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楠 胡雯
1 贛南醫學院心理學系,贛州,341000;2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理咨詢門診,贛州,341000;3 贛南醫學院農村醫學教育研究中心,贛州,341000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已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對心理咨詢的態度并不積極,高校心理咨詢中心使用率不高[1-3]。其重要原因在于社會各界對精神問題存在偏見[4],需要求助心理咨詢的大學生擔心被他人認為自己患有精神病而不敢求助于專業心理機構,往往采取求助于周圍人群,甚至求神拜佛等方式[5]。積極心理資本指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個體擁有的積極的心理資源[6]。相關研究表明,積極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甚至職業決策、自我和諧等正確的自我評價有一定關系[7-9]。自尊是個體自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指個體對自我的總體知覺的正面評價,而自尊水平高的個體更傾向于擔心他人的評價[10]。本研究探討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及其與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之間的關系,以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在贛州市某醫學院各年級中選取20個臨床醫學、麻醉學專業班級共658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已在入學階段完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的學習,對心理咨詢的方式、心理障礙表現及危害有一定了解的醫學生;②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在個人資料中顯示近半年曾求助于綜合醫院心理咨詢門診、精神專科醫院心理科或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等專業性心理衛生機構的醫學生;②精神醫學專業醫學生;③處于臨床實踐教學的大四及以上醫學生。共發放問卷658份,回收有效問卷621份,回收有效率為94.38%。調查對象年齡17-24歲,平均(20.45±1.35)歲。其中,男生295名,女生326名;大一210人,大二203人,大三208人;城鎮生源257人,農村生源364人。
1.2.1 個人信息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生源地、近半年是否曾向綜合醫院心理咨詢門診、心理咨詢中心求助等。
1.2.2 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量表最初由Fischer和Turner編制,2007年由郝志紅、梁寶勇修訂為中文版。共29個項目,包括對心理咨詢師信任程度的信任維度、認為求助心理咨詢是一種恥辱的忍受性維度、評估自我的人際開放性維度、對心理咨詢是否渴望的需要性維度等4個維度。量表采用1-5點計分方式,以各項目評分之和為量表總分。調查對象量表總評分越高,表明其尋求專業性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積極性越高[11-12]。量表Cronbach α為0.861。
1.2.3 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問卷由張闊等編制,共26個題目,包括自我效能、樂觀、堅韌性、希望等4個維度。采用1-7點計分方式,以各題目評分之和為問卷總分,問卷總分越高,表明調查對象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越高[13]。問卷Cronbach α為0.909。
1.2.4 自尊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編制,目前在我國廣泛應用于評估青少年自我接納、自我價值等總體感受,共10個題目,采用1-4點計分方式,以各題目評分之和為量表總分,總分越高,表明個體自尊水平越高[14]。量表Cronbach α為0.779。
采用SPSS17.0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于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線性回歸分析考查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自尊和積極心理資本之間的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完成調查的621名調查對象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總評分為(101.70±12.45)分。其中,男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評分低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生源地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評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生源地學生專業心理求助態度量表評分情況
621名調查對象積極心理資本問卷總評分為(118.52±19.09)分,自尊量表總評分為(28.29±3.53)分。
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三者之間均有統計學意義的正相關。見表2。

表2 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與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的相關性
注:**P<0.01。
由于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的相關關系,這種相關關系可能反映出三者之間存在某種作用機制。為進一步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根據溫忠麟中介效應研究檢驗過程[15],以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總評分為因變量,以積極心理資本問卷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然后以自尊量表總分為因變量,以積極心理資本問卷總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同時以自尊量表總分和積極心理資本問卷總分為自變量,以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量表總評分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在第一步回歸中,積極心理資本對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有顯著預測作用。在第二步回歸中,積極心理資本對自尊的回歸效應也是顯著的。在第三步回歸中,將中介變量納入回歸方程,積極心理資本對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的影響系數由0.344下降為0.214,這表明存在自尊的部分中介效應。上述結果顯示,積極心理資本可以直接對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產生影響,也可以通過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間接對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產生影響。見表3。

表3 自尊在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和積極心理資本之間的中介作用檢驗
注:***P<0.001。
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并不積極,這提示不能因為醫學生系統學習過醫學知識、能夠客觀看待精神障礙而忽視他們也存在心理咨詢的“污名感”,應加強對醫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女生比男生表現出更為積極的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16-17]。這可能源于社會賦予不同性別的角色差異。女性的社會角色更為寬松,使其相對于男性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詢,同時,男性的社會角色更偏向于獨立自主,求助于心理咨詢容易被誤解為軟弱[16]。本研究未發現不同生源地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存在差異,與部分研究結論相似[15]。雖然城鄉之間在經濟水平、醫療衛生、教育等資源存在差異,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技術等方面存在差距,但相對于教育宣傳,社會對精神問題的歧視與偏見可能對求助心理咨詢的態度影響更大。提示未來在城鄉均應開展心理衛生知識、心理咨詢價值等方面的科普宣傳。
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積極心理資本、自尊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醫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自尊水平越高,其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越強烈。與楊薇等研究相似[18],但與梁婷婷研究結論存在差異[19]。一般而言,自尊心越強,可能越不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詢,但本研究未驗證這一觀點。其原因除取樣差異外,可能在于本次調查的對象多為心理健康的醫學生。自尊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評價,本研究調查的是大學生心理求助態度,而非具體的心理求助行為,相對而言,高自尊個體同樣對于自身的心理問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無法容忍,加上目前國內學校對于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問題危害的宣傳的普及,在不涉及可能造成他人誤解的具體心理求助行為時,也能夠表達對心理咨詢的積極態度。提示應加強高校心理咨詢的保密性,避免心理咨詢內容、原因等被輔導員、周圍同學了解是提高高校心理咨詢中心使用率、使更多同學走進心理咨詢中心的有效途徑。積極心理資本的4個維度中,自我效能感、對未來的樂觀性與希望性、從打擊中恢復的堅韌性均能夠保證個體對自身狀態有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能夠更容易通過接受心理咨詢獲得自身狀態的調整。在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應通過訓練等方式對醫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進行開發,改變他們對心理求助態度。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顯示,積極心理資本對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具有直接影響,也可以通過自尊的中介效應對醫學生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產生中介效應。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顯示,積極心理資本和自尊正相關,積極心理資本對自尊有預測作用。自尊是個體獲得對自我評價性和情感性的體驗,積極心理資本得分高的個體,自我效能感高,在面對困難時更加樂觀,更不容易被擊垮,所以對自我評價相應更高。因此,在提升醫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的同時,滿足醫學生自尊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提升專業性心理求助態度的目的。其原因可能在于,受社會現階段對心理咨詢的“污名化”影響,大學生往往擔心周圍人知曉自己的情況。通過宣傳心理衛生知識、開展校園活動、加強心理咨詢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等往往不能顯著提升大學生對心理咨詢機構的使用率,只有通過提升他們自身的心理求助意愿才能夠最終達到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而積極心理資本是大學生積極心態的體現,而積極心態可以通過滿足他們的自尊心予以改善。通過滿足個體的自尊,提升其自尊水平,同時開展正確而客觀的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活動,提升其心理求助態度的方案更為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