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鵬程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優化普及與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信息交互與知識更新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在這樣的大環境,傳統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并逐步被摒棄。基于此,本文圍繞圖書資料管理開發與利用進行簡單的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 圖書資料管理 開發與利用
引 言
圖書是社會發展、生產和文化的結晶。圖書信息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科學研究中獲得技術成就和經驗的精華,能夠直觀地體現出人類社會的重要發展規律,能記錄人類發展獲得的技術和結論。圖書管理人員不僅處理技術文件、數據收集和保管,更重要的是,做好圖書資料開發和利用,達到它的社會價值。
一、簡述圖書資料管理開發與利用的實際意義
圖書資料是公眾進行資源共享與理論知識交互的重要來源。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與公眾文化素質的提高,知識學習不單純是一種無形化的任務,更是人們培養高尚情操,豐富業余生活的消遣方式。由此,加強圖書資料管理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實際意義。從新時代發展的辯證角度來說,圖書資料是人們開創社會文明,并在形成文化體系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經驗。人們通過閱讀圖書資料,可以不斷挖掘其內涵與主旨,拓寬視野,并將某些特定知識化為己用,陶冶情操,指導自身的發展。對于社會文明進步來說,圖書資料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借鑒其提供的寶貴經驗指導社會文明進步。
二、新時期圖書資料的發展變化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日益加快,為了加速對信息的獲得,人們使用網絡技術來發布電子書的電子版數據。毫無疑問,電子版本有助于閱讀,由于電子技術的空前發展,使得用戶的空閑率大大降低,數據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然而,電子版本向讀者展示僅僅是圖書館資料數據的延伸,它的基本特性仍然是數據屬性,而不是資源屬性。此外,電子版本的圖書信息可以讓不同讀者同時快速的獲得,但也要對觀眾的身體產生負面影響,比如眼睛、頸椎等其他部位容易導致傷害。
三、強化圖書資料管理的開發與利用的關鍵措施
(一)建立集成化、智能化圖書資料數據庫,為深化專項研究提供平臺。在圖書資料信息化管理體系中,建立系統化、標準化圖書資料數據庫具有重要意義。圖書資料管理人員應當高效利用多元化創新技術,充分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以提高圖書資料集中管理效率。為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為其提供優質服務,可以對圖書資料數據庫進行分類,在為讀者提供全面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加工,拓寬閱讀空間,從而增大圖書資料的開發與利用率。此外,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借鑒國外圖書資料管理理念,并拓寬圖書資料管理服務范圍,不斷嘗試數據庫創新理念的推廣應用。再者,還需加大對圖書資料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深度,為企業提供有償服務,并保證企業發展信息的可靠性,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或者也可以構建專業的管理機構,建立專項扶持基金,且對數據庫進行專業化的分析,并將研究成果有償提供給企業,從而實現圖書資料管理與企業發展的雙贏,形成產業化鏈條。
(二)發展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圖書館有信息的優勢,信息服務對產品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文學發展和信息發展服務中更深更廣,這對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圖書館不僅為讀者提供了獲取所需資源的平臺,還深入開發了文檔資源。信息資源開發的深度,直接影響著資源的利用程度,所以充分利用新時代的技術,達到高質量、快速的發展。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擴展服務方向,結合新技術,大力開發圖書館資源,建立數據庫,形成一個獨特的服務體系。
(三)切實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圖書資料管理人員需準確掌控讀者的興趣愛好與關注點。讀者是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而圖書資料管理開發與利用的目的就在于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文化交流平臺與資源共享環境。但不同時代的讀者,對于閱讀的關注點存在顯著差異。當今,資源與信息呈現出大爆炸的態勢,且讀者接收信息的渠道日趨多樣化,為此,如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成為圖書資料管理開發與利用的核心問題。通過深化對圖書資料的研究,相關管理人員應建立圖書資料智能化管理體系。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即是生命的理念日益深化。為此,如何提供高效性、個性化服務,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所需,成為圖書資料管理開發與利用的主要目的。當前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生存環境日益復雜化,公眾需要的信息五花八門。
(四)鼓勵創新,突出自身特色。在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環境下,資源的種類和數量迅速增多,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書籍和材料的選擇方式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如果圖書館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將很難吸引讀者,影響圖書資料的利用率。為了使書籍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管理工作創新是必要的,將圖書館自身的優勢和圖書館的資金結合起來,促進圖書館資料開發和利用。
(五)全面優化館員素質,提升館員規范化意識。單位館員在圖書資料管理中占據著核心的位置,其基本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單位圖書資料管理效能。為此,可以從一下幾個層面對館員素質進行優化,提升館員規范化意識。第一,優化單位培訓內容,對館員的基本業務能力進行培訓。單位要著重加強館員在流程銜接、圖書資料管控、信息化技術層面的培訓。第二,單位要建立“回路制”的培訓方式,針對館員業務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培訓內容,提升培訓成效,防止單位培訓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對于圖書資料管理規范化領域,發現一起問題就要立即處理。第三,單位要加強與其他單位、圖書館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舉辦交流論壇、培訓論壇、研討會等方式全面提升館員在圖書資料管理上的能力,為單位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六)建立健全圖書資料管理機制。雖然信息化技術的普及意味著單位館員可以在圖書資料管理平臺上對圖書資料進行管理,但這并不意味著單位館員不需要遵從管理機制。從規范性的視角來看,建立健全圖書資料管理機制是圖書資料管理規范性的題中應有之義。首先,單位要根據本館的崗位安排以及人力資源現狀,對各個流程予以合理化設計,確保責任落實以及工作配合,提升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銜接性,加快圖書資料管理效能。其次,健全圖書資料分類管理流程,快速的對圖書資料進行分類,進一步豐富圖書資料種類的同時,便于讀者快速進行檢索。最后,健全廢棄圖書處理以及新書快速上架管理流程。對于廢棄圖書如何處理以及新書如何上架,單位都應當通過流程予以規范化,確保圖書資料的有效性。
(七)優化文獻檢索方式。在傳統的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模式下,讀者要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往往是逐一在數據庫系統的搜索引擎中進行查找,整個過程較為繁瑣,同時消耗的時間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讀者尋找與借閱圖書資料。而在信息時代下,基層圖書館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來打造現代化文獻檢索平臺,依靠這一現代化檢索平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讀者檢索的效率,簡化讀者檢索步驟,讓讀者能夠更加便捷的獲得所需要的圖書資料。最后還應當按照不同的設備優化文字格式,促進讀者閱讀體驗的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加大對圖書資料管理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力度,促進圖書資料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大勢所趨。而且該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此外,強化基層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可以保證圖書資料管理的井然有序,提高工作效率,進而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促進深度的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姚原鳳.淺談信息化背景的圖書資料管理方法與措施[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27):105+108.
[2] 吳俊峰.信息化時代圖書資料管理的若干建議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6(1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