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現代農業科技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降低農業生產資源消耗,實現綠色生態農業戰略的重要手段。應當加大對農民農業科技培訓力度,建立完善的農業科技培訓體系,采用豐富的農業科技培訓樣式,達到高效、深入、全面、細致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的目標。
一、農民科技培訓價值體現
傳統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在于生產方式單一,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相對較低,沒能根據地方農業資源稟賦有效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由于農業技術實力與操作方法不當,不僅浪費了農業生產資源,而且提高了農業經濟成本,沒能更好的實現高效和低污染的生產目標。當前農業機械技術快速發展,依靠農業技術可以極大的提高農業生產率,提升農產品的整體質量,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提供保障。組織開展專門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工作可以優化農民的生產經營理念,提高單位面積農作物的產量,適宜大規模和廣泛性的達到生態綠色農業發展的目標。加強農業科技培訓還可以改善農業生產意識,促進農民認識到科學技術是農業的第一生產力,引導農民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方式,促進農業主動依靠科技致富,這樣更有助于農業與牧、林、漁業等協調發展,對于優化農村經濟體系有重要價值。
二、農民科技培訓的特點
1、公益屬性
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農業科技培訓具有公益性的屬性,國家將農業科技培訓的費用納入地方財政,并且對培訓的內容、質量、標準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是地方政府應盡的義務。目前農業科技培訓屬于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國家要求地方職能部門依法組織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新型農民科技骨干培訓。農業科技培訓作為重要民生工程項目,是有效緩解農業生產技術不足,農民增收難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我國科技興農戰略的重要推手,應當全面保證農民科技培訓的公益性,進一步推動農民科技培訓的順利實施。
2、實效性
農民可以集中參與科技培訓的時間有限,國家能夠提供的公益性農業科技培訓的時間有限,需要接受培訓的農民數量較大,因此應當保證農業科技培訓活動的實效性。首先,應當以趣味性的方式和情境性的辦法讓農民認識到參與農業科技培訓的重要意義,引導農民不斷自主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其次,還要針對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不同農業時節進行針對性培訓,保證農業科技培訓能夠用于解決農民最關注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還要激發農業的自主參與培訓和自主提問意識,注重由政府主導轉向農民主導,通過一系列的點餐制農業培訓達到提高培訓有效性目標。
3、多樣化
現代信息社會為農業科技培訓提供了不同的載體,提升農業科技培訓的質量還要創新農業科技培訓的方式,著力優化農業科技培訓的體系,基于不同樣式開展針對性的農業科技培訓活動。首先,應當保證農業科技培訓活動多樣化,著力組織開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能夠通過興趣小組學習,項目學習和網絡教學的方式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其次,還要在固定場所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采用田間示范教學,注重農業科技培訓向農業生產方向前移,真正的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第三,還可以采用課題研究的方式,結合新型農業科技項目推廣建立專題研究制的培訓機制,加強實地指導,以便于達到有效推廣新型農業科技的目標。
4、豐富性
現代農業科技的體系日益完善,農業科技項目內容較為豐富,農業科技的培訓內容也應當具有豐富性,在農業科技培訓過程中應當圍繞農業生產流程進行全面的技術培訓活動。首先,應當對農業科技培訓內容進行分類,建立預約性的參與機制,根據農民的需要進行模塊化的培訓活動。其次,還要針對農業生產中的大棚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種子培育等具體內容進行專門培訓,并且結合農業生產環境提供最實用的培訓內容。第三,針對農業生產中的典型問題和具體案例進行培訓,運用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進行指導,達到促進農業有效成長的培訓目標。
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農業科技培訓關系到農業經濟質量,農業收益與地方生態環境建設,應當構建完善的農業經濟培訓體系,當前農業經濟培訓的主要問題在于培訓規模不足,培訓活動的時間有限,現有的培訓不足以滿足廣大農業的需要。存在著農業培訓的形式單一,方式方法落后,沒能滿足農民個性化需要的問題。基層農業科技培訓的標準化水平較低,農業科技培訓沒能有效強化指導力量,培訓的師資與經費保障不足。
四、提高農業科技培訓質量的方法
1、建立長效機制
提高農業科技培訓的有效性,應當建立長效農業科技培訓運轉機制。首先,加強農業科技情況的調研機制,了解農民的現實需要,根據地方農業的發展特色制定農業科技的培訓計劃。其次,建立專業的農業科技培訓場所,保證農業科技培訓的軟硬件條件,合理融合農業科技培訓力量,有效的消除農業科技培訓多頭管理和無序進行的問題。第三,充分的調動師資力量,基層農業部門、科研院所和大專高校的力量應當進行融合,從而形成有效的責任分配機制,達到提高農業科技培訓水平目標。
2、創新培訓方式
為了更好的實現農業科技培訓目標,還要豐富農業科技培訓內容,注重提高農業科技培訓的實用性,強調根據農民的生產需要出發,進一步構建增強農業科技的培訓實用性。首先,采用模塊化的培訓內容設計,對培訓內容進行分類,保證所有農業實用知識都可以得到廣泛共享。其次,還要采用信息化與實踐化培訓為主的方式,注重運用微課的方式進行網絡端農業理論知識的供給。由農業專家深入地頭開展實踐指導。第三,合理控制農業科技培訓的頻率與強度,做到不間斷的開展短時培訓,防止農業科技培訓內容過于枯燥,以解決農民當下的困惑問題為主。
做好農業科技培訓應當從基層農民的現實需要出發,著力構建完善的農業科技培訓體系,豐富農業科技的培訓方法,強調在有效的調研機制下保證農業科技培訓的豐富性、完整性、針對性和時效性。能夠運用農業科技培訓的方式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針對性的補充農民的知識,為農業增收提供保障,達到潛移默化培訓目標。
(作者單位:152100黑龍江省望奎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