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晴 王高玲
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經濟管理學院,南京,210023
衛生總費用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階段內用于醫療衛生領域的資金總和,是衡量國家衛生籌資水準與利用程度的有效指標,對衛生總費用的監測有利于實現衛生資源的帕累托最優[1-4]。已有的衛生費用監測研究多采用時間序列指標分析法,定量分析衛生費用的縱向發展情況,而研究橫向空間因素對衛生費用影響的文獻較少,且分析手段有限[5-8]。針對上述情況,本研究采取空間自相關技術,定量分析201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的空間分布特征。空間自相關技術以空間關聯測度為核心,通過對事物或現象空間分布格局的描述與可視化分析,發現空間集聚模式與空間異常值[9]。該技術擅于挖掘空間潛在信息,常用于定量探究地理空間現象,可有效揭示衛生總費用的空間規律。
數據來源于2017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選取2015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除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地區外)的衛生總費用情況為研究對象,主要條目包括衛生總費用合計、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以及個人衛生支出。
基于空間計量學基礎理論,通過Geoda 10.5,運用空間自相關技術,探索2015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衛生總費用的空間分布規律。基本步驟為:①對各變量作正態處理;②基于鄰接規則,構建空間權重矩陣;③通過空間自相關檢驗,獲得Global Moran’s I (GMI) 指數與 Local Moran’s I (LMI) 指數。GMI指數與LMI指數分別代表全局空間自相關指數與局部空間自相關指數,指數值越高,各相鄰單位空間自相關性越強,反之亦然。
經對數處理,對各變量進行全局空間自相關檢測,結果見表1。201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存在全局空間關聯性,政府衛生總費用的全局自相關指數(GMI)為0.224839,社會項支出為0.239297,個人項支出為0.201960,合計項支出為0.229333,均屬正相關范疇,且通過了置信度為95%的顯著性檢驗。這意味著我國衛生總費用總體上存在低值與低值、高值與高值聚集的空間自相關趨勢,因此對變量作進一步局部檢驗。

表1 基于正態分布的各變量全局自相關情況
注:變量均經過正態(log)變換;*為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由圖1可知,局部空間關聯性檢驗所得的Moran散點與全局檢測結果相符,主要表現為各區域衛生總費用的代表散點大量集中于第一及第三象限,即呈高支出地域包圍高支出地域,低支出地域包圍低支出地域的空間正相關特性。另少數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的地區散點,則通過LISA圖(圖2)進一步展示其具體空間特征。
我國各類衛生總費用聚集情況的具體省市信息見表2。
2015年我國政府衛生總費用在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以及福建省存在高高聚集現象,在新疆自治區存在低低聚集現象,無高低或低高聚集現象,反映目前我國政府衛生投入呈現由東部偏高地區向西部偏低地區逐步遞減的空間特征。
2015年我國社會衛生總費用在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存在高高聚集現象,在江西省存在低高聚集現象,在新疆自治區以及四川省存在高低聚集現象,無低低聚集現象,反映當前我國社會衛生資本在東部地區以及西部地區的四川省、新疆自治區相對活躍的空間狀況。
2015年我國個人衛生總費用在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存在高高聚集現象,在新疆自治區、青海省存在低低聚集現象,在江西省存在低高聚集現象,在四川省存在高低聚集現象。反映我國中東部地區個人疾病經濟負擔普遍較重,但江西省的個人負擔相對較輕,西部地區四川省的個人醫療費用相對較高,但新疆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個人衛生費用相對較少的空間現狀。

