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武

不論是在本土經營當中,還是在跨國經營當中,當前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在跨國經營當中,對于跨國企業來說,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受到市場競爭的重創,付出沉重的代價。為了保障跨國企業的域外發展動力與市場競爭力,我們就必須對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不斷提高其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效,這樣才能促進跨國公司實現預期的長遠、穩定發展。
跨國經營,是大型企業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途徑。在當前全球市場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之下,國外有很多企業在我國設立了分公司,同時我國很多企業也在其他多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這極大激活了全球市場經濟,推動了全球經濟的整體發展。不過和在自身國家經營不同,在跨國經營當中,企業就不再是“東道主”,因此其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挑戰與影響因素變得更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重創。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下,我們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除了資金、設備、技術之外,其實人才才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不論是對于知識密集型企業而言,還是對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言,只有人才才能真正賦予企業知識及勞動力儲備,簡單來說只有在充足的人才數量和合理的人才結構下,企業才能具備理想的生產運營效率和質量,同時發揮出寶貴的創新能力,這能夠顯著增強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對于跨國企業來說,其面臨多變的市場環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更需要當地的人才支撐,由此才能適應異域的市場、政治、人文環境,實現長遠、穩定的發展。所以,重視并切實做好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夠幫助發掘、培養、留住、激勵當地人才,確保跨國企業具有充分的人才支撐。
1.科學做好當地人才的招聘工作。不論是在先期還是后期,跨國企業的人才不可能全部都為本國人才,因為:一是會導致人力資源成本增加,二是會使得企業難以真正適應當地的整體環境。因此,在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當中,我們首先需要科學做好當地人才的招聘工作,滿足跨國企業經營的基本人才配置要求。但是與在本國的人才招聘不同,域外的人才招聘涉及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即使企業自身可以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方面對人才做出評價,也難以客觀評價人才在其他方面的素質表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跨國經營的初期,企業可以通過當地的人才外包機構來獲取人才,或者聘請當地專門的人才管理機構、獵頭公司,來幫助企業篩選招聘人才。在后期,跨國企業可以基于現有的人才結構,以及對當地人才市場的了解,建立自身專門的人才招聘部門,專門負責對當地人才的招聘與篩選。再者,企業還應當構建起跨國人力資源管控體系,動態、實時地掌握跨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推進情況,細化跨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環節、內容等細節,并逐項嚴格實施,增強人力資源管理的規范性、可控性。
2.做好對當地人才的入職培訓工作。對于招聘到的當地人才,跨國企業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但是和本國的入職培訓不同,在跨國經營當中所招聘到的當地人才,對于他們的入職培訓工作,不能僅僅讓他們了解企業的生產、運營概況,或是其自身的工作內容、標準、要求,而需要深入增進他們對企業文化、精神的認知與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當地人才不能認同企業的文化與精神,雙方的合作必定難以長久,非常容易出現“叛變”,不僅不會對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甚至可能帶走企業的優秀技術和理念。
3.加強對人才的激勵。人力資源激勵可以說是人力資源管理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其核心的概念是通過精神、物質等方面的手段,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在自身工作當中的能動力,激發他們的創新力、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從而使人才能夠在自身的工作當中,發揮出更大的效用和價值,確保人才自身與企業的共贏、發展。對于跨國企業來說,其對于當地人才的激勵,首先是應當構建符合當地法律、政策要求的薪酬、福利制度,這一點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同時,跨國企業還需要細化獎金設置,除了全勤獎、任務目標獎等常規的項目之外,還可以設置業績突破獎、特別貢獻獎、團結協作獎等,讓當地人才在工作的多個方面都可以有較為明確的奮斗目標,從而對其產生激勵和引導作用。為了更好地吸引、激勵當地人才,跨國企業還可以提供一些擴展性的激勵措施,提高報酬、福利供給水平,實施年金制度,或是對業績優秀的員工,每年提供一次帶薪旅游等。
4.嚴格、公平、公正地做好績效考核工作。為了發揮出當地人才的知識、能力、效用,跨國企業除了要做好對人才的激勵工作之外,還需要嚴格、公平、公正地做好績效考核工作。例如,跨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體系健全、完善、細致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能夠完全反映各個工作崗位、各項工作內容的評價指標。同時要應用多種考核方式,讓上級對下級進行評價,但也要給予下級評價上級的權利,還可以讓同級員工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從而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這更有利于反映出員工的真實工作情況。要確保考核指標的可行性,有了明確、完善的評價體系與考核方式后,還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標準,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績效考核工作有序推進。例如,需要明確各個工作崗位員工的職責,在績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加強與他們的溝通,了解相關資料信息,為每個工作崗位制定對應的崗位解釋書,明確每個工作崗位的責任、標準以及權利,這樣做既方便企業管理,也能讓當地人才更加準確地認識和了解自身崗位責權,確保企業高效、和諧運轉。
5.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推進文化融合。為了增進當地人才對企業的歸屬感,使其可以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中來,跨國企業必須能夠體現出對他們的尊重、真誠,這一點是最為核心和關鍵的。例如,跨國企業應當與當地人才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念,推進文化融合,跨國企業在文化方面,絕對不可能將文化完全統一,這其中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不同國家的宗教信仰差異、生活模式差異、國情差異等。為此,部分跨國企業在執行“本土化策略”失敗后,可嘗試應用文化融合的策略。從大環境的角度來分析,世界經濟一體化推動了國家之間的聯系,各個國家都存在相當數量的外國友人。文化融合策略的最大主張在于,在尊重他國文化的基礎上,公司內部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文化內涵,包括努力拼搏文化、團隊文化、同進退文化等,這些在世界上都具有高度的認同。文化融合策略的實施,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第一,盡量將同一個區域的員工歸結到一個部門。例如,歐美國家員工歸為一個部門,亞太國家員工歸為一個部門。第二,文化融合過程中,每一個員工都要充分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懷,即便是公司高層也不能予以干預。第三,融合過程勢必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公司的處理人員必須站在中立的角度,對雙方或者是多方的問題進行解決,避免內部問題惡化。只要跨國企業在內部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念、文化認同,當地人才就會更加忠誠于企業,真正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
現代交通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全球市場經濟逐步一體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個企業都在盡力擴張、拓展自身的市場,向國外發展。而作為跨國企業來說,其要想在國外市場當中站穩腳跟,實現預期的長遠、穩定發展,就必須重視并切實做好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充實自身跨國經營過程當中的人力資源儲備,以優質的人才為基礎,保障自身的域外發展動力與市場競爭力。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與學習認識,首先簡單分析了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就如何提升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成效,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相關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