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宛寧
摘要:城市地鐵己成為大城市發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地鐵建設成為中國大城市拉動經濟的重要方式。國內雖然己有關于地鐵經濟的研究,卻少有關于二三線城市地鐵建設詳細分析與理論說明。節能、環保、高效的地鐵是發展城市經濟的關鍵,所以,產生了地鐵經濟。可以看出,地鐵經濟具有的優勢和特點促進了現代都市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關鍵詞:地鐵經濟;協同發展;太原
中圖分類號:U21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2-0478-01
一、協同發展和構成維度之間的關系
按照協同學中的理論,其系統內部的子系統在運動時表現為兩種情況的獨立運動,即獨立運動與協同運動。這兩種運動的不同之處是獨立運動展現出無序性特點;而協同運動展現出有序性特點。因此,所有的運動都能視為有序和無序之間的對立和統一。本文將太原地鐵經濟分為兩個維度:以友商、供貨商和用戶為基礎的微觀維度;以政策引導模塊、金融支持模塊、社會輔助模塊和技術服務模塊為要素的宏觀維度。兩個維度和其內部的子模塊協同運動,體現出既對立又統一的屬性。
(一)友商
地鐵客運的經濟形式呈網絡化、范圍化以及成本若增等特點,屬于典型自然壟斷經濟。當排除地面交通時,地鐵幾乎沒有替代品。但由于地面交通不具有快捷、準時的特點,其不能代替地鐵,如果增加二者之間的競爭,難免付出的成本較高。例如:需要修建大量的立交橋、專門開辟公交線路等。除此之外,地鐵客運的具體業務單一,運營成本公開透明,利于政府對價格的監管。所以,地鐵客運適合采取壟斷經營模式。
(二)用戶——廣告商
廣告業用戶大體可以分為地鐵列車內廣告業和固定設施上廣告兩種。
車內廣告不會對地鐵的實際運營造成影響,同時需要依賴地鐵運營,因為其設置在列車內部,因此需要客運部門定期對其維護與管理。
固定設施廣告的業務和地鐵的客運部門沒有關系,但是其在設施的保潔、物業、維護、安保等方面又需要地鐵的維護企業。因此,地鐵的產權擁有者和地鐵的附屬經濟企業之間建立各種租賃、出售等業務時,應將地鐵的維護企業的利益考慮其中。
(三)用戶——購房者
因為城市中心房價較高,所以大部分的需求者不能承受,此時,地鐵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促進了城市周邊地段的升值,大大緩解了城市周圍地區的劣勢。通過事實可以發現,當區域的交通設施不成熟時,地鐵帶來房產增值的空間和潛力就越大,使地鐵區域的住宅或者商鋪市場活躍,促進太原城鄉一體化進程,從而使購房者可選擇的空間會更大。
(四)供給商——設備供給方
在地鐵的建設以及運營過程,能帶動設計行業、建筑行業、電子行業、建材行業等發展。除此之外,在各種設備國產化的政策指引下,使國內的地鐵工程扶持了一大批地鐵相關設備的生產企業以及研究單位,擴大了我國在設備制造行業的規模,同時提高了設備制造方面的綜合實力,促進了各類產品國產化的進程。當前國內各企業在自動售票、供電系統、車輛以及通信等領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五)供給商——設備的維護方
地鐵的維護業務中包括鐵軌、車身、站臺等部分的維修,還包括通信信號以及電信行業的各種經濟活動,涉及到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僅適合于地鐵客運的經濟形式,并且客運經濟對這些維護業務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
二、太原地鐵經濟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市場運作機制,沒有開發出地上商業最大價值
太原地鐵整體沿線是由政府按照項目的不同分別批租的地塊,缺乏統一批租土地的流程,同時地鐵的建設以及地上部分之間沒有統籌計劃,導致地鐵的運營商對地上區域潛在的商業價值缺乏重視,沒有將其價值開發并利用出來。
(二)缺乏對站點商業的開發,沒有展現出地鐵帶來的商業價值
從當前太原地鐵的運營實況,每條地鐵線路具有17個左右的站點,但是真正展現出商業價值的卻很少,開通地鐵僅實現了交通功能,沒有挖掘其中的商業價值。所以,沒有展現出地鐵促進沿線的商業作用,形成的新商業圈也較少。
三、政策建議
(一)設置地鐵商圈
太原地鐵的商業規劃應借鑒香港地鐵中展現的商業理念,將地鐵站和商業區域相連。讓人們進入地鐵站就能直接進入各大商場,展現出“人和”特點。招商策略采用“以租為主,統一招商”,并引進知名連鎖品牌,發揮“以商引商”的帶動作用。設置商業區站點比較適合中端商業的發展,各種大型的購物中心逐漸成為開發的主流。在換乘的樞紐站適合專業類批發市場的發展。針對地鐵站點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檔次的經營模式,進而吸引適合經營商戶。
(二)建設多元化的購物環境
集中式地下商城可以通過各種主題式的購物通道來吸引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同時還可設置社區型購物區,吸引家庭、社區等消費,還能根據站點所在區域的人群特點,進行商業環境的具體定位,打造出更多類型的購物環境,不斷促進太原地鐵線路的商業發展。
(三)經營模式的協同
首先,利用產權關系不斷調整提高地鐵沿線的經營效率。例如:借鑒北京地鐵的4號線中的PPP模式,不但能解決融資問題,而且還能促進資本經營的效率不斷提高。
其次,將地鐵經營中各個環節分開,不斷提高經營機制的管理效率。例如:上海地鐵中采用這種經營模式,能將經營過程的各個縱向環節有效制約,與此同時,向各個軌道線路之間引入競爭機制,弱化各個線路間的代替性。
最后,將市場機制引入其中,實現一體化經營。例如:香港地鐵中將市場經濟引入后,實現了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創造了更多的利潤。
(四)在地鐵維護上引入競爭機制
在地鐵維護過程中涉及到專業性較弱的經濟活動時,如:清潔、站臺、上下水道、照明等部分的維護工作時,與客運經濟方面沒有固定聯。所以,這些業務從事企業的選擇空間較大,同時提供以上服務的企業不僅依賴客運經濟維持生存。此時就可在維護經濟中引入競爭機制,讓這部分經濟脫離地鐵經濟的體制,單獨經營。
四、結語
地鐵經濟對于供給商、用戶、友商等經濟、社會、生態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協同效應,并且這一效應拉動城市新一輪經濟增長,激發城市潛力。但是,地鐵經濟背后的問題仍不容小覷,如地鐵投資過程中的債務、公式化運營后的市場收益和公共產品的社會效益問題。政府應正確協調地鐵經濟的利弊,發揮地鐵經濟的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