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東
藍莓在我國北方地區的栽培多在日光溫室中進行,2017年,我國藍莓種植面積達46891hm2,年產量114905t,預計在2026年,我國藍莓年產量將達到100萬t,有望超過北美成為藍莓產量世界第一的國家。日光溫室栽培是藍莓生產的主要方式之一,為促進我國藍莓產業穩步上升,提高藍莓產量及質量,需要對藍莓栽培管理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本文對日光溫室藍莓栽培管理技術進行重點分析,分前期準備及栽培過程兩個階段進行展開,旨在通過提高溫室藍莓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創造更多種植經濟效益。
1、前期準備階段栽培管理技術
①建造日光溫室
日光溫室建設過程中應注意兩方面內容,第一,合理選擇溫室類型,用于藍莓栽培的溫室多為無立柱拱形溫室,溫室的前屋面為拱圓形,高度一般為4m,寬10m,保證溫室內采光充足。第二,注意溫室建設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嚴格依照溫室設計中的參數進行施工,選取磚石結構,配備草簾和卷簾機,構建完善科學的灌溉體系,做好相關栽培基礎設施建設。以我國某地區的日光溫室建設為例,該地區用于藍莓栽培的日光溫室一般依山而建,墻體厚度在60cm左右,并填充10cm左右厚的保溫材料,提升溫室的保溫效果。該種建設方法能使溫室內的溫度提高3℃左右,一般情況下,當地的藍莓都能提前上市,經濟效益顯著。
②藍莓選種選苗
在藍莓品種的選擇上,可選用成熟期不同的品種進行綜合栽培,以延長藍莓果實上市的時間。常見的藍莓品種包括藍豐、公爵、圣云以及伯克利等,這些品種多為成熟期早、產量高、耐弱光抗低溫的品種,很適合在日光溫室中栽培。進行藍莓苗木選擇時,盡量選取根系生長旺盛、主干粗壯且未發生病蟲害、表面無破損的植株。為將溫室藍莓的結果期提前,可使用大苗定植的方法,選擇4~5年生大苗或3年左右的帶營養缽藍莓苗木進行栽植。定植于營養缽內超過4年的苗木,應不再被選用。
2、種植過程中的栽培管理技術
①土壤管理技術
藍莓植株適宜在偏酸性、有機物含量豐富、疏松多孔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土壤酸堿度的范圍應保持在4.8~5.5,有機物的綜合含量高于5%。在日光溫室中進行的藍莓栽植活動對土壤的要求更高,選擇全面起壟栽培方式,結合藍莓品種、種植地條件等對棚內土壤進行改良。將改良材料均勻施撒于地面,使用旋耕機將材料與土壤充分混合,耕地深度應在20~30cm,并反復進行3次。一般使用的改良材料為草木灰、硫磺粉以及有機化肥等物質。土壤混合均勻后再開始起壟作業,控制行距在1.8~2.0m,使用經改良的土壤覆蓋種植行表面。進行藍莓起壟栽培的好處就是能有效提高藍莓生長溫度,防止發生水澇情況。
②水肥管理技術
日光溫室中藍莓栽培需采用滴灌法進行補水,節約用水并控制大棚內的濕度。補水作業可與肥料管理結合進行,以減輕藍莓管理過程的工作壓力。藍莓發芽期之前,需將水一次性澆透,保證土壤的濕度,為藍莓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澆水后扣黑色地膜,在保證土壤濕度的同時,有效降低大棚內濕度。植株開花之前,再進行一次澆透水,禁止在藍莓花期澆水,以防止花期延遲。果實成長過程中應注意水分的補充,藍莓果的成長需要大量水分。待果實成熟后控制澆水量,此時水分過大會影響藍莓果的品質。例如,很多種植戶會選擇在一批果實采摘完畢后進行澆水作業,既能保證藍莓果膨大獲得充足的水分,又能提高藍莓果成果的品質。地膜揭除后,需根據種植地的自然條件變化進行補水作業,一般1周進行一次。藍莓的肥料管理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能追加氯肥,否者會給藍莓植株造成毀滅性的傷害。藍莓栽培過程中使用的肥料主要是腐熟的農家肥,額外配以適量的復合肥。藍莓生長過程中大致經歷五個追肥階段,分別為發芽期、花期前后、果實生長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摘修剪完畢之后。該種施肥方法能夠保證藍莓生長各階段獲得充足的養分供應,提高藍莓果的品質和單位產量。
③溫濕度管理技術
日光溫室中的溫度及濕度控制都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進行調控,避免短時間內溫度或濕度發生較大變化,影響藍莓植株的正常生長。溫濕度調節在萌芽期應使溫度控制在白天23-25℃、夜晚大于8℃,濕度60%-80%;花期應使溫度控制在白天20-22℃、夜晚8-13℃,濕度50%-60%;果實膨大期應使溫度控制在白天22-25℃、夜晚10-15℃,濕度60%-70%。
④花果管理技術
進行花果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藍莓果實的品質,在藍莓發芽之前,需進行疏花芽作業,去除每條枝丫上多余的花芽,保證藍莓果的大小,每條枝丫上留3~5個花芽即可,注意將主芽周圍的花芽清除。植株開花后再進行疏花作業,每條枝丫留3~5朵花序。該階段需在日光溫室中引入蜜蜂進行授粉,待果實成熟后,需在大棚通風口加設網架,以防鳥類傷害果實。
⑤枝杈管理技術
藍莓第一次修剪工作在休眠期結束后進行,該次作業主要目的為調節枝杈的疏密度,保證藍莓植株獲得充足的光照、空氣和養分,促進枝條粗壯生長。將弱病枝丫清除,防止對整個藍莓植株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升溫之前,進行一次農藥噴施,殺滅溫室內的病蟲害的細菌,該階段的防治效果明顯,能有效降低后期藍莓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保證果實品質。藍莓采摘結束后再進行枝杈修剪,針對當年生的枝杈進行,留芽5~6個。
⑥病蟲害防治技術
日光溫室藍莓栽培過程中常發的蟲害為金龜子,主要發生在開花期,此外地膜撤除后易發蚜蟲害,一般使用環保性的殺蟲劑進行防治。藍莓常見病害主要為枯枝病、灰霉病以及葉斑病等,需使用多種類型的農藥進行交替噴灑。實際工作中,藍莓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定期進行藥劑熏蒸或及時摘除落花后還未掉落的花序進行。
綜上所述,藍莓果實具備極高的營養價值,近年來由藍莓原果衍生出的產業發展迅速。為提高我國市場藍莓供應品質和供應量,創造更豐厚的藍莓經濟效益,相關種植人員需掌握規范先進的日光溫室藍莓栽培管理技術,不斷提高栽培技術水平。
(作者單位:118300遼寧省東港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