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邦西
摘 要:錦屏九寨指錦屏縣城以北彥洞鄉和平秋鎮的九個古老村寨,因此統稱為九寨區,這里居住的都是侗族北部方言的侗族同胞。九寨侗歌種類繁多,有情歌、婚嫁歌、酒歌、山歌、白話等。侗歌體現出侗族人民端正的社會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受中外學者、專家的喜愛。然而,當下九寨侗歌卻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如何在外來文化壓力的情況下把侗族民歌發揚光大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九寨;侗族;侗歌;錦屏
一 、錦屏九寨的基本情況及歌曲種類
(一)錦屏九寨的基本情況
錦屏九寨位于錦屏縣西北部,在明清時,九寨指的是王寨(現為三江鎮)、皇封、小江、魁膽、平秋、石引、黃門、高壩和皮所等九個村寨。隨著時間往前推,朝廷對清水江流域的重視和開發,于清朝末年,王寨脫離開九寨,久而久之,九寨就變成了今天的平秋、彥洞、黃門、瑤白、石引、高壩、皮所、魁膽、小江等9個村寨,是侗族北部方言區的文化重鎮,至今保留著濃郁的民俗文化。
九寨地區,地處侗族山區腹地,是侗族北部方言區和南部方言區的分水嶺和結合區,是集兩區優點特色于一地的民族區域。九寨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山地多,平壩少,故而交通不便,自然環境優美,最主要的是能較完整地保存好侗族傳統文化。中國社科院少數民族文化研究院鄧敏文教授到九寨時,情不自禁驚嘆,九寨是侗族文化的寶地,目前是藏在深閨人未知。是的,九寨不僅山地縱橫,峰巒連綿,峻嶺磅礴,而且各村之間蘊含豐富的北侗風情。
(二)九寨地區的歌曲種類
侗族北部方言區民歌是整個侗族文化的智慧結晶和重要組成部分。九寨侗族歌曲種類繁多,有情歌、婚嫁歌、酒歌、山歌、白話等,以獨特的形式體現出了自身的價值,是侗族北部方言區的一塊藝術瑰寶。北部方言區侗歌主要以單聲歌為主。
1.情歌
侗語中情歌稱為“嘎花園”,主要是男女青年在游山玩水時唱,侗族北部方言區的戀愛方式是白天玩山、傍晚涼月。情歌內容廣泛,一般分為初會歌、結伴歌、相念歌和成雙歌等,以男女雙方戀情的進展來唱不同階段的歌,曲調有高調歌、平調歌和涼月歌等,時而高亢嘹亮,時而宛轉悠揚,音韻和諧,內容多變,歌聲動聽。
2.婚嫁歌
婚嫁歌是九寨侗族兒女最喜歡的歌種之一,男女老少皆會唱,歌詞表達委婉含蘊,引人入勝,逢雙押韻,平仄相對,深受人們喜愛,侗語稱“嘎花”。婚嫁歌起源于一對在花園玩得好的男女伴侶,由于各種原因,未能結為夫妻,于是在嫁娶當晚,邀約曾經的花園伴侶惜別往日情誼。
3.酒歌
侗家人常有“無酒不成席,有酒必有歌”之習俗,他們純樸、善良、好客,凡是有婚嫁、三朝、滿月、慶壽、起房、喬居等喜事均擺酒請客,為了營造熱鬧氛圍,常常在酒席上唱歌,故稱“酒歌”,侗語稱“嘎燒”,內容精練,常為感恩、致謝和恭喜之用,題材廣泛,音調變化多樣。
4.山歌
侗語稱“嘎他”,以借景抒情,來表達歌者的心情,是喜、是悲或是對大自然的贊許,都能從歌詞中體現出來。侗家人大多以務農為生,在勞作時對著花鳥樹木,唱幾首山歌,驅走疲憊的、振作精神。
5.白話
侗語稱“堯宗吧”“數板”等,一般在玩山場合運用。它有別于純粹的歌唱類,是介于歌唱與道白之間的一種說唱形式,時而道白,時而歌唱,唱詞押韻,簡單快捷,不會唱歌的人也可聽懂內容,是九寨侗族青年男女玩山時運用較多的民歌之一,主要在盤問階段唱。
二、錦屏平秋侗歌現狀調查
(一)學界對九寨侗歌的研究情況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九寨侗族民歌也一樣,因具有自身的魅力,早些年就引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考查。1997年10月,英國學者馬柯夫·浪希斯就來平秋采風聽侗歌。2001年4月,美國美籍華人“福泉”文化基金會主席李威達博士和美國加州大學教授陳貽平博士也前來考察。由此可以看出,九寨侗歌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憑自身的特點和藝術,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前來考察。
近些年來,學者和專家們不僅僅只是考察,還寫了大量關于錦屏九寨侗歌文化的相關論文和著作,為其傳承和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通過考查和取證,省內各大圖書館關于錦屏九寨侗歌文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理論著作研究
關于錦屏九寨侗歌的研究,目前來說,主要從民俗學、民族學等角度研究居多,如龍秀濤和許文賓的《苦練千首唱“嘎花”》(《南風》)和楊一平的《玩山與玩山歌》(《南風》)介紹了錦屏九寨侗歌的歌詞內容分類等,傅安輝、余達忠著的《九寨民俗——一個侗族社區的文化變遷》是一部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知識分析、闡釋區域文化的著作,該書對其地方的民俗文化變遷的研究很有啟發作用。
2.對外交流方面
錦屏九寨侗歌憑著自己的巨大魅力,吸引了無數海外學者專家,隨著學界對九寨侗族文化研究的深入,引起了國外學者到錦屏九寨進行考察,如英國人類學家馬柯夫·浪希斯先生和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路易莎教授也曾到九寨考察,熱情贊揚九寨侗歌的意義與魅力,讓我們對錦屏九寨侗歌的了解實現跨越性的邁進,讓人們能輕松簡捷地了解錦屏九寨侗族文化的相關信息。
