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燁
本文闡述了金沙縣果樹產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金沙縣果樹產業的對策。
金沙縣地處貴州省西部,畢節市東部。全縣轄25個鄉(鎮、街道),面積2528平方公里,地勢呈三級臺階,西高東低逐漸下降,西部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000米以下。大田鄉白泥窩大山海拔1884米為全縣最高峰,清池鎮魚塘河海拔457米為縣內最低點。金沙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5.3℃,年降雨量1048mm,日照時數1118h,無霜期280d左右,境內氣候條件適宜多種果樹生長。
果樹產業是縣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個產業抓好了,增加了群眾收入,對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就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如何引導果樹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把握得當,將是縣內高效益農業的突破口,把握不好就會造成巨大損失,為這個產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一、金沙縣果樹產業現狀
金沙縣果樹種植涉及25個鄉(鎮、街道),主要果樹種類有柑桔、葡萄、獼猴桃、核桃、楊梅、李、桃、梨、櫻桃、枇杷等,其中柑桔是種植面積較大的果樹,主要分布在烏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以掛果面積計算,約占全縣果樹種植面積的30%。其次是葡萄、獼猴桃,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約占全縣果樹面積的15%,核桃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馬路鄉、清池鎮、石場鄉,約占8%左右,其余果樹種植面積相對較少。近年來發展種植的李對較多,約2萬畝左右,但大部分未掛果。縣內的名優果品有沙土鎮的馬垴石椪柑,五龍街道的火炭楊梅,巖孔街道板橋社區的水晶葡萄。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發現,在名優果品中,馬垴石椪柑品質在不斷退化,極需進行品種改良;五龍街道的火炭楊梅,雖然吃味及商品相俱佳,但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巖孔街道板橋社區的水晶葡萄通過金沙縣葡萄文化節的召開,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的名氣,但近幾年來板橋葡萄病害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呈蔓延之勢,已給種植戶的收入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有利條件是,近年來,金沙縣縣委政府針對農業產業現狀,把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群眾收入作為脫貧攻堅的工作重點來抓,出臺了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通過招商引資、企業引領等措施,建設了一批水果標準示范園,如獼猴桃、葡萄、李子等,經濟效益正在凸顯,示范帶動性很強,果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二、金沙縣果樹產業存在的問題
1、農戶果園
由農戶自發種植的果園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低、粗放,資金及勞動力投入嚴重不足現象。
2、企業果園
企業建設的果園面積較大,一般都在200畝以上,進行標準化種植,示范帶動作用好。但也有的企業是由其他行業轉行而來,看中的是產業發展政策,沒有經驗積累,在用地規劃、品種布局、果園管理、資金鏈銜接等方面出現了問題,沒有經濟效益,連土地租金、農民工工資都無法支付,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不少麻煩,負面影響嚴重。
3、產業發展存在重發展、輕管理現象
近年來,隨著產業政策的出臺,各地也意識到了水果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在推動產業發展時,看重規模,輕視管理,對如何進行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重視力度不夠,管理不善,產出較少,從而影響了生產積極性。
4、邊遠鄉鎮精品示范園建設較少,群眾缺乏模擬學習的地方,對果園建設信心不足。
5、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上力度不夠
近年來,有不少種植戶看到市面上某種水果的銷售價格高,就盲目地去引進來栽,而且面積還大,對品種特性、當地氣候環境沒有充分考慮,目的是為了搶占市場,但風險極高。如:蜂糖李、車厘子、丑柑等。
6、水果產品加工企業少,生產的水果大部分進行鮮賣,沒有增加水果產品附加值。
三、金沙縣果樹生產發展的優勢
1、氣候條件
金沙縣以丘陵山地為主,全縣丘陵占56.6%,山地占37.8%,平地占3.4%,具有天然的隔離條件,縣境內有烏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穿流而過,氣候溫和濕潤,冬暖夏涼,自然生態條件優越,烏江庫區及赤水河流域的800m以下地區適于發展柑桔、李子等產業,中西部鄉鎮海撥在800—1200m地區可發展葡萄、獼猴桃、梨、桃、櫻桃、楊梅等產業,海撥在1200—1400m地區可發展核桃栽培。
2、環境污染較輕
各鄉鎮工礦企業建設少,農業生產環境受“三廢”污染少,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害物質含量低,符合發展無公害水果生產要求。
3、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多
金沙縣屬丘陵地帶,山地多,許多坡地由于灌溉水缺乏,農作物產量不高,可改變傳統種植,進行果樹栽培,從而提高農戶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境內荒山荒坡較多,可配合國土部門進行土地開發治理,使荒山荒坡變成果園。
4、果樹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金沙縣果樹生產有適宜的環境條件,病蟲害發生相對較少,降低了農藥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金沙縣人均占有耕地較少,勞動力資源豐富,果樹產業需要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
5、交通便利,運輸成本不高
杭瑞高速、金黔高速穿縣而過,各鄉級路面已加寬并改為瀝青路面,村村通公路已全面貫通,交通條件越來越好,運輸成本低。
四、金沙縣果樹生產發展的對策
1、指導思想
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增加科技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努力生產優質化、多樣化的水果產品,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增加果農收入。
2、發展原則
①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原則,重點發展有市場潛力的地方特色水果產品。
②堅持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的原則。綜合考慮資源條件、生產基礎、市場環境及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因素。相對集中,重點突出,優先發展有一定基礎的水果生產適宜區域。
③堅持突出質量和效益原則。
④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適時、適度開發,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3、對策
①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協作機制。
在廣闊的農村,對于農業生產來說,大田作物的增產、增值空間已經不大。而果樹產業的增值效果比較明顯,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種重要方式,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要性的認識,把水果生產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為農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來抓。在政策、資金、組織等方面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制定有利于果樹產業化建設的政策,齊心協力抓好金沙縣的果樹生產。
②加強知識更新,強化技術指導。
農技人員要不斷加強知識更新,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以適應果樹產業的不斷發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果樹生產中去,加強對果農的生產技術培訓,增強果農素質,加快技術推廣與普及,讓他們充分地掌握如高接換種、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節水灌溉、病蟲綜合防治、果實套袋和采后管理等實用技術。
③增加果樹引種比較試驗和新技術示范應用經費。
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精品果園,做好示范帶動作用。
⑤對已建成的大型果園要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幫助他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⑥引進加工企業
要引進有開發加工果計、果脯、果酒等有能力的現代加工企業,增加水果附加值,拓寬產品流通渠道,增加果農收入。
(作者單位:551800貴州省金沙縣果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