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明 吳鵬 吳晨陽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得可支配的收入也就越來越多了,人們對于商業銀行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了。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飛速發展,銀行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繼而商業銀行也不斷在創造新的產品,使我國個人理財市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銀行機構開展了個人理財業務,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自己的資金進行管理,不再只拘泥于把自己剩余的資金存入銀行,從而只能得到銀行存款的利息。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的是銀行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理財方案,但是以我們國家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目前發展的情況很難做到這一點。雖然我們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還存在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出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特征風險控制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概述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牛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口轉變中高速增長,越來越注重發展質量和協調發展。自從十八大以,我國正在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立健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鼓勵金融創新,在此過程中不得不提銀行理財業務。銀行理財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今天成為各個商業銀行不可忽視的業務盡力了漫長的過程。根據客戶自身的需求和資產情況為客戶提供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以實現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各國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定義的共同特征。我國對丁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定義最早出現在2005年9月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該辦法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定義為: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理財產品和銀行理財顧問服務。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指銀行自主研發、設計和發行的理財產品,范圍相對較小。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拓寬投資渠道的嘗試(2002年-2007年),在這一階段商業銀行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逐步拓寬投資業務創新,南丁此階段創新不夠導致銀行的經營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單一。第二階段是逃避監管的T具(2008年-2013年4月),在這一階段信貸規模的擴大加上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商業銀行“出表”的渠道變寬,因此,銀行在監管套利方面做出了很多嘗試,同時也使商業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多元化。商業銀行第三階段理財產品向資產管理轉型(2013年4月以后),2013年銀監會針對商業理財業務發布了《關丁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使商業銀行業務向資產管理轉型。
2005年中國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投資理財顧問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商業銀行為銷售儲蓄存款產品、信貸產品等進行的產品介紹、宣傳和推介等一般性業務咨詢活動,不屬丁我們所說的理財顧問服務”。商業銀行的投資理財顧問服務實際上就是給個人和機構提供全面的資產管理服務。商業銀行理財顧問服務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大眾理財、貴賓理財和私人銀行理財。大眾理財的服務對象是普通大眾,由于其理財日的是使資產保值增值,所以對于大眾理財銀行也只是提供比較通俗易懂的理財咨詢服務。貴賓理財服務的對象是高資產凈值的個人,私人銀行理財的服務對象是金融凈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貴賓理財和私人銀行的服務對象均是“主動理財型”,商業銀行會根據他們自身的資產情況為他們量身定做一套理財方案。
在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還是“以產品為中心”的階段.所以理財產品的發展速度遠大丁理財顧問服務的發展速度,所以本文重點研究了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
二、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現狀 (一)總續存只數逐年增加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續存只數在逐年的增加,2013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總續存只數為44525只,2017年理財產品的續存只數為93500只,在五年的時間內我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總續存只數大約增長了一倍。2013至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續存只數的增長較為緩慢,而2015年以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續存只數增速加快。
(二)理財產品資金余額逐年增加
2013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為10.24萬億元,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余額為29.54萬億元。在此期間,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余額在逐年增加。2013-2016年,理財產品資金余額的增速較大,而2016-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余額增速較為平緩。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獲得的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金額是逐年增加的。但是,商業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獲得的資金與其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的差額在逐漸增加。
(三)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2013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類理財產品的續存余額為9.57萬億元,2017年個人類理財產品的續存余額為14.6萬億元,在此期間,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類理財產品的續存余額在不斷的增加。2013-2015年,個人類理財產品的續存余額增速較快,而2015-2017年,個人類理財產品的增速放緩。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續存余額的占比卻是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占比64%降至2017年49%。2013-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類理財產品余額的占比減少較快,2015-2017年,個人類理財產品余額占比較少速度放緩。
2013-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在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為2.65萬億元,2015年年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為7.2萬億元。同時,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的占比也是逐年增加的,從2013年占比26%增至2015年占比31%。2016-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呈現減少的趨勢。其中2016年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為7.52萬億元,2017年年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為6.5萬億元。2015-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的占比逐年在減少。但是無論個人類理財產品的續存余額和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怎么變化,個人理財產品續存余額始終大丁機構類理財產品續存余額,且個人理財產品續存余額占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續存余額的絕大部分。
(四)收益穩定
