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摘要: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本課題立足于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實踐,從金融視角述了國有商業銀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基本路徑,提出轉型發展中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的可行性政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 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 轉型發展 創新
一、引言
近年來,“鄉村振興”這一新的發展理念,隨時代變革應運而牛。2017年10月,黨的十幾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把握規律,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這種新常態下,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更好地在新時代變革中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建立現代農村金融體系,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無疑已經成為鄉村振興視閾中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鄉村振興戰略與商業銀行金融服務
(一)學術研究綜述
在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方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尤其應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鄉村振興金融需求。有關鄉村振興與金融服務的理論研究成果方興未艾,截至2019年3月底,筆者能夠搜索到與“鄉村振興與金融服務”相關的中文文獻達到429篇,然而,經筆者檢索中國期刊網( CNKI)發現,國內涉及到“國有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學術論文僅有4篇,尚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間。因此,本課題結合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實際,分析和探討國有商業銀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實施策略,同時,以期為商業銀行在實現戰略轉型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參考和啟示。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金融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精準扶貧戰略之后,黨和政府出臺的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對丁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要實現轉型發展,就應當抓住時機,把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國有商業銀行面臨鄉村振興戰略帶來機遇與挑戰。
1.面臨種種機遇。一是金融產業互融互通的機遇。俗話說“產業旺而百業興”,產業融合就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也就預示農村中農業和非農產業都將齊頭并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互融互通,推動特色產業興起,帶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脫穎而出,產業化規模運營在農林牧副漁、及加工服務銷售行業的產業鏈上都有巨大金融服務商機,都將為擁有涉農業務的商業銀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創造機遇。
二是金融服務渠道多管齊下的機遇。根據“生活富裕”要求,農村中的貧困人口將逐步消減,城鄉差距縮減,深度融合發展,涉農領域從種植養殖業到規模化牛產、經銷,鏈條長帶來客戶群體多樣化,涉及農戶、農產品加T業、經銷商、消費者等群體,國有商業銀行在依托社保、醫保等渠道提供金融服務上有了更大空間。
三是金融服務對象擴大的機遇。根據“生態宜居”的要求,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快速推進,農村公路、農村河流湖泊整治,供水供電供氣、住房、環保、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存在大量資金缺口,這將給國有商業銀行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等方面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對象。 2遭遇種種挑戰。一是鄉村產業呈現出“小、弱、短、散”等特征:農業抗壓力較弱、農村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小、企業盈利水平較低。縣域鄉鎮集中了一批小微企業,但他們當中大多水是家族企業,或多或少呈現出法人結構不完善、財務報表不嚴謹、公司管理不嚴格、發展規劃不明晰、經營運行不高效等問題。這些小微企業常常是一家公司身兼數種角色,研發、生產、銷售都是一個人唱“獨角戲”,我行我素、單槍匹馬闖市場,社會化分工不明。鄉鎮小微企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產業鏈條短而不全,往往多處丁產業鏈的上端,很難形成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高附加值,
二是鄉村產業基礎還存在不少缺陷和薄弱環節:農業基礎設施較弱,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現代化農業發展。長期以來,雖然國家在農村公路、農村河流湖泊整治,供水供電供氣、住房、環保、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不斷加快進程,然而,由于歷史積累不厚、資金籌措不足、融資渠道不暢等原因,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使農村牛產要素價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發揮,與實現鄉村振興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三是鄉村擔保體系不完善農業新型主體融資渠道較少,成本費用較高。單獨的農業擔保公司很少,大多數鄉村企業為民營經濟,然而,國有商業銀行擔保更多偏好國有及國有背景。鄉鎮小微企業缺少擔保行業支持,再加上譬如畜牧、養殖等鄉村產業不符合擔保或反擔保要求,使鄉村擔保體系很難有效促進農業融資。
四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健全:鄉村區域以留守老人居多,他們的文化素質整體不高,也沒有什么金融理念,普遍不熟悉銀行卡和網絡金融工具等;部分農村居民信用意識淡薄,產牛不良信用記錄,導致他們很難獲得高質高效的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的難度,也使得部分商業銀行不敢貸不能貸現象越來越明顯;此外,部分農民群眾信用資料欠缺,信用信息不對稱,致使部分商業銀行貸款決策和貸后監督成本偏高。
三、鄉村振興視角下對國有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的若干建議
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主導,在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日前,要改變我國鄉村金融供給不足的不利形勢,加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除了千方百計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更需要從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筆者認為,要從創新鄉村金融產品、創新鄉村金融科技和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方式等三個方面人手,綜合運用多樣化金融服務工具,不斷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動力和水平。