總而言之,錦屏九寨憑借濃郁的侗族文化在學界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也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親睞,在考察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九寨侗族的各種文化類型中,九寨歌謠文化最為豐富,但上述的研究成果對此并沒有深入展開研究,已做的工作只是對歌謠進行了記錄和描述。那么,九寨侗族民歌有哪些種類、在民間還有哪些人會唱、在什么場合唱、目前的現狀等問題是本論文將要研究的內容。
(二)九寨地區田野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民歌種類的調查,侗族民歌可分為古歌、情歌、禮俗歌、祭祀歌等,主要調查這些歌種類型在侗族地區是否保存完好;對民歌傳唱的調查,主要調查有哪些人會唱什么歌,包括他們的文化程度、社會經歷及影響;對民歌演唱的語境進行調查,即哪些歌是在什么場合唱、有什么禁忌、現在又是如何、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對九寨地區各種民俗活動進行調查,了解這些習俗與歌謠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九寨區各個村寨之間的經濟、婚姻交往進行調查,了解這些因素對民歌所產生的影響等。
為進一步了解錦屏九寨侗歌目前保存的狀況,了解上面所提出的相關思考,在九寨區進行田野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主要采取問卷調查、訪談調查、重點調查三種方式。
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主要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當地民眾對民歌的態度及掌握情況。
在做調查前,結合實際情況,擬好調查問卷,了解九寨侗歌的現狀,把調查出來的數據進行統計,并做好匯總工作。從問卷匯總得知,目前保存較好的有情歌、山歌、酒歌等,主要在中老年以上人群傳唱,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年輕時參加過玩山等群體戀愛活動。一般情況下侗族民歌沒有什么禁忌,但在何種場合唱什么類型的歌是有規定的,如男女青年玩山唱山歌、情歌和白話,家庭婚慶喜事唱酒歌等。由于社會形態的變化,人們紛紛往外務工,做生意,對侗族民歌的熱愛已是大不如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娶外嫁,對傳唱民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訪談調查
訪談調查主要是通過對歌師的深入訪談,了解民歌在當地的歷史變遷。
2018年7月20日早上在平秋村走訪歌師劉燕西,其目前是州級傳承人。在采訪過程中,她說九寨侗歌由于受到外來文化和外出務工的影響,很多年輕少年對侗歌的演唱全然不知,給侗歌的傳承帶來極大的挑戰。對于如何應對侗歌傳承危機,她建議,一要政府部門重視對侗歌的傳承與教育,多組織侗歌比賽活動,擴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廣大侗族歌手進行鼓勵和動員,進而促進侗歌進課堂。二要改變侗歌的傳承模式,為應對外出求學和務工給侗歌傳唱帶來挑戰,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引廣大外出青少年樹立學侗歌的信念,努力學習,自覺傳唱侗歌等。
3.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主要是對侗歌文化傳統保留較好的村寨進行調查,了解侗歌在該地的傳承狀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很多村民為了養家糊口,紛紛奔向沿海一線城市,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遠走他鄉。隨著時間的推移,九寨侗歌的傳承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目前保存得好的村寨已沒有幾個。為了調查更有目的性,我們此次調查重點走訪平秋村,了解當地對侗歌的保存狀況和傳承方式及內容,以便取得第一手資料,為科研提供真實有效的材料。
2018年8月初,筆者深入農村,通過走訪,收集到九寨平秋鎮對侗歌的保存狀況、傳承方式及相關內容。
平秋鎮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侗歌的保存比較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盛行婚嫁習俗唱“嘎花”;二是“鞍瓦節”活動,九月初九,期間有各種項目娛樂,如民歌比賽、斗牛等;三是平秋歷史文化悠久,對侗歌的傳承有更多的場所,有牛場歌場、侗族鼓樓等娛樂場所,為侗歌演唱提供更多的表演舞臺,同時,平秋也是文化組織中心,為各類侗歌比賽提供組織機構。
侗族是個沒有文字的民族,但有自己的語言,因此都是以口頭傳教、耳濡目染的傳承模式。平秋侗歌的傳承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家族傳承,主要是應對婚慶“嘎花”、酒歌、禮俗歌演唱;第二,歌師傳承,主要教唱較難學習的山歌調;第三,近些年逐漸流行運用網絡學習侗歌,如網絡交流群傳承等。
三、結語
九寨侗歌是侗族北部方言區的一朵民族文化奇葩,綻放在這片純潔的土地上,蘊含著侗族人民對生活習慣的深刻內涵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了解歷史、認識價值、陶冶情操、傳承文化以及展望未來之功能,在傳承上凝聚著侗族人民的審美觀點和道德規范,結合國家政策以樸素的面貌和優雅的情懷為九寨歌唱贊歌。
作者單位:
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