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范丹丹
摘? 要:社會體育是指普通公眾參與的體育活動,具有目的多樣、內容廣泛的特點。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廣泛、形式豐富,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構建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當遵循科學的方法和步驟。在構建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的參與主體,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由學生評價、教師互評、領導評價、委員會評價等方式綜合進行并合理分配比例。在對評價對象與主體細分的基礎上,結合《綱要》梳理出三級指標庫,并由專家指導修訂內容與權重。同時,構建完善的評價制度確保體系的有序運行。
關鍵詞:社會體育? 綜合能力? 評價體系? 評價制度
中圖分類號:G80-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108-02
近年來,新疆自治區的社會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是,區域內高等院校在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過程中遇到了評價體系建設難題,導致從業人員能力不足。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阻礙社會體育活動發展的重要因素。新疆高校迫切需要合理的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以改善當前評價形式化、指標與權重設定隨意性高等問題。
1? 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概念
社會體育是指普通公眾參與的體育活動,具有目的多樣、內容廣泛的特點。社會體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主要為社會體育發展提供教育、科研、管理、咨詢等服務公眾。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廣泛、形式豐富,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發展社會體育的目的在于為公眾提供豐富的體育文化生活。參與者以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為主要,不會刻意追求優異的運動成績。因此,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體育專業技能,也涵蓋了公眾健康、體育項目開發等多領域的課程內容。同時,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形式與專業體育之間也存在區別。
2? 新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現狀調查
新疆自治區現有本、專科及獨立或民辦高等院校合計52所,其中開設有社會體育專業的院校為新疆師范大學、喀什大學、伊犁師范學院、昌吉學院和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另有12所院校設有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育等相近專業。新疆高校相關專業均將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運動解剖學和運動訓練學作為主干學科。在課程設計方面,武術、健美操、游泳等時下較為流行的運行項目均屬于必修課。本科院校側重于體育經濟學和體育社會學教學,而專科院校則融入了運動保健按摩等課程。目前,新疆高校對該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師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實施情況為主。存在評價主體不清晰、方式單一、指標及其權重構建不合理等現象。
3? 重構新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方法
3.1 主體的選擇
為構建符合新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當重新定義評價主體。結合對新疆高校課程目標的分析,建議劃分為規劃安排、課程組織、教學示范、質量效果4個方向。規劃安排針對教師在教學實施前的準備工作,教案設計和訓練任務的合理性,以及硬件設施和軟件資源是否充足。課程組織主要考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的方法應用水平和教學能力。教學示范是指專業課程中教師示范階段動作的規范性、有效性以及糾錯和溝通等方面的表現。質量效果是針對學生的主觀評價及客觀水平狀態做出的評價。
3.2 評價方式的構建
由于新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建議采取多維立體評價的方式構建評價體系。首先,需要堅持學生參與評價。可以統一向學生分發考核表,組織學生直接根據教師的表現客觀公正的評定分數。應當約定學生評價的參與比例,一般超過70%的參與度方可認為結果有效。其次,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師互評。組織相關教師成立考核組,負責考核前的溝通工作,分別于學生和教師開展座談,了解教學基本情況。同時,有考核組對參評教師使用的資料及日常表現進行評價。再次,高校的分管領導也需要按照教師互評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最后,可以邀請社會體育領域的研究專家、機構從業人員、行業協會代表等共同組成評價委員會,從不同的維度分別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3.3 評價指標的構建
評價指標的設計應當根據評價主體與評價內容進一步細化。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分布進行。首先,將擬評價的主體與《綱要》進行比對,從而找出可能的指標。其中,評價主體作為一級指標、主題下的具體內容可作為二級指標,再根據《綱要》中對二級指標的具體要求列出三級指標。建議每項二級指標對應2-4項三級指標,從而確保評價體系完整的同時具有可操作性。其次,邀請領域專家對列出的指標庫進行合并、增刪。高校可以直接邀請專家成立指標建設指導小組,也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盡可能的擴大意見征集范圍。指標篩選一般需要進行兩道三輪,為每項指標記錄均值和標準差,當均值接近到一定程度后,既可以作為最終的指標庫定稿。
3.4 指標權重的構建
一般情況下,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包括標桿法、專家法等。鑒于新疆地區高校的社會體育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標桿法難以尋找合適的借鑒對象。因此,建議指標權重的構建也應當由社會體育專業領域的專家提供指導。可以采取常用的德爾菲法為各級指標賦值。以規劃安排下的教案設計為例,其計算公式可以表達為:
其中,w1表示權重系數;x1、x2等分別表示不同指標的權重值。以此類推,既可以得出所有各級指標的權重。當專家意見之間的標準差較小時,表明賦值離散程度較低,不同專家之間的意見趨于一致,可以以此確定具體指標的權重。
3.5 評價制度的構建
確定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后,需要為評價體系設計合理的運行制度,并以院系行文的形式公布。建議評價周期為每學期進行一次,便于對教學質量的客觀評價,具體時間應當在學期授課完成、學生期末考試之前開始,優先進行學生評價。這樣既可以完整的評價社會體育專業的整體教學質量,也避免了考試成績影響下學生產生“近期效應”或“暈輪效應”,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考核結果應當按照成績分段納入不同的評價等級中,可分設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簡單的類別。
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適當調整分數的分布方式。但是,需要主要對分類表的公示,使評價參與者提前了解分數的對應類別,從而形成基本的概念和認知。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疆高校社會體育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從教學實際需求出發,結合教育部相關規定,逐步樹立出有效的評價內容,確保對關鍵指標的全面覆蓋。廣泛邀請專家學者和社會體育事業的從業人員參與到評價體系的構建活動中。運用合理的方法與制度,增強評價體系的科學性,為地區社會體育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洲鵬.提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經貿實踐,2018(21):294-295.
[2] 于陽.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1):175-176.
[3] 歐秀伶.新時期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路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