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 陳蕓
【摘 要】京劇《四郎探母》不單單是一出具有悠久歷史的老戲,它同時也反映出京劇自誕生200多年諸多流派和名家的智慧,此戲在文本、唱腔、表演以及情感抒發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時至今日,《四郎探母》依舊流傳廣泛,足見其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本文主要從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這兩方面對《四郎探母》進行了賞析。
【關鍵詞】京劇;《四郎探母》;賞析
中圖分類號:J82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051-01
依據楊家將故事進行改編的《四郎探母》在中國戲曲界經久不衰,也受到了廣大票友的喜愛,此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我國戲曲舞臺豐富的創作實力以及經典故事改編的文學功底,其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價值在今天來看仍然魅力非凡,不愧為戲曲界的文化瑰寶。
一、《四郎探母》的藝術價值
從京劇目前的常演劇目來說,以宋代楊家將為主體的戲曲依舊是當前舞臺上最被觀眾所熟知且喜愛的劇目。《四郎探母》和其他很多改編的楊家將戲曲作品有較大的差異,它主要描寫的并非是金戈鐵馬的殺伐,也并非是蒙冤忍屈的大義,該作品中為觀眾所呈現的是傳統英烈戲中較少涉及的一個“情”字,是在楊家這樣一個英雄家族中,那種解不開、化不了的母子情、夫妻情以及手足情,這樣的內容在相同題材戲劇著重描述楊家將的剛勇中添加了一絲暖色以及情感的溫馨[1]。
《四郎探母》這部京劇在梨園中影響深遠,它從整體的藝術風格來講較為清新脫俗,整體節奏的安排巧妙得當,演出效果也盡如人意,戲曲唱腔卓爾不凡。從文本上來看它并不輸于任何改編自楊家將的戲曲作品。著重刻畫了戰爭給當時人們帶來的離別之苦以及無法磨滅的相思情懷,而其中又穿插了英雄大義,讓廣大票友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和平的珍貴。《四郎探母》戲曲結構精巧,言辭之間令人感動,很少有普通老戲看到的“水”“碎”痼疾,無論是演出還是唱腔都絲絲扣入,動人心弦。其情節脈絡與普通京劇故事所呈現出的那種情節簡單直白、平鋪直敘大異其趣,在情趣以及情態方面體現出人物互動之間的特殊關系,在危機矛盾高潮時也強調應用戲曲悲劇喜寫,這種別出心裁的手法令人眼前一新。
與此同時,《四郎探母》和過去的京劇老戲比起來在面貌上也更加靈巧,例如說戲中“自報家門”的情節便匠心獨運:并非所有人物首次上場都應用,而僅僅在整個劇中運用了2次——首先是楊延輝上場時,其次是楊宗保上場時,其他人并未采用。其中的原因仔細品味而來不乏意味深沉,由于“坐宮”屬于整部戲劇的開始,故事始末情由、人物的來龍去脈都亟待說明,則自報家門不僅是京劇的敘述規律,同時也是非常簡潔的介紹方式。“巡營”中的“自報家門”則有神來之筆的意味,此時,因為楊宗保上場是下一個事件以及人物群落的展開,楊宗保“自報家門”則為之后的人物、故事起到了非常好的鋪墊,可以說如此靈活的應用“自報家門”并不著痕跡,在京劇老戲中也不是很多。
尤其要強調地方是,《四郎探母》被廣大票友公認是唱功戲,唱腔的表現繁重多彩,妙筆橫生。更讓人驚嘆的一點是,《四郎探母》如此多唱段,都是應用【西皮】板式,這不單單讓此劇具有一大特色,表現出民間藝人集體創作的高明之處,同時在京劇傳統劇目尤其是大戲中也非常少見。
二、《四郎探母》的文化底蘊
《四郎探母》之所有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并為廣大票友所喜愛,是因為該劇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可以說,一部《四郎探母》情感真摯,體現出人類的真性情,可以充分激發起觀眾的同情與關注。和過去楊家將故事的敘事藝術手法有明顯差異的是,《四郎探母》中對于國家、民族、朝廷等方面的敘事被弱化,基本上表現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畫面。恰恰是這種普遍意義上的覺悟,觸動了非常多觀眾內心柔軟之處,可以不顧楊四郎降將叛徒的身份,對他的遭遇抱有更深的同情。感人的畫面,動人心弦的唱詞,把自己的辛酸娓娓道來,通過唱詞進行敘事,飽含無奈之情,進一步渲染了剛剛相聚又離別的畫面。當戲曲中演繹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中探望自己的老母親,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的唱詞:“千拜萬拜、贖不回過兒的罪……”這樣感人肺腑的唱詞和腔調在很大程度上喚回了觀眾的情感[2]。
千年前的一曲《四郎探母》可以讓如今的觀眾百看不厭,情感就像是開閘的洪水予以宣泄,特別讓一些經歷滄桑和分別的老人情難自已。該劇如同《俄狄浦斯》可以上演兩千年那樣令人震撼,《李爾王》可以在四百年之后依舊令人動容,說到底這便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三、結語
京劇《四郎探母》并不難以理解,其關鍵是描寫戰亂中人們非常渴望和珍惜的“情”字。所謂唯有情感最動人,無論何種藝術形式,有了情感的存在便擁有了溫度。在《四郎探母》這出戲中,演員唱、念、做、打表現出了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受到了無數票友的贊嘆。《四郎探母》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在某個角度上來說體現了當時時代的倫理觀。但我們更應注意其中所彰顯出的人道主義光輝以及傳遞正能量的一面。楊家將的故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當前再次體現出了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味“粘合劑”作用。中華民族是多元化的民族,我們正因為這種“粘合劑”的力量而團結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崔偉.殷殷探母情濃濃京腔韻——話說京劇《四郎探母》[J].中國京劇,2018(11):11-17.
[2]李舒.《四郎探母》久演不衰的原因[C].中國戲曲表演學會,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