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玲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是村級經濟事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歷來受到農民群眾的廣泛關注。為切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針對一些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制度建設不健全、會計核算不準確、財務公開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到位、記賬不及時等問題,就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提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財會隊伍建設、嚴格"三資"管理工作規范的粗淺建議。
一、阿什河街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情況
阿什河街所轄9個行政村,79個村民小組,2017年7月,我街把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作為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培育村集體經濟組織。
1、健全機構。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任組長,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并在農經中心下設辦公室。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在全街上下形成了機構,分工協作的良好工作機制。
2、制定改革方案。及時根據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結合我街實際,制定了《阿什河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阿什河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推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明確了改革的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實施步驟。
3、大力宣傳營造改革氛圍。及時發放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宣傳冊》、《致農民朋友一封信》等宣傳資料并發放到村、組,加強政策宣傳、指導改革工作。各村也利用召開村干部會、村民會議,及時對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宣傳,增強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努力營造推進改革的良好氛圍。
4、加強培訓指導。組織各站辦負責人及各村工作人員開展農村產權制度工作培訓。同時,對業務骨干、各村村干部及村民代表進行業務培訓。制定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示范章程》,幫助各村扎實開展清產核資、成員界定、選舉監理事會機構等程序步驟。
二、促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思路
1、加強村集體“三資”管理。“三資”管理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管理的基礎上,三資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絕定農村對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首先,應當根據農村集體經濟的規模組織專業化的農村財會工作隊伍,強調提高農村村民對村集體財務的強有力的監督意識。只有在市場經濟轉型發展的當下建立健全的財務監督系統,發揮農民對村干部與村財務的全面監督作用,才能有效的消除財務管理的畸形化問題,注重全面提高財務管理的融合性。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不足,集體經濟財務運轉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群眾的鄉土感悟淡化,農村群眾漸漸的脫離的農村的群體社會環境,鄉村居民逐漸的轉移到城市,使得鄉土情被淡化,農民缺乏有效的參與鄉村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農村財務管理未能融入到集體管理氛圍當中,應當建立專職人員為的財務監督管理機制。第二,當前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使得道德、年齡等因素難充發揮有效監督作用,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村群眾未能主動參與農村集體產權管理活動。因此,應當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機制,運用制度化的方式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著力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規模化、制度化、集中化和高服務性的發展。在農村成立民主理財監督小組,在獨立于村委會的組織下形成良好的溝通制衡機制。第三,還要加強三資清理工作,注重摸清農村底數,強調對農村經濟情況進行全面的登記造冊,建立街村兩級規范性的管理機制,有效防止的村集體財產被轉移的問題。建立村資產的備案制度,保證村委會的重大事項需要由村集體共同講座決定。
2、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當前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關鍵在于構建專業化的村級財務監督機制,強調運用系統化的方式進行村財務的監督,形成強有力的村財務控制制度,招聘有專業背景的人員從事財務管理工作,運用信息化的方式溝通稅務部門、上級行政機行和接受必要的外部審計。還要建立嚴格的現代會計工作制度,注重建立良好的收支單獨管理體系,加強村級財務預算工作,嚴格的埋收支審批,控制好非線性的支出,在科學的村級公開制度下達到及時的公布財務信息目標。健全和落實村賬代理制度,加強村級財務的監管,強化會計監督。加強對村級財務收支、債權債務、“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等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項審計,抓好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促進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3、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機構作用。建立以村黨支部為核心,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成員代表大會為決策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會為執行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監事會為監督主體的新型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體系。堅持“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理事長或者黨支部提議、集體理事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成員或成員代表大會決議,決議程序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切實加強對以村集體“三資”運行情況和村級財務管理為重點的村級公共事務的有效管理。
4、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還要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的社會化運動與管理機制,注重建立農村產權交益平臺,強高加強產權流轉體系建設,保證所有產權流轉在規范的流程下進行。還要探索使用當前已經較為成熟的拍賣、招投標、網絡競價等方式,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在響應國家規模化農業發展政策的同時,近一步優化農村集體經濟事項的管理體系,進一步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賦予農民對落實到戶的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作者單位:1503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阿什河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