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凈伊
【摘 要】海頓一生中作有多首鋼琴奏鳴曲,直到1795年在倫敦寫完最后一首奏鳴曲為止,其間一直沒有中斷過,經常在這一領域推出新的創作。他創作的變奏曲以f小調變奏曲Op.83最為典型,因此,在這些作品中不難發現他當時經常面對的問題,以及他在鍵盤樂器上所表現的自由奔放的情感,這一點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有相似之處。
【關鍵詞】海頓;奏鳴曲;變奏曲
中圖分類號:J62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082-01
海頓現存的50首左右的鋼琴奏鳴曲,海頓在世時,人們已經把他看成是以交響曲、弦樂四重奏以及宗教音樂為創作中心的作曲家,以至于形成今日這樣的海頓形象。因此很多人認為,鋼琴奏鳴曲及變奏曲在他的作品中不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一、鋼琴奏鳴曲
(一)第28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降E大調,3/4拍,奏鳴曲式。以分解和弦為主的第一主題,充分表現出此作品快活的性格。
第二樂章 ?小步舞曲,降E大調,3/4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部分由三連音支配,實際上是9/8拍。中間部的中段部分轉為降e小調,從調性上、節奏上,均與小步舞曲部分形成對比。
第三樂章 ?終曲,降E大調,2/4拍,回旋變奏曲式。本樂章是融合回旋曲式與變奏曲式的海頓特殊曲式之一。由主題與3個變奏以及中間加入不同素材的回旋曲式融為一體。
(二)第34號鋼琴奏鳴曲e小調
第一樂章 ?急板,e小調,6/8拍,奏鳴曲式。
在海頓的古鋼琴奏鳴曲中,很少有在急速的樂章中采用6/8拍的情形。在這首奏鳴曲中,快速的6/8拍的特殊律動,賦予此樂章獨特的性格。因此,e小調的第一主題與G大調的第二主題,無論在節奏上或是在性格上,都能前后統一。在展開部里,充分地利用了呈示部的素材,以精致的手法將主題再處理,使樂章的結構更加緊湊。
第二樂章 ?柔板,G大調,3/4拍,奏鳴曲式。
這是有豐富裝飾的徐緩樂章。之所以能制造出高雅的氣氛,是因為有對旋律絕妙的裝飾和以一小節一個和弦的從容地進行,主題的對比并不明顯。
第三樂章 ?快板,e小調,2/4拍,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的終曲是古鋼琴奏鳴曲作品特征之一。此樂章采用了e小調與E大調交替的方式,這兩個部分的主要素材經刻意的安排,賦予明顯的共通性。如此會加強樂章內部的統一。樂曲的統一問題是海頓創作上最主要的原則。
(三)第35號鋼琴奏鳴曲C大調
此作品早在19世紀就被編入為學習鋼琴者編訂的鋼琴曲集中。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C大調,2/2拍,奏鳴曲式。本樂章有非常大的規模,但它從頭至尾都是以三連音貫穿,整體上雖然因此而得以統一,卻難免有一些單調的感覺。
第二樂章 ?柔板,F大調,2/2拍,二段體。樂章共有42小節,第一段與第二段正好都是21小節,除了在后半部分的13小節中,第一段是C大調,第二段是F大調以外,兩段幾乎完全一樣。
第三樂章 ?終曲,C大調,3/4拍,三部曲式。樂章結構為A—B—A,中段插入平行小調,與兩邊形成調式色彩對比。
二、變奏曲
海頓變奏曲以f小調變奏曲Op.83最為代表,這部作品是海頓所寫的樂曲中,非常少見的具有激情的作品,感情上富有巧妙的變化。由于是海頓晚年的作品,除了創作手法已臻圓熟之外,內容上更有深刻的表現,特別是對位的手法,在海頓的作品中有更重要的意義。
這首樂曲具有最出色的演奏技巧。格里格在其所著的《海頓傳》中,曾述及此曲的和聲與色彩已有浪漫派的預兆。這首樂曲的變奏技巧與后代的作曲家們相比,顯然較為簡單,在各變奏中還能明顯地感覺到主題線。
此曲的結構為A—B—A—B—A—B—結尾(A)。因為這個結構,海頓把此曲看成是回旋曲式的嬉游曲。也有人把這首樂曲以A和B兩個主題的變奏曲來說明,不論哪一種說法,在欣賞上都沒有妨礙。我們在此把A與B當作主題來說明。
樂曲采用2/4拍,行板。主題部分有主題A和主題B兩部分。主題A是三部曲式。第一段以隱藏著熱情的f小調開始。之后立刻交換右手與左手的任務,主要旋律以左手演奏。樂曲進行到降A大調時變得明朗起來,一直將此調保持至完全終止。第一段反復之后,進入具有莫扎特風格的第二段,旋律樸素優美。在以C大調終止第二段的同時,第三段開始。第三段的旋律與第一段不同,僅僅有些地方的和聲和第一段有所關聯。第三段以f小調開始,右手與左手交叉彈奏出憂愁而多彩的旋律。隨后,第二段與第三段連起來反復。
主題B是二段體,每段有10小節,采用安詳的F大調。因為旋律中有七連音,使主題隱藏著熱情。第一變奏主題A(c小調)維持著和聲與主要旋律線,使用切分節奏。主題B(F大調)原來的七連音差不多已經消失,頻頻使用了顫音,因此使主題更為華麗。第二變奏主題A和B保存和聲,使用三十二分音符,音樂急忙地、像追趕似的進行。結尾和主題部分一樣,以主題A開始。但是,主題A的第三段以下與主題部分的情形不同,可以看出是根據海頓的奏鳴曲式而發展的。這里有半音階式的進行,有強烈的呻吟聲,還有強調律動的部分,洋溢著只有鋼琴才能表現的效果。最后,主題A的第三段再度出現,之后以很弱的力度結束全曲。
海頓的奏鳴曲有著豐富深刻的內容,充滿童真的情趣,舉手投足之間高貴的氣質,慢樂章動人的線條和懇切的語氣,精細的分局與呼吸,靈巧透明的觸鍵,明暗多變的色彩,成為鋼琴文獻的經典。在各個方面,海頓預示著莫扎特風格的成熟,對貝多芬也有著顯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