(一)創新鄉村金融產品,做“新動能”的推進者
國有商業銀行應根據“三農”的區域特點、產業特色、資源狀況、管理水平等差異,在具體的信貸投向、發展規劃、擔保方式、客戶評價和準入、貸款定價、貸后管理等方面,結合客戶實際,…臺扶持鄉村振興的信貸政策。
此外,國有商業銀行還應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推出特色化和區域化的信貸產品以專門服務于特定行業、特定客戶。針對鄉村振興的不同階段和服務對象的需求變化,不斷創新抵押擔保方式,以提升信貸質量。
例如,在鄉村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加快推進業務轉型,開展縣域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2013年初,建行安徽分行實施全員創新戰略,激發了縣域支行員T的創新熱情。“廠商贏”“供應貸”“林權抵押貸款”、“勸耕貸”以及“善融貸”“結算透”“小企業快貸”等產品均來自于縣域支行員工的創新,日前已被推廣運用到省內;推進助農支付業務,實現“三農”市場金融服務新突破。為配合地方政府推進政府購買服務T作過程中的創新性融資需求,總行丁2016年6月創新研發了政府購買服務貸款,分行迅速在全轄推廣該創新產品,尤其是在縣域。這些新政都為同有大型商業銀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動力。
(二)創新鄉村金融科技,做“新模式”的先行者
國有商業銀行還應拓展線上“三農”服務渠道,提高服務便捷性,加快金融科技平臺的建設,研發適合農村“散點式”分布特征的于機支付、網上支付,開發智能終端版平臺、PC客戶端、移動客戶端等;同時,不斷優化金融服務流程,增加操作的通俗性與趣味性。
例如,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精準對接縣域特色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改變傳統客戶準人標準,通過“大數據”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分析,發放線上無抵押、純信用類貸款產品,降低企業準人標準。此外,建行安徽分行還發揮于機銀行、網上銀行和善融商務等電子銀行產品作用,加大在縣域、農村地區“龍支付”商戶推廣力度。通過上述鄉村金融科技創新,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鄉村振興金融發展新模式探索新路徑。
(三)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機制,做“新主體”的支撐者
國有商業銀行應當發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推廣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探索創新土地經營權反擔保、組合擔保等擔保和服務機制,以信貸資金引導、支持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
一是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產業鏈中前端農業種植合作社、中端為農產品收儲及加工、綜合利用領域、后端銷售領域提供季節性收購貸款、農資儲備貸款等服務,培養和支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盡快做大做強。
二是持續支持好以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人才創業為主的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從事農業牛產或經營周轉的資金需求以及農戶個人消費類資金需求,以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小額信貸需求等,幫扶他們發展合理規模的特色產業和致富產業。
例如,建設銀行池州市分行還積極聯系拓寬擔保渠道,加強與安徽省農信擔保公司合作,推進“勸耕貸”產品的推廣應用,投放了“勸耕貸”貸款1400萬元,為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取得了新突破。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營業部還以長豐草莓等縣域特色經濟為突破口,創新“草莓貸”等特色產品,加大對涉農企業支持,樹立普惠金融形象:在2018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暴雪天災使長豐草莓企業受災嚴重,恢復牛產資金突然短缺成為難題。建行長豐縣支行伸…了金融幫扶之于,聆聽企業對融資額度、期限、利率、還款等方面的想法,并提…以“草莓貸”來支持企業災后重建。隨后建行安徽分行小企業部、安徽省分行營業部小企業中心、合肥長豐縣支行三級聯動,在總行“評分卡”業務的基礎上創新制定了“草莓貸”產品,該產品通過考察草莓種植企業的種植畝數、經營穩定性、持續經營能力及資信狀況,從基本情況、還款能力、經營行為三個方面對借款企業進行打分,按得分檔次給予企業信用授信,并要求借款企業購買農業保險時設定建行長豐縣支行為第一受益人,進一步有效控制風險。 “草莓貸”貸款一經投放,就在長豐縣當地產生了強烈反響:長豐縣農委認為,該項業務為緩解當下草莓產業企業貸款難問題平添良方,為支持當地草莓產業發展助力加碼,使受災農戶的草莓培育種植也回到正軌。 金融的有力支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條件,因此,要滿足鄉村振興建設的資金需求,探尋銀行業支持鄉村振興的最佳路徑。筆者認為,圍繞“鄉村振興”主線,國有商業銀行應當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牛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全力做好提供金融便民服務、擴大普惠金融信貸支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金融精準扶貧、積極實施美麗鄉村黨建共建等五大基本途徑,為鄉村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牛活提供全方位、高質量金融服務。未來更多國有商業銀行應當積極探索渠道創新,努力做好創新鄉村金融產品,做“新動能”的推進者;創新鄉村金融科技,做“新模式”的先行者;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機制,做“新主體”的支撐者。國有商業銀行綜合運用多元化金融工具和服務于段,不斷挖掘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潛在動能,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提升廣大鄉村地區民牛金融服務水平。發揮普惠金融的價值與魅力, “滿足社會對金融服務的多樣性需求”,打造完整的商業銀行金融服務鏈條,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努力實現國有商業銀行的全面戰略轉型。
參考文獻:
[1]Chen, Z.B., Jin, M.C.Financial Inclusion inChina: Use of Creclit[J].Journal of Familv and EconomicIssues, 2017, 38( 4):528 540
[2]趙忠世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三農”的實踐與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16( 5):61-65
[3]湖北農行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3 0版的應用與展望[R]中國農業銀行決策參考,2017( 33)
[4]劉永生,彭中,柯文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框架構建及其演進路徑研究[J]農銀學刊,2018, (1):1619
[5]謝亞光,袁紹彪,蔣世東銀行業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之策[J]農村金融,2017,(6):119 120
[6]姚啟凡,王文兵,凌云安徽金融生態建設與商業銀行轉型發展[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17,(3): 2-7
[7]江勇,李鋒,卓平農商銀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路徑——以鄰水農商銀行為例[J]當代縣域經濟,2018, (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