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



摘? 要:自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至今,籌備過程已經過半,各項政策措施已經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影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方法,旨在分析北京2022年冬奧會對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已經產生的影響并進行展望。筆者從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理論、體育人才培養4個方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北京2022年冬奧會以壓迫性的力量促使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冰雪競技人才培養成為重點。(2)冬奧會作為一個契機,有力地促進了冰雪運動的發展。(3)冬奧會使得冰雪運動將成為近期體育理論的焦點,推動了體育系統的完善和成熟。(4)冬奧會從一定意義上促使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相結合,使得人才培養更加的合理,從學校選拔人才或將成為未來競技體育人才選拔的重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北京2022年冬奧會? 體育事業? 競技體育? 群眾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213-04
Abstract:Since July 31, 2015, when Beijing successfully bid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preparatory process has reached half way, and various policies and measures have had an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China's sports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and to make a prospect. The author analyzes from four aspects: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sports theory and sports talent training. Conclusions are below.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with the power of oppression, and the training of ice and snow competitive talents becomes the focus.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as an opportunity,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sports.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makes ice and snow sports become the focus of recent sports theory and promote the perfection and maturity of sports system.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in a certain sense, promotes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kes talent training more reasonable. The selection of talents from schools will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future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 selection.
Key Words: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Sports development;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2015年7月31日,我國北京和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舉辦權,北京成為唯一一個既舉辦過夏奧會,也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對我國國家發展以及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它將凝聚民族精神,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提升我國國際形象,提升政治影響力,提高冬季項目競爭力[1]。目前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過程已經過半,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部署下,我國體育事業已然有了新變化。本文將從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理論、體育人才培養4個方面入手,分析自籌備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生的變化并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1? 競技體育
