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的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期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人才瓶頸的重要舉措。本文以鄉村振興為背景,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育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
職業農民是指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職業農民是具有較高素質,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并以此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從業者。新型職業農民,又稱經濟學上的“理性人”,是將農業作為自己的職業,通過市場機制來獲得報酬,實現收益,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此,新型職業農民具備有較高的文化素質、熟悉農業科學技術的、良好的經營與管理能力等特征。
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
1、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勞動力不足,土地撂荒嚴重,生產低下,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因此,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可解決農民土地誰來耕的問題,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實現農民穩定增收的保障
制約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素質低和經營管理不善,無法根據市場變化調節生產方式,規避風險。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合理規避市場風險,獲得更多收益,保證穩定增收。
3、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農業現代化是運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綠色的生產方式,這就要求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具備更高的文化素質和技能。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1、政府不夠重視,資金投入有待提高
政府部門是組織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主要承擔者,政府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視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地方職業農民的數量。一是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在20世紀后期,政府部門重視以工業帶動經濟發展,從而忽視農業的發展,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導致“三農”問題不斷積累;二是資金投入不足,據有關統計顯示,農民的普通培訓費約為1500元/人,技能培訓約為3000-4000元/人,政府的投入約為360元/人,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無法開展培訓;三是重復培訓,造成資金浪費,有些政府為完成任務,重復開展培訓班,使農民無法學到技術,打擊學習積極性。
2、培育機制不健全,培訓效果不明顯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沒有健全的機制和完善的體系,造成培訓效果不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政府部門培訓經驗不足,無法形成系統性、穩定性的培訓機制體系,缺乏合理的培訓培育計劃和內容,在選取培訓對象時針對性不強。二是培訓教師體系不完備,當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主要還是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訓,缺乏實踐與理論兼備的培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理論偏多,對實際生產作用較小;三是培訓資源分散、實訓基地較少、培訓方式不靈活,無法形成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以上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是沒有健全的培訓機制。
3、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意識薄弱
受農村環境和農民自身思想的影響,農民對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主體意識不夠。一是傳統的小農思想較嚴重,農民所處的環境比較封閉,信息獲取能力較差,市場觀念較為淡薄,小農思想仍占據為主導位置;二是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認識不足,農民的自卑心理,導致其社會觀念尚未轉變,不愿就讀涉農專業,涉農院校招生難,許多文化素質高、善于經營管理的青年勞動力不愿意留守農村,導致新的思想傳播較慢。三是農民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大多數農民認為農業收益低、農事勞動較為辛苦、社會地位低等因素,因此許多農村年輕人、有能力的人向城鎮轉移,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農民參與培訓的意愿不強和積極性不高。
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對策
1、提高認識,加大扶持,大力開展培育工作
一是提高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把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制定相應的考核體系,確保政府部門認真執行培訓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整合資金,加大投入,確保培訓工作正常開展,三是加強資金管理,實行資金審批使用制度,確保資金使用合理。
2、健全培訓機制,創新培育方式
政府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好培訓前摸底工作,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內容,逐步形成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培訓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作為主要培訓對象;二是加強與當地的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涉農高校等合作,優化和壯大培訓教師隊伍;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加強與涉農企業的合作,共建培訓實訓基地,加強實踐學習,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根據學員需要開展相應的培訓,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增加培訓方式。
3、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一是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水電等,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增加農民獲取外界信息的機會,從而逐步改變小農思想,接受新思想;二是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如醫院、學校等,營造良好的環境,讓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留在農村,以農業為職業,增強農民的職業信心;三是完善激勵制度,健全農村干部選拔制度,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添加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新動力,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單位:530004廣西大學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