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
摘 要:部隊院校若要進行軍事體育教育并將官兵身體素質基礎進行提升,就必須要有相關的體育設施作為先決條件。但當前部隊院校的體育設施建設經費不足,造成部隊院校的體育設施功能較為單一、而管理相對落后,導致利用率低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本文將分析部隊院校體育設施的相關情況,并對設施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部隊院校 體育設施
有關于體育的教學一定離不開相關的場地或設施,這是影響學生參與積極性的主要因素;而部隊院校的體育場館設施相對較為完善,但由于大多數年頭較早,缺乏管理及維護。隨著時代的變遷,部隊院校的任務不斷加劇,這也讓院校的體育場館及設計面臨著新的任務,它要在保障教學發展的同時兼顧訓練的需要,且還要承擔師生比賽、鍛煉等任務。所以,如何對部隊院校的體育場地及設施進行有效的管理及運用成為了這一任務的關鍵。
一、部隊院校體育設施的利用和管理
首先,部隊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營區規劃;那么體育場館則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因為這一塊區域最受廣大官兵的喜愛。但隨著院校體制進行了轉型發展,部隊院校出現了相關問題,例如,缺乏運行成本、利用率低下、不規范管理等,下面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述。
(一)運行經費不足
由于部隊的多數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建設年限較早,環境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大,導致場館年久失修且部分設施較為破舊,直接導致了這部分設施的使用率較低。而目前的資金投入滿足不了場館的建設與維護所需要的費用。部隊院校的體育場館與設施與其他院校相比,還帶完善,投資力度也需加大。
(二)體育設施的利用率較低
關于部隊院校的體育設施服務及主要使用對象均為在校人員,它能夠為全員的師生提供教學及健身等項目的場地及設施,因此相關體育設施的設計及建設應當要與訓練及教學需要進行結合。因此,部分院校建立的一些功能性場館或部分設施與部隊院校的教學需要不符,甚至是完全沒必要的設施,這就導致了這部分場館或設施的利用率較低,背離了體育設施建設的初衷。
(三)設施管理落后且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部隊院校的體育設施有一部分是交由臨時工人進行看管,而這部分人員大多數都未經過體育設施管理方法的培訓,導致部分體育設施處在管理混亂無序的狀態,造成部隊體育場館設施出現不科學的管理及運行現象。部分院校的場館由于當時的時間或資金的短缺,被建成了臨時體育場,最后又會因為環境或結構規劃等問題而面臨拆遷。這樣不僅沒有解決院校體育訓練場館等問題,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二、將體育設施進行有效利用及管理的對策
(一)將體育設施的功能進行有效發揮
體育場館的建設實際上就是要實用,不能僅僅使簡單、方便的場所,因其要為部隊院校提供比賽、訓練等功能性用途。目前,隨著部隊院校體育場館及設施的多樣化,它不僅要將軍事體育課程的教學與訓練進行滿足,還要對師生的各種個性化要求進行滿足。體育場館內部包括設施、器材等的配置,除了對部隊學生的日常需要進行滿足,還要滿足教職工及其家屬的鍛煉及體育層面的需要。
(二)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強
部隊院校需要結合自身所處的地域環境、經濟發展、文化活動等因素進行校體育館及設施的建設,決不能盲目的跟風建設。在體育場館進行建設之前,應將生態平衡作為重點,要以此為基礎對場館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規劃建設。同時,生態方面要重點考慮能源、水、氣、聲、光、熱和綠化等系統的建設。只有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才能創造出一個優美、和諧、舒適、豐富多彩的營區環境。
(三)有意識的進行資源共享
院校的體育設施除了要保證學生日常的訓練還要融入社會,因此,參與社區的體育發展是一個較好的途徑并且能夠對社會進行服務。要將部隊院校自身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積極開展與社會共同在教學科研上的合作,以滿足官兵全面發展的需求;要將現有的體育教師人才進行優勢的展現并進行利用,并根據具體情況,開展社會人士的體育培訓及指導服務。
(四)增強內部管理,對場館的運行進行保障
院校體育設施建設與管理,走社會化資金募集、社會化經營管理、從而融入社會體育建設是必然趨勢。鑒于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應加強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并逐步引進專業的場館管理人員。在此基礎上,利用社會上體育場館無法比擬的師資優勢,在部分項目和時段上開展一定的有償服務,如引進大型的體育賽事,舉辦體育表演、培訓、咨詢等,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體育產業,達到自籌建設和維修資金,實現體育場館軟、硬件的良好配套,徹底保證物質環境有序合理。
三、總結
綜上所述,部隊院校體育設施及場館的建設,要與自身實際及所處地域、環境、人文活動等條件進行有效結合,只有結合院校實際,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多元化、規范化管理途徑,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和社會服務等雙重目標,進而發揮最大功能,促進部隊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榮芝,唐文兵.2008年奧運會后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33(6):7~10
[2] 趙秋玉,劉家民.以節約發展促進科學發展現代化營區建設卓有成效[J].中國建設信息,2009,(14):51
[3] 林,柴王軍.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趨勢與對策[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0,(1):37~41
[4] 黃瑤,管清佩,周在霞.高校體育設施建設運用BOT模式可行性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6):21~23
[5] 李軍濤,劉婷婷.實現高校體育設施合理利用需引入物業管理[J].新業主:現代物業上旬刊,2010,(1):36~37
[6] 田云飛 ?. 職業院校體育場館經營與管理模式的探討[J]. 統計與管理, 2017.
[7] 呂卓. 高校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現狀及發展研究[J].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4):231-233.
[8] 陳學東. 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社會化經營的思考[J]. 內蒙古體育科技, 2009(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