2013-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兌付客戶收益呈穩定上升趨勢,其中201 3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兌付客戶收益為4486.74億元,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兌付客戶收益為11854.5億元。2015至2017年,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客戶實際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5%-5.0%之間,投資者的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
三、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種類太少,各產品種類趨同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存續只數雖然每年都在逐年增加,但是理財產品的種類卻不是像存續只數的增長速度一樣快。我國各個商業銀行在研發理財產品時,雖然理財產品的名字不同,但是其理財產品的定位、標的、規模及投資的范圍均相差不大。文章選取了交通銀行的“得利寶·天添利”C款、建設銀行的“乾元一眾享”、招商銀行的安心回報之保本步步牛金6號理財計劃和農業銀行的本利豐天天利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為例。這幾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適合都是偏保守型和穩健型的投資者,而且這幾個理財產品的投資范圍也是相似的,均是以投資丁債券為主,其次就是投資丁回購拆借。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同質化嚴重,而且理財產品的設計沒有根據每個年齡段客戶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還有所能接受的風險范圍來為不同年齡段的客戶設計理財產品。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不足、缺乏競爭力。
(二)風險揭示存在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揭示風險書雖然都會提示“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等字樣,但是不少商業銀行并沒與將此類語句設成非常醒日的字樣,這樣很容易使投資者忽視這些字的存在從而導致商業銀行對丁理財產品的風險揭示沒有導致,甚至可能使投資者輕視風險而盲日投資。如果客戶經理沒有對投資者進行特別提示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話,投資者往往會以為理財等丁存款,理財不存在風險等心理。此外,對丁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大部分商業銀行都是不承擔政策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信息傳遞風險、利率及通貨膨脹風險等風險。這些聲明有可能使商業銀行投資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但理財產品的收益為零時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這些聲明來免除商業銀行應該要承擔的責任,從而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對于各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也只是各個商業銀行內部的評級系統評級出來的,沒有一個標準的評級系統對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進行評級。這樣可能商業銀行評級出來的同一風險的理財產品可能實際的風險存在差異,從而會誤導消費者。
(三)從業人員存在問題
理財業務在金融業務中屬丁綜合性的業務。理財業務要求理財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強硬的技術。除了滿足專業知識、投資技巧和財務管理經驗外,從業人員還應掌握各行各業的知識,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和公關能力。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的專家和客戶經理的需求非常大。從產品研發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白主研發的研發產品能力相對較弱。目前,雖然許多個人理財人員都有理財專家的名字,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只是對白己的本崗位非常熟悉,并且不精通其他相關業務。各個商業銀行雖然對理財客戶經理經常進行培訓,但是效果不是特別顯著,商業銀行目前最缺乏的仍然是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由于個人失誤和操作流程的不完善,導致了欺詐、故意隱瞞產品風險、虛報產品收益等問題的…現。雖然近幾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的失誤率一直在下降,但是理財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技術并沒得到很大的提升。商業銀行由于欺詐、故意隱瞞產品風險、虛報產品收益等行為,失去了一大批優質的客源,甚至還會影響商業銀行的聲譽。
四、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一)產品結構分析
第一,積極推動科技和金融的結合,使科技成為個人理財服務堅實的后盾。當今科技發展越來越飛速,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也需要和互聯網相互結合,建立信息化平臺,能夠讓客戶在網上輕松的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理財產品,并且客戶能夠通過互聯網就能夠詳細的了解各種理財產品的信息。第二,積極進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產品品牌建設。商業銀行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下開發新的符合客戶理財目標的理財產品。第三,積極建立市場營銷體系。根據不同的客戶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營銷方案,為不同層次的客戶設立不同的理財產品和客戶經理,力爭做到讓每一位客戶都滿意。商業銀行在設計個人理財產品時需改變債券與收益的結構使理財產品向著個性化和品牌化發展。在進行個人理財產品創新時,商業銀行需要明確市場定位,根據自己的優勢來準確的尋找自身的定位,再通過市場定位來研發個人理財產品。
(二)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需要強化信息披露,通過建立強大的信息披露體系使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變得公開透明,同時也可以讓客戶能夠更加徹底的了解理財產品。商業銀行建立一個強大的客戶信息系統,對丁客戶的資產做到了如指掌。理財經理需要及時發現客戶的資金變動。各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之間的客戶信息可以適當共享,這可避免重復收集信息和資源浪費。第一,政府要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這塊的監管,對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做出統一的規劃、統一的指導和統一的管理。保證我國的信用體系保持連續性和獨立性。第二,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完善的信用體系是完善的金融市場的前提,我國應建立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信用評級機構,能夠隨時代進步而快速更新的數據庫。第三,完善立法。我國在信用管理這塊的法律法規嚴重缺失,這也導致了我同征信系統不完善。對丁失信行為法律法規需要做出合理的懲罰,以維護我國的征信體系。
(三)人員管理
個人理財顧問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夠提高家庭和社會的財富總值。。商業銀行需要制定一套較高標準的資格認定標準,從而加強和提高個人理財這個行業的人才的專業能力,使理財顧問能夠被更多的人信任。同時,相關法律法規需要來約束個人理財顧問的行為,這樣才能讓個人理財行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在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銀行業協會的指導下,應該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進行橫向管理,而不是縱向管理。加強銀行成員之間的溝通,使理財業務得以更好地發展。搭建銀行和監管機構的溝通平臺,以提高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對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進行自我評估,對客戶接受風險的能力進行客觀評估,充分披露產品風險,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加強投資者的教育T作,加強業務信息的溝通。我們不能隱瞞我們的欲望,虛假的報告,甚至欺騙我們的客戶追求高額利潤。產品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應該全面介紹給客戶,這樣投資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如何操作他所購買的產品。
參考文獻:
[1]左韻婷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發展分析[J]金融天地
[2]李韋紅論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法律規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3]朱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影響及風險防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7
[4]徐士強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及收益率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7
[5]鐘丹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6]周婧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7]蘇薪茗銀行理財業務機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