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 要:“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農業節水灌溉建設成效顯著。2018年農業生產用水量大幅度下降,實現了總量負增長,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考核指標,農業灌溉面積特別是耕地灌溉面積逐年減少,呈大幅度下降趨勢已成定局。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控制比例穩步提升至95.8%,接近達到《水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98%的目標。2018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了0.739,接近0.75的規劃目標。
關鍵詞:北京市;節水農業;建設成效
中圖分類號:F3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019-04
一、農業生產用水總量持續下降
2018年全市用水狀況(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2018年全市總用水量為39.12億m3,比2017年減少0.38億m3。其中,生活用水減少了3.1億m3,生產用水減少了1.34億m3;農業生產用水量較2017年相比繼續穩步下降,節水0.92億m3;2018年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的38%,生態環境用水占總用水量的32%;農業生產用水占總用水量的11%,工業生產用水占總用水量的8%。
農業生產用水總量逐年減少(見表2),從表2可看出,農業生產用水量逐年下降,占全市用水量比重也逐年降低,呈現不可逆轉持續下降趨勢,用水規模不斷縮小。
二、農業生產用水中的耕地用水大幅下降
北京市農業生產用水包括耕地灌溉用水量、非耕地用水量(非耕地灌溉用水量+畜禽用水量),共同構成了用水總量,歷年用水(見表3)。
在表3中,耕地灌溉用水量包括水田、水澆地、露地菜地、設施農業生產用水;非耕地用水量包括非耕地灌溉用水量(林果、草地、魚塘用水)和畜禽用水量(養殖業用水)。表3顯示,耕地灌溉用水量下降的趨勢最為明顯,2017年較2011年的下降率為54%。降幅之高、下降率之大是驚人的。
非耕地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7%,呈緩慢下降趨勢。其中,非耕地灌溉用水量同樣呈緩慢下降趨勢,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10%。但是,在用水結構中的比重卻由20%上升到30%的份額,值得關注。畜禽用水量2013—2016年由升到降,2017年較2011年增長率為7%,在用水結構中所占比例也有增加,達到了6%的份額,需要引起重視。
進一步分析耕地灌溉用水量(見表4),從表4中看出,水田灌溉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97%;占耕地灌溉總量的比例從7%降到接近于0,幾乎忽略不計。水澆地灌溉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62%,在耕地灌溉用水量所占的比例從43%的第一的份額,下降到36%,居于第二位。露地菜田灌溉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62%,占耕地灌溉用水總量的比例在兩成多一點的份額,始終排名第三位。設施農業灌溉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15%,是下降幅度最小的,且占耕地灌溉總量的份額躍升為第一位。2017年耕地用水量的排位:設施農業、水澆地、露地菜田和水田。
三、農業生產用水中的非耕地用水量呈緩慢下降趨勢
近年來,農業生產用水中的非耕地用水呈緩慢下降趨勢(見表5)。表5中,非耕地灌溉用水中林果用水呈緩慢上升趨勢,2017年較2011年增長率為2%,占非耕用水量的比重由69%上升到77%。草地灌溉用水量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達到了88%,在非耕地用水量中的比重由16%下降到了2%,節水的力度最大。魚塘用水量從2011—2017年間增速很快也呈上漲趨勢,2017年較2011年增長率為228%,在農業非耕地用水中占6%的份額。畜禽用水量也呈上漲趨勢,2017年較2011年增長率為7%,占非耕地用水量的15%,其中2012—2016年上漲的幅度非常大,在非耕地用水量中的份額從25%上升到了35%。
四、農業灌溉面積逐年減少
最近幾年的農業灌溉面積與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狀況(見表6)。
一是灌溉總面積呈下降趨勢。從表6看出,2017較2011年灌溉面積減少了183萬畝,下降率為37%。灌溉總面積中,耕地灌溉面積所占比例最大,下降幅度也最大、逐年減少,由2011年的315萬畝減少到2017年的173萬畝,減少了142萬畝,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45%。二是有效實灌面積(水田+水澆地)也呈逐年減少趨勢。從2011年的287萬畝減少到2017年的148萬畝,2017年較2011年下降率為48%。三是林地灌溉面積總體增加,但有波動。2012年最低僅35萬畝,2015年最高84萬畝,2016年略有回落,2017年繼續回落到76萬畝。2017較2011年總體增加了20萬畝,上升率為36%。四是園地灌溉面積總體也在下降。2012年較2011年有較大幅度下降,從113萬畝下降到70萬畝,2013年繼續下降到57萬畝,兩年減少了56萬畝,接近50%。從2013年起逐年略有回升,至2017年恢復到63萬畝。牧草地灌溉面積基本維持在1萬~2萬畝之間。
五、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平穩增加
在灌溉總面積大幅下降情況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總體保持不變,且呈穩中略有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265萬畝增加到2017年的301萬畝,2017年較2011年增長率為14%。噴灌面積緩慢減少,2017年較2011年減少了9萬畝,下降率16%。微灌面積平穩增加,2017年較2011年增加了15萬畝,增長率100%。
低壓管灌面積略有上升,2017年較2011年增加了11萬畝,增長率為6%。渠道防滲面積持平,其他工程節水面積基本停止,從2012年的23萬畝減到2017年的1萬畝。
六、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控制比例呈穩定上升趨勢
表7中,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控制比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總灌溉面積的比例),2012年較2011年明顯上升,從53.3%上升到87.6%,2012—2016年基本持平,維持在86.8%~88.2%之間,2017年再次上升到95.9%。近年來,北京市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灌溉總面積的比重維持在較高水平且比較穩定。這一較高水平的灌溉率,對于提高農業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七、節水灌溉工程中各項工程措施所占比例狀況
分析2017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數據。2017年北京市節水灌溉內部結構中,低壓管灌依然是主要的節水灌溉方式,然后依次是噴灌、微灌、渠道防滲和其他。低壓管灌占比重為67.8%,較2016年的69.6%下降了1.8%。噴灌排在第二位,所占比重不到兩成。微灌比重首次占到一成,渠道防滲首次超過了5%,其他工程措施所占份額只有0.3%。2017年的數據說明,北京市采用滴灌、微噴灌等高效、高技術含量的節水灌溉比重只有不到三成,六成以上還是傳統的低壓管道輸水。低壓管道輸水質量不高,無法采用水肥一體化的先進技術,多極化輸水及準確計量也受到了限制。
八、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穩步提高
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50363-2006》指出,“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是指灌入田間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與末級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這是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也是國家量化限定控制水資源消耗強度的最重要的考核指標,這個指標的數值可以反映灌溉工程質量、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斷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一直是北京市農業節水的重要的抓手之一,從“十二五”規劃的0.70跨越到“十三五”規劃的0.75。2017年,市政府印發的《北京市推進“兩田一園”高效節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辦發[2017]32號)提出,到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要達到0.75%以上。北京市對管理指標提出了越來越嚴的要求,近年來的具體變化(見表8)。
從表8可以看出,北京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逐年穩步增長,不斷提高,這是采取了工程、科技和管理綜合措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水務發展規劃》的通知(京政發[2016]26號)[Z].2016.
[2] ?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水務統計年鑒》(2010—2017年)[K].
[3]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北京市推進“兩田一園”高效節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辦發[2017]32號)[Z].2017.
[4] ?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灌區情況普查成果[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13.
[5] ?北京市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32[EB/OL].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網站,2018-12-11.
[6] ?北京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北京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網站,2019-03-20.
[7] ?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2018)[K/OL].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網站.
[8] ?北京市農研中心.北京市農村經濟發展報告(2017年)[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