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這些年,各式大大小小的“國學班”“讀經班”“書院”“私塾”幾乎遍地開花。盡管爭議不小,但還是有不少家長趨之若鶩。但辦學資質缺失,不能頒發學歷等特點,是時下多數“國學班”的共同點。
家長們需要明白的是,讓孩子了解一些傳統文化常識,接受多元化教育,這無可厚非。但是將現代教育推向傳統教育的反面,以一種完全逃離的心態,將孩子送入從辦學資質到教學內容都相當可疑的“國學班”“讀經班”,不僅是拿孩子的前途做賭注,也與義務教育的強制性相違背。作為一種課外教育的補充,不宜對所有“國學班”全盤否定,但任何一種教育形式,確保合法、安全,杜絕反智,都是必須堅守的底線。
一方面,要警惕一些“國學班”“讀經班”的操作變得更隱蔽化;另一方面,對那些非全日制、寄宿制的國學培訓機構,也宜有適當的引導規范措施。畢竟,目前國學教育的概念非常模糊,從教學方式、師資認定到評價標準等都處于空白狀態,若無規范,既容易助長亂象,也會讓那些真正的國學教育染上污名,在這方面有關部門需要有更多的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