圖1 衛生總費用Moran散點

圖2 衛生總費用LISA聚集

表2 衛生總費用局部空間聚集情況
2015年度我國合計項衛生總費用,在山東省、安徽省、江蘇省以及上海市存在高高聚集現象,在新疆自治區存在低低聚集現象,在江西省存在低高聚集現象,在四川省存在高低聚集現象。反映目前我國衛生總費用存在東部地區偏高,西部地區偏低,且江西省的衛生總費用低于中東部地區大部分省市,四川省的衛生總費用高于西部地區其他省市的空間情況。
空間自相關技術測度空間結構的有效性,被廣泛應用于地理數據挖掘、數字圖像處理、區域經濟與環境能源等研究領域[9]。伴隨醫學地理學科的興起,空間自相關技術逐步與流行病學結合,用于測度疾病的擴散格局[10]。衛生經濟領域已有研究表明,空間自相關技術在配置公共衛生資源、分析衛生費用結構以及區別差異化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11-13]。但目前鑒于技術可及性與資料可得性,相關研究仍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將衛生總費用作為研究主體,從政府、社會、個人、合計項等多維度測度我國衛生總費用的總體情況與各項目分類的空間布局,豐富衛生總費用的測度方法,拓寬空間自相關技術的研究主體。但空間自相關技術僅能提供相對意義的空間趨勢,無法測出費用空間的絕對分布,適用于費用趨勢的總體評估,且僅可在其他因素穩定的情況下測度空間因素對費用的影響。
由政府衛生總費用的空間分布可知,目前政府衛生總費用存在空間集聚性質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與福建省為主的中東部政府衛生總費用高地圈與以新疆自治區為主的西部政府衛生總費用低地圈。區域間政府衛生總費用不平衡的結果與郭峰、張毓輝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4-15]。地方政府衛生費用總量與地方財政水平密切相關,而地方財政水平又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互關聯[16]。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與福建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6.3萬億元、2.2萬億元、1.7萬億元、2.6萬億元,均遠高于新疆自治區的0.9萬億元。中東部地區地方財政實力遠高于西部地區,區域間差異明顯。因此,政府衛生總費用也相應地存在明顯的東西部差異。
由社會衛生總費用的空間分布可知,社會衛生總費用在中東部的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西南部的四川省以及西部的新疆地區相對較多, 而在中部的江西省相對較少。其中,江西、四川以及新疆是空間異質地區。已有研究表明,影響社會衛生總費用的主要因素有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非公立醫院數量以及社會捐贈[17]。鑒于數據資料的可及性,本研究僅選取非公立醫院數量的分布密度因素對社會衛生總費用空間異質地區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相關數據發現,從非公立醫院數量的分布密度來看,2015年江西省每萬平方公里的非公立醫院數量為13.18個,遠低于上海市268.3個、山東省70.4個、江蘇省98.6個及安徽省44.91個,呈現出空間異質的特點;相反,四川省每萬平方公里的非公立醫院數量為24.8個,新疆自治區為2.64個,明顯高于其周邊省市,例如青海省的0.98個,呈現出空間異質的特點。由此,空間異質的存在得到了對應的解釋。
個人衛生總費用的空間分析顯示,當前我國個人衛生總費用呈現出東高西低,且局部地區出現“熱點”與“冷點”的現象。研究顯示,醫院入院人數、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人均 GDP等均對個人衛生支出占比與衛生總費用產生影響[18-19]。通過分析中國統計年鑒與衛生統計年鑒相關數據發現,2015年上述指標在我國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醫院入院4.23億人次、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0.96萬元、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11.38%、人均GDP 6.08萬元)均明顯高于西部地區(醫院入院0.63億人次、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0.71萬元、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7.12%、人均GDP 4.07萬元),使個人衛生總費用呈現東高西低的總體趨勢。同時,以上海市和江西省的相關數據為例,對比得出2015年江西省在患者人數、醫療費用、老齡化程度與經濟水平方面均落后于上海市,成為中東部地區的“冷點”。相反,四川省在以上各方面均領先于其周邊省份,成為“熱點”地區。這解釋了個人衛生總費用的局部異質現象。
綜上,我國衛生總費用存在區域不平衡狀況。建議縮小東西部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加強衛生醫療資源的統籌規劃,完善政府衛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與社會保障體系,改善衛生總費用的地區不均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