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平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的創新,農村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首要任務是以產業現代化、農業科技化做支撐,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引導農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發展,形成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最終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扶貧新模式。本文簡要分析了農業科技創新助推農村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法,以實現農業科技創新在我國農村精準扶貧道路中的重要作用。
一、農業科技創新助推農村精準扶貧作用
1、新時期下,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我國各地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扶貧工作,黨和國家也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制度依據和保障,始終將科技扶貧作為扶貧工作中的重點,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建設。
2、在我國,農業作為一切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基本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農民的生活。但目前,仍有一些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科技水平低,相關產業發展滯后。基于此,通過農業科技創新助推農村精準扶貧,可使相關農業政策實施更具有積極性,發揮其實效性,可將科技化性能充分融入日常生產生活,使貧困地區人口文化素養得到明顯提升,提高農牧業生產效率,加快發展速度,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3、在農業科技發展過程中,大數據平臺、智能分析技術的應用日漸普遍,使精準扶貧工作更加具有先進性和科技性。靈活運用農業大數據,能夠精準識別貧困信息,可全面了解我國貧困地區基本情況,例如:貧困人口群、貧困程度、農業水平、耕作制度等。目前,很多地區通過建檔立卡的方式,深刻識別我國貧困縣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具體狀況,以此發揮大數據作用,提取貧困人口教育、就業、養老比例、收入、醫療等各類數據信息,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托。
二、農業科技創新,助推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
1、發揮科技作用,強化產業帶動
①實際工作操作過程中,應先確定下來脫貧產業,根據產業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農業專家和團隊,為農民合作組織提供針對性、合理化的指導,使單個扶貧產業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幫助該區域農民脫貧致富。
②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培訓農業科技,在扶貧思路已知的情況下,把扶貧產業示范基地建立起來,借助各項優惠政策,吸引貧困戶參與到農業合作社中,或以土地租賃、投工投勞等方式,對經濟來源進行拓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③鼓勵大學生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囑咐大家:“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此,應通過“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或采取“政府出錢、大學生出力、農民受益”的方式,吸收更多的優秀農科畢業生投身鄉村振興事業中來,大學生村官駐村扶貧應該發揮重要作用,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2、借助科技力量,創新精準扶貧思路
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發該地區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發揮互聯網作用,在貧困戶與電子商務平臺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并充分對農村市場進行挖掘。
①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依托,使市場更加透明,引導農戶依據市場需求,開展針對性生產,使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更加簡潔,實現利潤增長。加強力度發展農業電商,發揮科技作用,保證貨源優質、充足的前提下,建立長久合作關系,對農戶、電商平臺作統一管理。通過這種方式,對農業扶貧產業發展進行帶動,加大精準扶貧力度。
②與各信息發布、物流平臺等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并達成合作,使農產品和市場信息能夠相互促進和流通,在該過程中,把互聯網與農業結合起來,發揮科技優勢,將相關農業APP開發出來,使之極具地域特色,通過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向受眾直觀呈現農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引導群眾直接通過APP下單、訂購。
③加大農業旅游開發力度,使游客親身體驗特色農產品生產過程,帶動農業經濟增長。農業部門與旅游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發揮互聯網作用,開發紅色、鄉村、生態旅游,依據貴州省實際情況,制作旅游宣傳短片,借助旅游發展區域經濟,把科技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發揮出來,為農村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新型模式和思路。
3、加強科技創新,增強精準扶貧動力
①加大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支持力度,轉化農業科技成果。基于新時期下時代創新與融合的日益緊密,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未來農業將成為多學科協同、多產業融合的綜合性大農業。為此,應推進科技力量整合和資源共享,建立協同創新體制機制,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例如,針對一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可加大節水灌溉工作力度,改善農田基礎水利設施,通過研發新型農業科技與創新技術,以及依據農業科技發展情況及精準扶貧訴求,引進、推廣先進農業技術,通過政府應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源投入,創造出更多高水平的農業科技成果。
②關注農業科技集成轉化,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服務保障。農業科技具備多樣性、綜合化特征,農業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一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為實現資源、人力、技術三者之間的平衡,各政府應當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和技術轉移服務體系,以政策支持農村貧困地區各產業融合,吸引科研機構參與,促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服務保障。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精準扶貧直接關乎社會能否穩定發展。為此,根據各地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需求,應加快建設專業化科技示范田、示范點建設,積極主動解決我國農村及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在多元社會環境下,發揮農業科技創新作用,加快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551300貴州省黔南州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