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 要:在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為此,應不斷強化其管理會計工作,以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首先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行闡述,進而探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現有缺陷,分析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以期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撐效果。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8-0097-02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也在不斷探索并推進經濟體制的優化改革,這也使得事業單位財務體制改革進程得以推進。為此,事業單位應當主動響應國家對于經濟體制改革所提出的具體要求,進一步適應新的財政機制,對自身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體系加以完善,開展有效的管理會計工作。
一、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在事業單位開展財務工作的過程中,其管理會計工作十分重要。事業單位主要是非營利組織,事業單位的經營與發展以最大程度上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同,社會效益很難實現量化考核與管理,這就會對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造成影響,甚至導致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混亂。而在事業單位中,管理會計所能夠發揮的主要體現在管理層面,通過管理會計可有效提高其對于外部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事業單位采用管理會計工作,可以實現對其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發揮國有資源的最大價值。通過對外部環境的分析來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從而確保事業單位可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管理會計對于國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可強化其經濟監督效果,強化其業績考核與監督,幫助事業單位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有效提高事業單位的公信力與權威性。管理會計的應用,還可以為事業單位的領導者與管理者提供必要信息,為事業單位的科學決策與管理提供支持,提高其內部管理質量。
2.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管理會計的必要性。我國在不斷發展中,財政體制日益完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也越發凸顯,通過信息化的財務管理工作,可更好地實現信息共享與信息整合,為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也可強化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監管工作,幫助事業單位領導層對其單位的計劃編制與預算控制加以及時了解與掌控,也可以為財務分析、財務預測及財務查詢等工作提供信息,可有效避免財務管理工作出現巨大失誤,強化財政資金管理,并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進程,主要以會計電算化替代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而財務分析依舊以人工分析為主。隨著我國大力提倡會計信息化的應用與發展,各企事業單位也在探索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方法。事業單位應當在信息系統規劃中納入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整合信息系統并對其加以改造,以推動管理會計的高效實施。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形勢
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水平也不斷強化,其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組織有所完善。事業單位是以提升社會效益為主,其本質意義上是一種公共服務組織,在不斷推動公共服務發展時,我國的事業單位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有所擴大,以公共財政預算為基礎而得以發展。但在以往的事業單位發展進程中,財務管理工作有所缺失,為此應當充分明確當前形勢,以獲得長遠發展。
1.財務管理模式單一。一直以來,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以財務會計為主要形式,而其財務會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自身知識技能缺乏更新,就會影響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1]。例如,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從業人員對于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了解不足,在實際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只會根據簡單的財務計算方式對財務狀況進行統計與分析,就會影響財務管理工作質量。
2.資金管理缺乏規范。我國現有事業單位在工作運行過程中,以公共財政為資金來源,導致事業單位在制定發展策略時,對公共財政的有限性缺乏正確認知,而是以某種目的為主要追求目標,就很容易造成財政超支。比如,個別事業單位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其單位職工的報銷機制,許多報銷的費用實際上與該單位的本職工作并沒有什么聯系,所謂的費用報銷,僅僅是出于私利的考量,這就會導致該事業單位財政負擔的加重。
3.財務溝通交流匱乏。事業單位采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會導致其財務信息保密性較強,導致其財務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難以對其財務信息進行查詢與了解,導致事業單位在實際的運行中,財務信息引導價值缺失,影響事業單位決策的合理性。另外,當前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監督工作流于表面,缺少足夠的風險防御能力。許多事業單位自身具備審計監督制度,但其審計與監督的落地執行情況缺乏,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獨立性不足,就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與限制。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
1.對財務管理模式加以創新。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傳統組織模式存在的缺陷與不足,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開始調整其內部管理模式,以期確保企事業單位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事業單位的發展,與市場企業之間存在本質性的差別,而出于深化事業單位發展的考量,我國早在2011年,就已出臺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在該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為推動事業單位改革發展進程的整體目標及規劃目標,并且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對其內部運行機制與管理機制建設提出的要求,如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高效運行及優化監管等方面[2]。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要求,及我國在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程中出臺的指導意見,以全新的戰略目光對其管理會計工作加以審視,指導財務管理體系的建立,確保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獨立性與融合性,全面支撐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
2.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事業單位發展進程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為事業單位的統籌安排與資金利用提供幫助與支撐。而事業單位在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進程中,應當從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分析乃至考核等方面入手嚴格控制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價值。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應當以預算編制為基礎。事業單位在對其財務報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有可能存在數據夸大與數字失實等問題。個別事業單位編制財務報表時,當事人有可能擴大項目編制以增加資金數額,因而應當對事業單位進行全面監控,充分把控其財務預算工作,為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及真實性提供保障。事業單位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時,應當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制定基本管理目標、工作辦法與工作原則,為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及各單位進行各自預算編制奠定基礎。首先應當明確預算期的目標利潤,進而確定預算期的銷售總額,制定科學合理的薪酬標準、主要原材料的單價和工料消耗定額,并強化物資的儲備水平和控制工作。
3.建立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事業單位要想推進其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財務管理工作方法,將會計核算、財政支付、公務卡結算等工作作為管理會計的重要工作內容。如上所述,現階段,許多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會隱藏其財務信息,這就導致事業單位內外的信息利用情況對于財務信息的了解存在缺失,而這種問題的存在,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3]。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應當對其常規項目及常規預算進行編制,明確其大致結果并加以標注。事業單位及其某些具體項目預算編制所進行的申請,應當進行公示,從而保證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內部透明度。在推動項目落實時,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可以為項目執行提供保證。另外,這種工作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財務工作人員存在公器私用,因私廢公乃至侵占公共財產等問題的發生,全面提高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水平。
4.建立完善的會計輪崗制度。事業單位在運轉過程中,必須以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支撐其正常運行,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完善合理的崗位輪換制度,確保其規范性與整體性,有效減少可能存在的會計舞弊等問題,避免財務造價。在會計崗位輪換過程中,通過輪崗可以更好地發現會計核算中的各種錯誤,規避財務風險,并確保輪崗會計人員能夠在輪崗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避免舞弊現象出現,同時也可以確保會計人員在輪崗過程中,強化合作與學習,對自身專業能力與專業水平加以強化。在會計崗位輪換過程中,也應當搭建完善的溝通交流機制,對崗位輪換的工作能力加以培養。
事業單位在構建其崗位輪換制度的同時,還應當制定定期培訓機制,由專家講授或有經驗的管理會計人員進行經驗分享等方式,幫助管理會計人員掌握先進的會計核算方式,強化其專業技能及管理水平,以滿足事業單位的管理與發展需求。事業單位應當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確保管理會計人員形成公平與客觀的原則及理念,使管理會計人員在實踐中提升其道德水平與自律意識,以確保會計工作的正規化與合理化。另外,通過管理會計人員的培養與教育工作,應選擇全面預算管理、基準、管理會計報告制度等合理的管理會計工具,提高員工對于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能力[4]。
結語
如上所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事業單位的發展面臨新的環境,原本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日漸暴露。為此,要求事業單位不斷調整自身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引進管理會計工作方法,對財務管理模式加以創新,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建立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并制定完善的會計輪崗制度。
參考文獻:
[1] ?張紅秀.管理會計在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中國國際財經,2018,(8):71.
[2] ?岳杰.淺談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應用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1):99-100.
[3] ?王悅.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建設推進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7,(30):110-111.
[4] ?隋德才,姜成鋼,屈昊.農業科研事業單位適應管理會計需要推行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7,(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