發展形式是不可逆轉的!當今,我國水稻、玉米、大豆、小麥、棉花、油菜等作物的用種需求量穩定,蔗糖料等經濟作物種子種苗市場的需求空間仍然較大。其中,升級換代空間大的是大宗作物品種,市場潛力巨大的是高附加值作物種子,特色、經濟作物種子種苗市場空間也比較廣闊。節水節肥節藥是當前種業發展方向,優質高產多抗,全面、全程機械化。當前,品種是大田作物增產的主要依靠,穩定、高產、增產品種仍要重點發展。糧食作物種業是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的源頭,糧食以外的種業要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
(3)多元化發展的企業是大勢所趨
以育繁推一體化、全產業鏈和跨界融合為代表的集團化是種業企業的發展方向,以生產、加工、經營、專業育種和測試檢測的專業化,以聯結大市場、小農戶和科研院所的專業化平臺化,以區域特色、產品特色、作物特色為特征的特色化方向發展;以種植業加種業、畜牧業、金融和農化服務為內容的“種業+”時代已經到來。
(4)種業深度融合銳不可擋
當今,論文在作物育種領域方面的數量排名中,中國超過日本、美國、印度、德國等國排在首位。但是,“種業強國”不是以“論文強國”為基礎,因為目前我國的科企融合深度還遠遠不夠。支持科企深度融合是未來的政策導向,支持品種選育和品種權保護。另外,以合成生物學、生物組學等為代表的前沿學科在理論的的突破正在形成,定向改良育種方式將更加便捷,以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為代表的技術在逐步加快,育種由隨機性正朝著可設計、定向轉變,“按需定制”的品種正成為現實,育種效率以幾何級數增長,種業發展也正在迎來“跨界融合”的新階段。
(作者單位:150008黑龍江省種子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