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鄒彬 李運珍
貴港市港南區種茶制茶歷史悠久,清朝時期,木梓河婆茶(也名為阿婆茶)就聞名外省,港南區富硒土壤面積占全區土地面積的60%,富硒產業基礎條件扎實。現將港南區富硒茶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梳理總結如下:
一、富硒茶產業發展現狀情況
1、茶葉基地(茶園)建設情況
①茶園面積。目前全區茶園總面積2790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1250多畝,天然富硒茶園300畝,可轉化富硒茶園500多畝。
②茶種植品種。主要茶樹品種有木梓本地群體種河婆茶樹品種、云南大葉茶樹種、福鼎大葉種、白毫早、迎霜,2018年新引進了保靖黃金茶1號。
2、貴港市港南區發展富硒茶產業企業模式。港南區適宜發展富硒茶產業的鄉鎮有三個瓦塘、木格、木梓,其中以木格鎮發展較好,木梓鎮次之,瓦塘鎮較落后但潛力巨大。
木格鎮有縣區級龍頭茶企1家北一茶廠,有大型生產線一條,實行茶園自種植、茶青自加工、茶葉自銷售的獨立經營模式。
木梓鎮茶葉種植有經營合作社2家,其中木梓阿婆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7年榮獲廣西鄉鎮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木梓長利河婆茶葉種植合作社,設備保有量較弱,但傳統工藝水平較高,茶原料轉化商品率較高。木梓兩家茶企實行合作社+農戶模式,因茶園所有權在茶農手中,在茶原料收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茶農推行富硒茶種植生產動力不足,因此木梓發展富硒茶條件稍差于木格鎮。
瓦塘鎮只有零星農戶茶園分布,規模化程度極低,無收購茶原料企業合作社,農民種植采收積極性不高,但由于瓦塘鎮環境適宜,無工業、農業企業,剩余勞動力較多,自然發展富硒茶產業潛能巨大。
3、貴港市港南區富硒茶產業品牌建設。貴港市港南區富硒茶品牌打造初見成效。現有茶企3家,其中培育茶葉注冊商標為“德誠和”、“荷城印象”、“勾敏”、“穗科”、“馬定橋”、“長利河婆茶”;無公害生產企業2家,但全區只有木格鎮北一茶廠獲得富硒農產品認證,富硒茶品牌建設只依靠北一茶廠旗下的品牌,這對港南區富硒茶產業整體發展十分不利。
二、港南區富硒茶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符合認證富硒茶產品條件的企業少。目前,港南區只有北一茶廠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其他兩家茶葉合作社均沒有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因此,全區富硒茶產業品牌建設上出現一家獨大,這極其不利于整體產業的壯大。
2、“合作社+農戶”的茶產業經營模式在富硒茶產業發展中存在弊端。木梓鎮是港南區傳統的茶葉生產鄉鎮,一直采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而富硒茶產業利潤主要在加工銷售環節,零散的茶農在沒有獲得實際經濟收益的情況下,提高成本發展富硒茶葉,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積極性不夠。
3、富硒茶葉并沒有得到廣泛市場認可。目前港南區北一茶廠的富硒茶主要銷售到廣東,由于市場對富硒茶認可度的原因,茶廠每年生產6000多斤的富硒茶,而加貼富硒茶標簽進行銷售的才1000多斤,其余的只能當普通茶葉銷售。
三、港南區茶產業發展壯大的幾點建議
1、提高制茶技藝與提升茶葉品質是首要。目前全國低中端茶葉市場的產能過剩,而高端茶葉市場緊缺,港南區要發展富硒茶產業,首先要確定“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方針,將本地人員派出去學習,將全國頂級專家請進來,提高全區茶葉制作工藝,生產出符合廣大茶客口味的高端茶,在高端茶口感好的基礎上,拓展富硒茶葉養生的概念銷路。
2、轉變大政府扶持方向。2018年,港南區人民政府授權港南區農業局申請港南區茶葉區域品牌--“木梓阿婆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我們需要借鑒“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推廣成功案例,打造全自治區農業區域龍頭產業。政府扶持方向可根據港南區茶葉產業現狀進行轉變,通過全面的幫扶推廣,從而帶動港南區區域經濟。
3、加大宣傳推廣。港南區茶葉在全國、廣西的名氣都不大。需要組織本區茶企去參加各種茶葉評比比賽提高知名度。只有提升港南區整體茶產品的知名度,我們的富硒茶才能夠搭上順風車。
綜上所述,茶產業是綠色傳統產業。通過種植茶樹帶動當地人民致富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雙贏選擇,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當地的特色優勢,另一方面又能保護本地生態環境。通過上述建議,能夠更好的解決港南區現在富硒茶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助益當地茶農更好的發展富硒茶產業,促進港南區富硒產業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1.537100廣西省貴港市港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2.537100港南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