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最直接相關的就是競技體育,我國冰雪運動的競技水平不僅體現了冰雪項目的最高實力,也體現了我國體育的綜合發展水平。我國競技體育長期“冰強雪弱”的發展情況要求備戰工作人員在有限時間內合理高效地布局各項目,首先就是要清晰客觀地了解我國冰雪運動競技發展現狀。目前,冬奧會共7個大項、15個分項、98個小項。其中雪上項目4個大項,10個分項,69個小項,冰上項目只有3個大項,5個分項,29個小項。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在連續參加的11屆冬奧會上共獲得62枚獎牌,其中金牌13枚、銀牌28枚、銅牌21枚,主要分布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項目。我國在擅長的項目上仍然有強敵需要應對,例如短道速滑項目上韓國選手不容小覷,自由式滑雪比賽中芬蘭選手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同時日本選手水平也迅速攀升,中國選手能否在優勢項目上把握金牌,還需充分備戰。
中國選手更適合體能技巧型冰雪項目,保持短道速滑的傳統優勢,優先保證自由式滑雪作為優勢項目的發展,大力支持速度滑冰、冰壺、集體滑、單板滑雪作為潛優勢項目發展,鼎力支持有舵雪車、無舵雪車、雪橇的小眾項目發展,爭取實現突破[2]。備戰一方面是密集訓練,在冬奧會來臨前盡可能地提高自身的競技水平;另一方面,“跨界跨項選材”選出了一批新成員加入到奧運會的隊伍中,他們有的是其他項目的運動員,有的甚至首次職業跨入體育領域。對于這一批選手來說,如何迅速適應新項目,如何積累參賽經驗,如何做好賽前調整等一系列問題成為了本次備戰中的重要內容。此外,在備戰2022年冬奧會時,我國還需全力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一次的奧運會對我國而言,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競賽,它還承載著一定的民族情緒,因此競技體育資源和重心的合理分配將影響著夏、冬兩屆奧運會的表現。
北京2022年冬奧會看起來似乎是趕著我國的冰雪競技體育向前走,這次的籌備可以說是完全在“舉國體制”的計劃下進行的。這次冬奧會成為推動我國競技水平發展的最大驅動力,同時它再次帶給體育人對于競技體育發展思路的思考。
2? 群眾體育
全民健身的浪潮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就開始一波又一波的掀起,而對于大眾冰雪運動的發展則是在2015年申辦成功,習總書記提出“三億人上冰雪”開始。官方對大眾冰雪的關注使得人們對冰雪運動有了更新的認識,我國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無論是對推動體育人口增長,還是對促進冰雪體育產業創新發展,或是在全面保障2022年我國冬奧會的順利舉辦上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
從滑雪人次上看,1996年我國大眾滑雪人次僅為1萬人[4]。依據于2018年7月19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滑雪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圖1、圖2),我國滑雪人口持續增長,截至到2017年已有1750萬人,但實際滑雪人數卻增加緩慢,冰雪運動的技術門檻和經濟門檻攔住了不少市民。2022年冬奧申辦成功后,雖然有許多利好政策,但參與冰雪運動仍然是個人的選擇。近幾年,冰雪場館大量增加,滑雪場數量迅速增加至703家,其中室內滑雪場21家,但參與動力仍然不足。
此外,我國的冰雪活動形式豐富,各個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冰雪季”,東三省擁有豐富的冰雪資源和冰雪群眾基礎,其活動有百萬青少年上冰雪、冰雪體育長廊、國際冰雪節、全民上冰雪;京津冀地區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主戰場,其活動依據賽事、場館等資源,包括大眾冰雪季、崇禮國際滑雪節、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項目。南方地區如江蘇,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將冰雪與樂園相結合,舉辦為期3個月的冰雪節。
北京2022年冬奧會加速推動了群眾冰雪運動的開展,增加了冰雪人口,促進了冰雪產業發展,但如何增加市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如何可持續地發展群眾冰雪運動會成為本屆冬奧會留給中國的新問題。
3? 體育理論
本文以中國知網作為檢索范圍,分別以“冬奧會”、“冰雪”作為指數進行知識元檢索,獲取學術關注度曲線圖。從圖3、圖4可以明顯看出我國體育理論對冰雪運動的關注從2005年開始增長,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者對于奧運會的關注加強,冬奧會作為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關注;另一方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由體育大國轉變為體育強國成為我國政府、學術界乃至全民的共識,我國“重競技、輕群眾;重夏季、輕冬季”的發展現狀促使政府加強了群眾體育普及工作以及冰雪運動的推廣,但就當時而言,我國體育的發展重點落在群眾體育上。另一個快速發展期從2015年開始,2015年我國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這促使我國從上至下都更加關注冰雪運動,有關冰雪的各類理論與實踐研究大量出現,對完善體育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從體育學核心期刊入手,共有16份期刊。文獻數量上,在不設置年限的情況下,以《沈陽體育學院學報》刊載的有關冰雪運動的文獻最多;2015年后,各期刊均刊載了相關文獻,其中《體育文化導刊》刊載數量最多,為33篇。文獻內容上,其內容具有多樣性,涵蓋了體育產業、體育文化、群眾體育、人才培養等大量內容,但多數文獻是在宏觀層面的,缺少微觀的、實證的研究。
我國體育學理論與其他領域相比尚不成熟,在冰雪運動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北京2022年冬奧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體育理論體系的完善和內容的豐富,對于國外體育理論的學習也為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
4? 體育人才培養
