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亞欣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經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逐漸朝著規模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這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本文先圍繞農業機械化的新形勢進行闡述,然后就水稻機械化問題進行分析。
一、農業機械化的新形勢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業與農村經濟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新的發展階段,糧食與其他農產品不再是以往供不應求的態勢,而是轉變為階段性的供大于求。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較為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在糧食食品以及生活食品的選擇上,有著較大的選擇余地。在這種背景下,就對農業經濟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要想解決結構性過剩的這一問題,需要對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結構進行適當的調整,包括以下幾方面:(1)大力發展小城鎮,加強對城鄉結構的調整。(2)對第二、三產業進行發展,以促使農村經濟結構實現一個較大的調整。(3)對畜牧業、水產業等進行發展,并且對農副產品加工業進行發展,從而使農村地區的農業結構與種植結構實現調整。而戰略性結構的實施,就需要以高科技為依托,這就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發展機遇。
二、水稻生產機械化問題分析
1、配套生產機械相對較少
現如今,農業機械化在我國眾多地區都得到了推廣普及,這使得許多地區的機械插秧面積也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相關調查研究結果可知,在水稻種植環節,有將近40%的水田面積需要引進國外地區的水稻種植機械設備。在區域內部,水稻種植配套生產的機械數量相對較少,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水稻種植發展水平也會受到較大的制約。此外,在我國許多地區,水稻收獲機械設備也要依靠引進,在一些機械化水平較低的地區,仍然存在著機械化水平較低的現象,其仍然采用履帶式拖拉機設備并配合推土產來完成作業。這種做法不僅會破壞土壤,而且生產效率也非常的低下,影響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
2、水田裝備結構的更新較慢
經過相關研究顯示,在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生產領域之中,插秧機設備的數量較少,應用于水稻種植業中的數量甚至不足600臺,在全部插秧設備中,普通的手扶式插秧機設備數量較多,占據設備總量的四成。在對所有插秧設備進行使用時。每天所完成的插秧畝數較少,不足15畝。該地區的水田裝備更新速度不夠理想,使其農業生產效率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3、小規模水稻種植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所制約
雖然我國水稻種植業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我國一些地區,水稻種植仍然以一家一戶的小地塊式經營模式為主,這種小規模的水稻種植一方面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使得當地的土地資源難以得到充分的應用;另一方面由于田塊較小,種植規模較小,所以農業機械難以下地耕作,這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利于當地農業生產經營的發展。
三、如何更好的適應農業機械化新形勢的發展策略
在農業機械化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水稻機械化也需要順應這個新形勢,從而推動水稻種植業的發展。為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政府部門要加大財政以及政策支持力度
在新形勢下,水稻生產機械化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使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應用率得到提升,就需要我國政府部門加大財政以及政策力度,要制度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政策,并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使農民的生產負擔能夠有所降低。如此,就能夠使農民有更多的資金與精力轉移到農業機械化生產之中。如,我國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為了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將以下幾種工作項目納入到農業監管部門的績效考核之中,(1)機械病蟲害防治工作、(2)機械插秧工作等,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各部門對水稻生產機械化的重視度,對于機械化的全面推廣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制定了財政補貼制度,對于購機的農戶會給予較大的優惠,這有效的激發了農戶購買農機具的熱情,使當地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較低的現狀得到了改善。
2、加大對農機技術的推廣力度
在新形勢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一些地區的水稻生產情況來看,當地的農民并沒有將最新的農機具應用于水稻種植之中,而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插秧種植方式,甚至在我國一些的地區,絕大多數農民對最新的水稻生產機械用具不能夠熟練的使用。之所以存在著這一問題,與農機技術的宣傳推廣有著一定的關聯。因此,在今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農機技術的推廣,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渠道,對現代化農業機械用具的應用優勢進行宣傳,讓廣大農戶都認識到農業機械化對自己切身利用的影響。除此之外,農業生產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培訓,并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與薪資水平,并安排他們深入到水稻種植生產一線,由他們去負責傳授現代農業生產機械的操作方法。那么通過對農戶的手把手培訓,就能夠使大多數農戶切身體會到現代化農業機具的功效,進而刺激他們的購買欲望。這樣也有助于提高當地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綜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但是,在農業機械化取得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水稻生產機械化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配套生產機械相對較少;水田裝備結構的更新較慢;小規模水稻種植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所制約等等。因此,水稻機械化要想適應農業機械化的新形勢,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財政以及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對農機技術的推廣力度。如此,方能夠使廣大農戶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大意義,進而提升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21001遼寧省錦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