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楊
森林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在我國林業建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林業生產與市場經濟之間存在矛盾性,因而當前形勢下我國的營造林生產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地方大力開展林業經濟就需要從營造林生產進行入手,結合實踐找到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辦法?;诖?,本文首先簡單對我國普遍存在的營造林生產問題進行了闡述,隨后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
當今社會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科學與經濟狀況日新月異。然而林業生產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對于森林資源過渡地開發導致了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對我國的綠色生態建設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因此,我國的林業發展存在著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但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基本走勢,也不利于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營造林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①豐產林經營的不可持續性
因樹木正常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因而林業生產需要制定可持續性的目標經營策略,進而保證林業生產的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但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工林的營造并沒有制定一個預期性、可行性的計劃,因而人工營造林與市場之間的供給關系呈現出不穩定的趨勢,造林與育林無法實現有效結合。市場上常常出現木材供應不足的情況,導致材料的供應危機,給相關從事與林業生產相關的生產活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在營造林的后期保護與維護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力度的不足導致的損害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些情況的出現,最終將營造林生產引向失敗。
②樹木的培育基地情況落后
由于林業生產本身生產條件要求高,并且生產周期長。目前人工營造林的培育基地普遍存在培育形式單一的落后生產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包括有:生產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培育樹種的選擇存在問題、相關先進培育技術手段的缺失等。因此影響因素是多方面,不僅包括了經濟層面、技術層面的影響因素,同時也包括了人工與資金資源的匱乏。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意識到解決與市場發展趨勢的同步性是首要解決的要點。進而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其他資源配置。
③數量與質量發展的不平衡性
地方常常依照固定的思路進行營造林的建設,沒有充分考慮數量與質量之間的平衡性,取法具體的針對性建設方向。容易造成質量上的問題,又由于數量多,因而容易給相關生產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引起這個問題的原因大多是地方盲目跟風其他地方的林業生產項目,想要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進行生產經營。這樣的做法不僅造成潛在的經營風險增高,同時也不利于正常的營造林建設。反映了生產計劃制定缺乏有效的預見性與選擇性。
2、營造林生產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①加強造林成林計劃的制定
首先,為了解決營造林的可持續性經營問題。首先需要對整個造林成林進行計劃設計,確定生產的方向,確定需要滿足的市場條件。切實從市場條件出發,尋找營造林生產在行業市場經濟中的主要定位,為保障森林資源做好后期的相關安全管理工作,為林業的持續性發展保駕護航。進而實現生態效益以及社會現已的并舉,推動林業生產經濟的持續增長。
②強化種苗基地建設
實現良種培育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以及時間成本。相關生產單位要在把控好成本的同時手抓種苗的基地建設工作。具體的建設措施如下:首先,可以參考其他地區的良種培育方法以及基地建設方法,當地的市場發展與生態建設有需求,可以從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樹種。然后結合自身的生產條件,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育種。培育出種植存活率高、生產快、質量好的樹種,最后在保障種苗生長質量的情況下開始大面積種植。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營造林的生產建設需要遵循一定的相關原則。即造林能夠有效促進當地的生態環境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要充分發揮出林業生產的特點,以此實現經濟效益的增加。
③大力提升林業造林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對營造林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不但要找到營造林中的種植數量與種植質量的平衡點,同時也要做好相關成本管理工作,以降低在管理過程中的成本費用。傳統的造林管理往往保存樹種多,浪費了許多的苗木。應當正確的造林,適宜適量。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第一,降低單位面積內的樹苗成本,降低樹苗的投入量。第二,降低單株苗木的生產成本,適用于小批量單株的生產。最后相關生產單位要杜絕盲目跟風的行為,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認識到生產經營需要付出勞動,不能坐享其成。只有自身通過實踐管理,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綜上所述,本文對于營造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討,旨在幫助相關生產單位加強樹種的培育與后期的管理。以實現營造林產業的未來廣闊發展情景,在社會和環境層面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164100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