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君
通過馬鈴薯田間肥效應試驗,摸清不同施肥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為肥料配方設計提供依據,確定科學、合理的施肥技術,提高馬鈴薯生產科技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1、試驗材料與方法
①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8年3-11月在奎蘇鎮二十里村進行。試驗地海拔1621.7m,年均溫1℃,≥10℃有效積溫1800℃,無霜108天,年均降雨量205mm。土壤為厚層灰黃土,土地平整,肥力均勻,前作為馬鈴薯,產量為3250kg∕666.7m2。
②試驗材料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紫花白。供試肥料為尿素(含氮46%)、三料磷肥(含五氧化二磷46%)、硫酸鉀(含氧化鉀44%)、微肥(硫酸鋅、硼砂)。
③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不完全肥料試驗,即設N、P、K全肥區、無N區、無P區、無K區、空白對照區、N、P、K全肥區加鋅肥和N、P、K全肥區加硼肥,共7個處理。氮、磷、鉀的施肥量按3414中2水平施肥量執行,2水平依據奎蘇鎮推薦施肥量為標準。試驗設3個重復,共計21個小區。試驗區凈占地438.9m2,每個處理小區凈面積20.9m2,小區長9.5m、寬2.2m,每小區設計10壟,壟距0.85m,壟長2.2m,每小區間留0.5m流水渠,試驗小區周邊設3m保護區。
④施肥設計
試驗施肥:尿素、三料過量磷酸鈣、硫酸鉀、硫酸鋅、硫酸錳,小區面積(20.9m2)處理1:不施肥,處理2:施三料過磷酸鈣0.5kg,硫酸鉀0.4kg處理3:施尿素0.7kg,硫酸鉀0.4kg,處理4:施尿素0.7kg,三料過磷酸鈣0.5kg,硫酸鉀0.4kg,處理5:施尿素0.7kg,三料過磷酸鈣0.5kg,處理6:尿素0.7kg,三料過磷酸鈣0.5kg,硫酸鉀0.4kg,硫酸鋅0.062kg,處理7:尿素0.7kg,三料過磷酸鈣0.5kg,硫酸鉀0.4kg,硫酸錳0.031kg。
⑤實驗實施
4月30日人工播種,每小區120株。氮肥40%作基肥深施、60%結合澆頭水進行追施;磷肥、鉀肥必須深施;盛花期葉面噴施硼肥和鋅肥,小區采取單灌單排,杜絕串灌串排,各處理除施肥量不同外,其它田間管理完全一致。各小區進行單打單收,按實有株數計算實際產量。
2、試驗結果和分析
①各小區產量方差分析
通過產量分析及F測驗表明處理間,F=7.86> F0.01 =7.60,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處理間產量具有極顯著差別。
② 各小區產量分析
收獲后各小區折合成666.7m2產量為:最高產量為全肥+硼區,產量3900.0kg,增產幅度50.5%,其它處理依次為全肥+鋅產量為3547.7kg,增產幅度36.9%,全肥區產量為3457.2kg,增產幅度,33.6%無鉀區產量為3100.0kg,增產幅度19.6%無磷區產量為2995.3kg,增產幅度15.5%,無氮區產量為2657.2kg,增產幅度2.5%空白區產量為2590.5kg。
③ 各小區效益分析
空白去產值2072.4元,無氮區肥料成本105.87元,產值2125.76,較對照減少產值53.31元,無磷區肥料成本90.85元,產值2396.24,較對照增加產值241.39元,無鉀區肥料成本109.70,產值2480元,較對照增加產值297.18元,全肥區:肥料成本153.21元,產值2765.76,較對照增加產值539.27元,全肥+鋅區肥料成本156.18元,產值2838.16元,較對照增加產值608.78元,全肥+硼區肥料成本156.66,產值3120元,較對照增加產值890.22元
備注:馬鈴薯0.8元/kg.尿素2.12元/kg,三料過磷酸鈣3.91元/kg,硫酸鉀3.41元/kg,硫酸鋅1.5元/kg,硫酸錳3.5元/kg.
通過分析表明:
一、 產量比較,各施肥處理對馬鈴薯產量都有不同的增產作用,其中全肥+硼區的馬鈴薯增產幅度最大為50.5%,其它依次是全肥+鋅區增幅為36.9%、全肥區增幅為33.4%、無鉀區增幅為19.6%、無磷區增幅為15.5%、無氮區增幅為2.5%。
二、 增值效益比較,除無氮區外,各處理對馬鈴薯都有不同的增值效益,其中全肥+硼區的馬鈴薯增值效益最高為890.22元,其它依次是全肥+鋅區增值效益為608.78元、全肥區增值效益為539.27元、無鉀區增值效益為297.18元、無磷區增值效益為241.39元。
通過試驗結果表明:全肥+硼區馬鈴薯增產幅度最高為50.5%,增值效益最大為890.22元,建議在本地按照全肥+硼區施肥技術種植馬鈴薯,以便取得高產,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839200 新疆哈密巴里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