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冰雪后備人才,是提升我國冰雪運動國際競爭力、建設冰雪運動強國的基礎和根本[5]。而目前我國冰雪后備人才數量不足,根據表2的2015年數據統計,我國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壺、冰球項目的運動員數量較多,分別為895人、1187人、676人、1101人。自由式滑雪、花樣滑冰、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兩項的運動員數量較少,分別為61人、300人、120人、285人、103人[6],此外,人才質量也有待加強,從《中國社會統計年限(2006—2012)》圖5可以看出中、高級運動員人數較少,且歷年來波動幅度較小。
自2015年來,為增加冰雪后備人才,體育系統聯合教育系統采取了多項行動。中小學層面,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于2017年6月發布了關于做好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冰雪運動普及推廣工作的通知,開展“冰雪文化進校園”與“冰雪運動體驗課”活動,其體驗課程集中在冰球、冰壺、滑冰項目。同時,2017年,北京市已經命名了首批52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特色學校率先通過校本課程、體驗課等方式開設了冰雪運動課程,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為全市中小學校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大學層面,以北京體育大學為例,為助力冬奧,加強優秀競技冰雪體育人才和大眾冰雪體育人才培養,北京體育大學于2016年成立了冰雪運動學院。同年,為培養冰雪管理人才,組建了“冰雪產業方向班”。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與新疆絲綢之路國際度假區合作,使其成為“北京體育大學冰雪運動學院雪上分院”,這不僅為雪上運動項目培養人才,也為少數民族培養人才,促進了民族團結。
此外,因奧運會形勢緊張,國家體育總局為惡補短板,于2017年提出“跨界跨項選材”,該項目面向全社會進行選材。截止到2017年6月,已有338名運動員,經過全國范圍內的選拔,從1000多名報名運動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冬奧軍團的生力軍,進入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冰球、雪車和鋼架雪車8個冬季運動項目國家隊。
北京2022年冬奧會給我國體育人才培養,尤其是冰雪項目的體育人才培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國冰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在現有的措施實施中,還是要切記遵循訓練規律和體育發展規律,避免急功近利的問題出現。
5? 展望
對于競技體育,長期來看,要以提高競技體育的核心競爭力和總體實力為目標,調整和優化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結構[7]。籌備過程的后半部分將側重在備戰中,旨在提高水平,充分發揮;賽后的側重點將放在冰雪競技人才培養上,一方面充實后備力量,冰雪項目作為體育課上的內容將普及,冰雪特色學校數量將大幅增加,為競技體育輸送人才;另一方面改善培養模式,調整金字塔式的競技人才結構。
對于群眾體育,冰雪運動發展要堅持共享、融合、普及的理念[8],與其它領域相結合,實現“體育+”。同時強化大眾冰雪技術培訓,適當降低冰雪運動的經濟門檻[3]。推動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將成為重中之重,作為舉辦冬奧會的主戰場,京津冀不僅僅承擔著舉辦奧運會的職責,還將作為縮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群眾冰雪運動,冰雪文化的建設將成為籌備過程中的一部分。此外北部地區將抓住此次機會,借助冬奧會大力發展冰雪產業,以供給側改革拉動體育增長。
對于體育理論,截止到2022年,有關冰雪運動、冬奧會的相關研究將持續增加,2022年后將波動性增長。研究內容將逐步豐富,短期內可能仍會以宏觀研究為主,但有關冰雪的實證類研究在未來將會大幅增加。
6? 結論與建議
北京2022年冬奧會以壓迫性的力量促使競技體育發展,冰雪競技人才培養成為重點。冬奧會作為一個契機,將全民健身聚焦到冰雪運動上,將關注點、資源向群眾冰雪運動傾斜,有力地促進了冰雪運動的發展。冬奧會使得冰雪運動將成為近期體育理論的焦點,推動了體育系統的完善和成熟。冬奧會從一定意義上促使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相結合,使得人才培養更加的合理,從學校選拔人才獲將成為未來競技體育人才選拔的重要方式之一。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籌辦期間已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影響力將在賽事結束后一直延續下去。
參考文獻
[1] 王誠民.舉辦冬奧會對提升中國國際形象價值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9):1-4.
[2] 邱招義,陶永純,周瑾,等.我國2022冬奧會戰略選擇及項目布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9):126-131.
[3] 闞軍常,王飛,張宏宇,等.我國大眾冰雪運動發展的問題、形成根源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8(10):40-45.
[4] 趙晶,閆育東.我國冰雪運動人力資源儲備與發展規劃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1):51-54.
[5] 吳曉華,伊劍.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冰雪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31(5):25-29.
[6] 馬毅,呂晶紅. 我國備戰2022年冬奧會重點項目后備人才培養問題探究[J].體育科學,2016,36(4):3-10.
[7] 田雨普.努力實現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J].體育科學,2009, 29(3):3-8.
[8] 孫科.全民健身與冰雪運動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17,?(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