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史 寧 曹海英

哈爾濱金融學院自2010年升入本科院校以來,一直致力于謀求結構性平衡的供需相符的教育發展道路。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5年聯合發布了 《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指出,由于符合生產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復合創新人才與高校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方式存在差距,供需結構失衡,新的人才培養機制需要建立健全,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結構與輸出人才的質量不能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出現人才供需斷裂式的尷尬。高校培養人才與市場需求不符的現象亟待解決,以促進經濟發展,各地高校應肩負起責任,適應、變化并引領經濟發展,服務創新并驅動經濟發展,并作出引領作用,起到表率,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此《意見》的導向與該校原辦學理念和定位相符,使該校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中獨占優勢、先人一步,但要辦出特色、走在高校的前列,真正為地方經濟服務,就不能一葉障目,更應該將高??闯膳囵B綜合素質、多方面人才的基地。社會需要的人才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高校定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也不應只是培養技術人才,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分層次培養,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協同培養學術型、技術型、綜合型多層次人才。
1.體現出地域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宗旨就是力求提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立足于服務社會,解決人才供求失衡的實際問題,高度實現高校的人力資源服務職能,實現高校在人力資源上的優勢,構思(C)設計(D)教學體系,進而實現運作(O、I),并反復不斷地通過循環積累經驗;改善高校專業結構設置,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合乎社會企業發展需要的學科體系,培養真正所需的多層次人才;促進地方金融經濟的發展,就要求學校開設對口課程并研究地方經濟金融的發展特點,能夠引導地域經濟的發展,體現出地域性特點。
2.多元化人才培養。根據標準可以將人才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研究型人才,另一種是應用型人才。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格局的分化、階層的定位,高等院校紛紛依據辦學經驗與辦學層次,將自己定位于或者研究型大學,或者應用型院校。但這種定位并不是依據學生特點而設定的,學校定位也不能依據社會對人才的多種需求分層培養各類人才,局限的定位限定了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多層次社會,不能提供相應的多元化人才。不同時期不同領域所需的人才都是多種多樣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能固守某一類人才進行培養,哈爾濱金融學院作為應用型院校也不能將人才的培養對立開來,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研究型與應用型人才的協同培養。研究型傾向于繼續深造學歷,應用型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社會技能型人才添磚加瓦。哈爾濱金融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歷年來,所畢業的學生仍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研究型的道路,所以個性化的教育勢在必行,應構建以應用型本科為基礎,增加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協同創新培養模式。
3.人才培養個性化的導向。高等教育真正的使命是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化的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高校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需求,很大程度上能夠符合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需求,所以個性化是教育的導向,培養多種類型的綜合人才則是國家創新發展的需要。而正是基于這樣的動因,學校應當進一步重視對于學生個性化的挖掘,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的定位。如果學校僅僅把發展目標定位為應用型院校,這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大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也扼殺了大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大學生個人的綜合發展。
1.協同創新培養中學生類型的確定。協同創新培養機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做的便是甄別學生類型,以確定分流式的人才培養,這也是學生、家長、學校乃至社會最關注的事情。每位學生有不同的天賦和個性,如何充分挖掘、合理甄別成了學校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新生入學教育及入學第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下,學校應對學生進行專業化輔導,讓學生真正認識專業特點與發展方向及相關知識體系,讓學生對將要選擇的專業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對于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認知,讓他們主動去選擇專業課程學習。由于初入學府,選擇上存在盲目和盲從性,因此,第一年基礎教育教學應側重于專業基礎的培養,讓學生充分了解之后,有再次選擇方向和層次的機會。
2.設計“政產學研”協同平臺模式。建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和相關研究機構等主體之間的溝通平臺,構建合作創新機制,設計四方互動反饋更新模式,為協同創新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發揮政府的支持與引導作用,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從而更快培養出創新型技術人才及研究型人才。企業(金融機構)發揮市場需求導向的作用,依托地方金融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市場需求的引導,在合作中指引高校建立務實的教育科研機制。
3.建立校外導師制。建立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金融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機制,形成理論與實踐環節的互助增長關系,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培養模式。需要配備不同的專業指導教師與團隊,這就需要在實踐過程中,為學生配備相應的校外指導教師,與本校教師互助互利,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真實情況,對其應用能力的提高加以合理指導,傳授實踐技能和社會經驗,提供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做,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匹配的問題,同時既能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和素質,又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培養目標和方式統一。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要保證其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的統一。協同創新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目標就是建立協同多元化分層培養,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長期、全面發展。一方面滿足地方經濟金融市場上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適應地方金融領域對研究型人員的需求,滿足用人單位多層次、多元化、多角度的切實需求。
在培養目標的指引下,培養方式應與其協同創新多元化相一致,協同培養方式需要各方面協同力量的介入。研究型層次需要學術型的教師力量、本科生科研訓練條件、研究所的配合等全方位的配給;應用型層次需要增加企業實踐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未來工作的熟悉度與向往,引入技能型企業人員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確定了協同多元的培養目標,就要不斷依據變化進行雙層培養方式上的調整,不斷滿足個性化學生的長久發展需要,使“校企研”能夠得到有效銜接,解決地方經濟金融市場上的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為地方特色經濟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