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摘 要】本文通過對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中的女高音詠嘆調《晴朗的一天》這首作品背后的創作背景、音樂結構以及主要的人物性格進行細致分析,為想要更精彩地演繹歌劇詠嘆調的愛好者提供一定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晴朗的一天;創作背景;音樂結構
中圖分類號:J614.9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079-01
普契尼是繼歌劇大師威爾第之后的又一名意大利歌劇大師,他的歌劇《蝴蝶夫人》是真實主義派的代表作之一。卡拉揚指揮斯卡拉歌劇院合唱團版是《蝴蝶夫人》的經典版本之一,最值得推薦的是卡拉斯演繹的巧巧桑。
一、歌劇《蝴蝶夫人》
(一)創作背景。《蝴蝶夫人》源于美國作家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后來被貝拉斯科改編成了話劇并于倫敦上演。當時普契尼正好看到了這部不同于西方色彩的話劇,他想把這部話劇改編為歌劇。1904年,歌劇《蝴蝶夫人》完成,在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進行了第一次演出,演出并沒有想象中受歡迎,但普契尼并未沮喪,他將其進行了比較大的刪改,后在意大利布雷西亞再次公演,這次演出取得了空前成功。在此之后,普契尼的這部歌劇就成了世界歌劇舞臺上經典的劇目之一。
(二)劇情介紹。故事發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長崎。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娶了一位日本妻子巧巧桑,平克爾頓只是逢場作戲,可巧巧桑將其當成了真愛。婚后沒多久,平克爾頓就返回了美國,巧巧桑還在滿懷希望等待著平克爾頓。三年后平克爾頓帶著他在美國娶的妻子再次來到日本,并決定認養巧巧桑為他生的兒子,忠于平克爾頓的巧巧桑痛不欲生,后用父親剖腹的匕首刺向了自己。
二、分析歌劇詠嘆調《晴朗的一天》
(一)《晴朗的一天》的音樂結構分析。這部作品的音樂結構是一個不規則的復三部曲式,A部(1-8小節)的歌詞可以說是動靜結合。音樂中的這幾個樂句呈連續下行,從高音區逐漸過渡到低音區,聲音仿佛是從遙遠的海面上傳過來,生動的表現出一種由遠及近、動靜結合的場面來。同時,巧巧桑對于演唱的度也掌控的非常明確,聲音非常連貫,結束在了段落尾音的弱音上。
B部(9-48小節)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展開,B1段(9-18小節)描寫了白色的軍艦慢慢駛進港灣,艦上禮炮齊鳴,逐漸靠岸。在演唱處理上,第九小節需要弱起開頭,唱出p的力度,之后從mf轉變為f,情感漸漸推進,在第十五小節也就是B1段的高潮,要有激動地情緒,同時力度開始減弱,由pp逐漸轉換到p,把握好B1段演唱情緒的變化,戲劇沖突也會表現得更加強烈。B2段(19-37小節),音樂的節拍在這個地方發生變化,從3/4拍變為2/4拍,前八小節的伴奏也變成了長音和弦,后句(27-37小節)的切分和弦伴奏再加上歌詞形象的表現出了巧巧桑急切的想要見到平克爾頓的心情。B3段(38-48小節)節拍轉變為4/8拍,連續的疑問句和同音的重復營造出了一種相對緊迫的感覺。B3段是全曲的第一個高潮來臨前的準備階段,是一個積累能量和情緒的階段,巧巧桑隱藏于內心的情緒在再現的那一瞬間迸發出來,揭開了全曲的第一個大高潮。在演唱B3段時,這種既激動又竭力保持平穩的狀態,再加上像說話一樣的歌唱,和后面再現部傾盡全心的演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A1部(49-56小節)與第一段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在A1部,巧巧桑的情感再也抑制不住,像奔流的瀑布一樣傾瀉而出,而此時的演唱也要做到盡情盡興,淋漓盡致。尾聲(57-70小節)再一次掀起了情感的高潮,主人公對愛情的期盼,對渴望丈夫歸來的希望與吶喊在這里表現得酣暢淋漓。
(二)巧巧桑的人物性格分析。歌劇中的蝴蝶,也就是巧巧桑,她是一位善良可愛又充滿悲劇色彩的東方女性。一方面,巧巧桑出生在日本明治時期,她從小生活在貴族家庭,后來家庭敗落,為謀生她15歲就當了藝妓,但她很討厭這樣的環境,整天想著西方國家自由平等的生活。另一方面,這部劇中的明治時期,方方面面都追求著西方化,巧巧桑對西方國家更崇拜了。正在這時,平克爾頓這么一位高大魁梧又接受著西方教育的美國海軍軍官出現在巧巧桑面前,他完全不同于日本男人,對巧巧桑表現得也很真誠,這讓巧巧桑覺得自己夢想成真了。為了和平克爾頓在一起,她背叛了自己的信仰,甚至在平克爾頓回美國后的這段時間里,一直在忠誠地等著他。然而,當巧巧桑知道平克爾頓帶著自己的美國妻子回來是要把巧巧桑的孩子帶走的那一刻,巧巧桑卻勇敢、鎮定地接受了這一打擊。
縱觀整部歌劇,巧巧桑表現了一種單純、柔弱、忠誠和果敢的形象,通過對巧巧桑的人物性格分析,我們能對她所塑造的形象有著更全面的認識,對歌劇中人物特點有著更整體的把握。
總的來說,《晴朗的一天》是一部很值得我們學習的詠嘆調,如果只是按譜子演唱,不去了解這首詠嘆調背后的情感、背景等的話,我們必然不能正確理解它。這部作品看著像一首幸福、陽光的歌曲,然而當我們了解了歌劇的情節,它的創作背景、曲式結構以及人物特點之后我們就會發現,幸福只是一個表面,甜蜜的開頭卻有著悲傷的結尾。所以以后再觀看或演唱歌劇作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反復思考角色的思想情感,更要深刻挖掘作品的特點和內涵。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186-187.
[2]尚燕.普契尼歌劇詠嘆調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西安音樂學院,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