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姚軍賢
摘? 要:水球是一項展示運動員身體和智力能力的運動。自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以來,就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項目。20世紀80年代,我國男子水球在亞洲一度占據主導地位。然而,和其他一些運動一樣,后繼人才的缺乏也打破了其長盛不衰的狀態。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水球隊逐漸萎縮,水球水平不斷落伍。本文首先介紹山西大學水球隊的現狀,然后對一些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水球? 山西大學? 人才共建
中圖分類號:G861.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225-02
1? “一校一隊”高校培養模式分析——以山西大學水球隊為例
1.1 山西大學水球隊管理系統
山西大學水球隊是我省體育局與我校聯合建立的第一批水球隊伍,半年來發展迅速。我校水球運動自建館以來就已引進,起初主要用來嬉戲放松。在2017年我校男子水球隊在首屆全國大學生水球錦標賽中榮獲亞軍。水球運動員主要來自我校體育專業游泳人才,對他們跨項不跨界的選材訓練得益于國家冬季項目“跨項跨界選材春風”。為了游泳人才資源的高效利用,發展這個看似“冷門”的奧運項目,山西大學水球隊選的都是通過一定年限的游泳訓練,基礎運動能力都相對較好的隊員。這樣一來,游泳專項的“半成品”,一定意義上講都成了水球項目的青訓梯隊。
1.2 資金和訓練場所問題
古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細數歷史,又有多少精良軍隊因“糧草”失利。觀今,“糧草”即資金,一直是專業隊伍發展的一道攔路石。據調查,運行一支中等規模的水球隊,一年需要70~80萬元。山西大學水球隊利用現有的游泳人才,“體教結合”與“一校一隊”政策將隊員個人與水球隊伍的發展相融合,這絕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有主次地訓練。并且注意長效激勵機制,同時給予隊員相應的生活補助,達到互惠互利。山西大學水球自創建起,游泳教學館就為球隊免費提供技術訓練場地,目前每周專門體能訓練在山西大學健身房進行,山西省游泳管理中心承擔專門的手球技術教練聘請費用。相比證明,“一校一隊”,以校養隊,對水球隊的投資完全可做到“低投入,高回報”。而對于體育牽頭部門來說,更是卸掉了極重的包袱,只需要投入小量資金,加之一定政策支持,即可保證水球運動在我省的健康起步發展。此種以高等學校“培育”,混合供應資金的運動員培養模式可使投入產出比達到一個高的水平。
1.3 退役人員從業問題
目前參與水球訓練的隊員都正值人生難得的階段,如何使他們不斷“增值”,增加未來從業機會,直接影響到水球人才的積極性。“一校一隊”水球人才共建模式有利于隊員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雙豐收,有利于培養多能力的雙專運動員同時具有“文化情結的人才”;拓寬了人才展現自己的機會,新開展的水球運動項目,讓那些有體育基礎素質的游泳人才有了新的方向,延續了運動壽命,為他們就業提供了新的對策。
1.4 共享科研和教育資源
高校在人才、信息、技術、科研等綜合方面始終處于上風,如果采用合理模式盡快把這些優勢發揮到最大,必將會產生偉大的轉變。“一校一隊”水球人才共建模式充分發揮了高校現有人才及設施的優勢;努力加強科研工作,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發揮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培養運動員成為多才多藝的人。
2? “一校一隊”水球人才共建模式的分析
2.1 優勢
結合上文內容,可以發現山西大學推行的游泳人才跨項水球訓練培養模式有明顯的優勢,對于我省水球運動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弱、人才稀缺、資金不足、運動員文化水平以及就業等問題有相當的改進作用。同時,游泳人才所具有的身體素質及對水的熟悉可以跳過很多基礎訓練。我校的這種訓練模式,優勢主要體現在:使省水球隊備戰質量實現新突破,使省水球項目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使我省水球隊伍競爭力上升新臺階,這是一條競技體育快速備戰的新路子。同時,也為其他運動項目開展“跨項選材”“一校一隊”提供了示范。最后,高校科研資源可充分為運動隊提供支撐。
2.2 劣勢
此種模式對于隊員的個人發展方面考慮不周全,這會導致運動員參與比賽機會少,參與訓練比賽與學習文化課程發生沖突。為實現最大效益化,山西大學水球隊每天的訓練時間為每天早上6:00~7:00點,下午16:00~18:00點兩個時間段,雖然在訓練時間上達到了高水平隊員的強度,但是每年兩次左右的比賽機會,使得運動員們缺乏比賽經驗,“以賽代練”這種高質量的訓練手段更是無法實現。
2.3 威脅
“一校一隊”水球隊伍模式的資金主要來自校方和體育局的相關部門,只有運動隊做到“低投入,高產出“才能獲得更加豐富的訓練資金。所以提高競技水平,爭取獲得學院認可,獲得體育局的各類合作項目,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水球運動員,抓住國家隊選拔人才的機遇,增加國家隊名額,取信于校方,才能減小資金方面的問題,為水球隊的發展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
2.4 機遇
在“二青會”和“兩個奧運”的前所未有的體育發展契機下,“ 一校一隊”“跨項選材”也將給山西省水球運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任何一項運動都會涉及到很多社會領域,在水球運動中運動員(隊)的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應”更是不可低估。首先,水球隊參與各類比賽對于體育局及高校的社會知名度會有一定提升。其次,水球隊的合作外聯也會帶來相當的“經濟效益”,通常來自各大企業的贊助可以直接改善運動隊的訓練設施和隊員待遇,一定程度上減輕體育局及學校在水球隊的開支,為運動隊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保證。
3? 結語
山西省水球隊的橫空出世在某種意義上講是近年來我省校選材與培養方式不斷探索的初步成果,具有階段性成功的意義。水球運動“跨項選材”“一校一隊”人才共建培養模式可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我省水球運動起步發展的人才和資金問題,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科研及場地資源。同時,游泳人才的本地吸收也使得其就業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
對于水球隊伍的這種發展劣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一定的調整:首先,“以賽代練”是必須提倡的方法,通過積極與外省球隊進行比賽,在比賽環境中使得隊員的水平以及心理得到訓練。其次,對于運動員自身學業的問題,學校一定程度上應該給予運動員在體育學分等方面的獎勵,也要根據運動員的時間問題,相應的調整文化課上課時間和上課內容的適用程度。使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去。最后,隊員自身也要克服建隊初期的各種困難,努力提升自我水平,以國家隊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用自身的發展打造水球隊伍的知名度,抓住“二青會”“雙奧會”的機遇,發揮優勢,用自身的力量為我省水球隊起飛。
參考文獻
[1] 魯茜.體育院校優秀游泳運動員培養途徑探索[D].北京體育大學,2013.
[2] 樊維.水球運動員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成都體育學院女子水球隊為案例[J].游泳季刊,2010(1):20-23.
[3] 付博.中國女子水球后備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