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施肥不但影響土壤肥力,還對作物產量有顯著的影響,合理施肥是作物高產穩產的基礎。研究表明,作物增產的施肥方式是化肥和有機肥料配合施用。本文就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的應用效果進行試驗,為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的應用提供參考。
1、目的
在田間開展試驗,驗證微生物菌劑在番茄上的施用效果,為微生物菌劑在作物上的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依據。
2、時間及地點
①時間:2016年10月22日-2017年5月21日。
②地點:河北省館陶縣壽山寺鄉。
3、材料與方法
①試驗地情況
土壤類型:潮土,前茬作物:黃瓜;前茬作物畝施肥量:底施腐熟雞糞2方,復合肥100千克。追肥3次,第一次追30%復合肥(25-0-5)20千克,第二次追磷酸二銨15千克,第三次追30%復合肥(25-0-5)20千克。前茬作物產量:4000千克/畝。
②供試肥料
供試肥料:微生物菌劑;菌種:枯草芽孢桿菌;主要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2.0億/mL;劑型:液體。
③試驗作物及品種
作物:番茄,品種:雙抗2號。
④試驗處理
試驗設4個處理,4次重復,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10.00米×6.60米=66.00平方米。
處理1:常規施肥
處理2:常規施肥+微生物菌劑
處理3:常規施肥+等量基質
處理4:空白對照
其它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⑤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方法及時間
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方法:移栽時隨水沖施,畝用供試肥料5千克。施用時間:2016年11月8日
4、田間管理
本試驗為大棚栽培,田間管理均按常規方法。所用番茄于2016年10月22日整地,11月8日移栽定植。栽培密度為4000株/畝,大行距0.8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米。整地時處理1、處理2、處理3分別底施45%復合肥(15-15-15)50千克、40千克、40千克,處理4不施肥。全生育期共澆水10次,隨水追肥6次,每次畝追45%復混肥(15-15-15)15千克。全生育期施藥防治病蟲害5次,2017年5月22日拉秧。
5、調查記載與結果分析
①試驗田不同處理對番茄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處理2單果重較處理1增加3.9克,較處理3增加3.5克,較處理4增加26.2。由此說明,施用供試肥料增加了番茄的單果重。
②試驗田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試驗田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見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2小區比處理1小區畝增產509.09千克,增產6.82%。處理2小區比處理3小區畝增產482.07千克,增產6.43%。處理2小區比處理4小區畝增產1436.88千克,增產21.98%。
6、試驗數據統計分析結果
將各處理小區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見下表):
經計算,F值≥F0.01(F 0.05),說明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進一步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見表4:
7、試驗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常規施肥與微生物菌劑配合施用,對番茄的增產效果極顯著。試驗地番茄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施用枯草芽孢桿菌微生物菌劑比常規施肥增產509.09千克/畝,增產6.82%,增產效果達到極顯著水平;比常規施肥基礎上施用與微生物菌劑等量基質增產482.07千克/畝,增產6.43%,增產效果極顯著。比空白對照增產1436.88千克/畝,增產21.98%,增產效果達到極顯著水平。
(作者單位:057750 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