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東偉 張晗
摘 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及水平,有效實現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相融合,提高教學質量。體育學科是高職院校階段學生參與性與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也處于身體發育與心理發育的青春期階段,體育教育能否有效開展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發展狀態。在全新社會環境下,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并未得到足夠重視,這不利于體育教育科學發展和學生們健康成長。新時期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要圍繞教育現代化及學生健康成長展開深入探究,確定能夠滿足素質教育需求的教學模式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新時期;教學模式;發展方向
基金項目:河北體育科技研究項目,編號:20192002。
體育學科主要圍繞實踐活動展開,教師需要將理論教育和空間實踐有效結合,這才能夠為體育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體育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它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但在傳統應試教育環境中,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發展速度緩慢,教學形勢不容樂觀。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校及家長對體育教育缺乏重視
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進行了多次調整與轉變,但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仍是家長與學校最關心的問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往往成為一句口號。學校及家長的不重視直接導致體育教育很難順利推進,例如部分學生家長因為怕孩子出現危險而禁止他們在課外體育運動,而部分學校則在初三階段將體育課的課時占用,這些都直接導致學生們很難接受系統的體育教育并長期處于運動量偏少狀態。另外學校方面在體育教師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方面未能保持積極態度,這也影響到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發展。
(二)傳統教學模式發展緩慢滯后
我國教育界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嘗試,素質教育也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目前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是教學活動的主流。例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最常采用的模式就是“集合—示范—模仿—解散”,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一些基礎性體育動作或運動知識,學生們只要根據教師的演示模仿就可以,而模仿后解散自由活動的時間才是學生們最期待的環節。 這就導致學生們對體育教學缺乏興趣,而體育課堂也未能帶給他們真正的收獲,這嚴重影響到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學模式已經必須進行創新和調整。
(三)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創新不足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需求則是引導體育教學模式發展方向的根本影響因素。但目前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們的需求,教學理念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要求,而教學方式也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這嚴重影響到學生們的參與狀態和學習效果。 例如在中長跑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安排學生圍繞操場持續跑動,卻未引入體育游戲等趣味性元素,學生們在一段練習后就會出現疲勞和厭倦等負面情緒,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證。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探究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健康第一”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理念,它更是新時期人類的基本生活理念,有助于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心理壓力,運動量不足等問題導致他們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相關調查顯示我國高職院校生身體素質平均水平嚴重落后于日本、韓國等國家,素質教育必須從體育教育入手。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要轉變自身教育理念, 全面提高體育學科在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的地位,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例如學??梢越M織家長參觀學習, 使家長們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保持正確認識,積極配合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為學生創造濃厚的運動氛圍。
(二)落實教學模式多元化發展
傳統體育教學的教學模式采取固定統一的方式進行,即所有學生均參與相同運動、保持相同運動強度,這并不符合體育運動的客觀情況,特別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呈現。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體育教學理論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要求,堅持多樣化發展和個性成長的理念推動教學模式多元化落實。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情況自由選擇籃球、足球、體操等項目,同時根據學生能力差距劃定分層次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們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快樂的學習態度。
(三)積極嘗試體育游戲教學法
現代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很多教師長期缺乏突破和創新,這嚴重影響到教學發展及教學改進,而我國體育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要求教師在體育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改革和創新。 游戲教學法能夠將游戲與體育有效融合起來,使學生們在游戲過程中完成體育學習和鍛煉,提升學生們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高職有效體育教學探討[J]. 王偉明.廣西教育.2012(31)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任欣.湖北體育科技. 2016(01)
[3]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思考[J]. 堵航歌.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7)
[4]“互聯網+”時代創建新型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 李遠輝.當代體育科技.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