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鵬
【摘 要】琵琶協奏曲《祝福》采用了秦腔“祭靈”的音樂元素,刻畫了祥林嫂這個舊社會婦女的典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生活。本文主要對創作手法、演奏藝術方面進行簡要分析,以期深入理解樂曲內涵及在演奏上的完美體現。
【關鍵詞】祝福;秦腔;創作手法;演奏藝術
中圖分類號:J648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088-01
趙季平,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界的“樂壇神筆”。《祝福》運用雙重框架創作結構,以回憶性的情感為主線,通過音樂語言完整地再現了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悲慘的一生,反映了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的黑暗以及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苦難,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封建傳統思想“人吃人”的本質。
一、音樂本體及樂曲情感表達分析
樂曲采用陜西秦腔音樂和地方戲曲獨特的音樂元素,并結合西方音樂的創作手法,作品曲式結構為帶插部的復三部曲式,以下將對每一部分進行簡要的分析概述。
(一)引子部分采用D商調式,并運用休止前八分節奏的強奏,以及旋律長線條高低音上下行的交替,曲調震撼人心,情感一氣呵成,鮮明的描繪出了封建社會底層人民對生活的不滿,為整部作品奠定了強有力的感情基調。
(二)樂曲第一部分在9小節的鋼琴伴奏鋪墊下,以D商調式進入主題音樂,旋律凄涼幽怨、如泣如訴,加之鋼琴伴奏震音的襯托,音樂更顯凄婉悲涼之感,似是祥林嫂在痛訴生活的艱辛。隨后音樂突然進入一個自由的小快板,曲式轉為D徵調式,在帶休止的四個十六分音符強奏和三連音掃弦的運用基礎上,并進行了上行五度的模進,連續四個十六分節奏的運用,將樂曲情感推向高潮。最后樂曲再次轉為D商調式,再現主題音樂,展現出祥林嫂在一段激憤情緒迸發后對未來的憧憬。
(三)樂曲第二部分作為整部作品的插部,由于旋律篇幅較長,在此將劃分為五個小段進行分析。第一段運用D商調式,旋律速度為小快板,描繪了舊社會春節喜慶的場面,緊扣《祝福》主題,與祥林嫂的命運多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段轉為E羽調式,琵琶與鋼琴卡農式的交替演奏,主題旋律的層層遞進,音樂情緒更加激昂。第三段再次轉為D徵調式,主題音樂由琵琶來演奏,輕盈的柔板再次將聽眾帶回那個凄婉的場景。隨后在兩個琶音的鋪墊下音樂進入第四段,快速的活板音樂情緒再次凸顯緊張之感。琵琶聲部以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進行模進,先后運用E徵到G徵的調式進行,展現了祥林嫂在一片祝福聲中的情感變化。隨后調式轉回D徵,在兩個掃弦之后緊接連續的四個十六分的節奏以及雙音的滑奏,將樂曲情感再次升騰,表現出了祥林嫂對生命絕望般的吶喊。第五段為琵琶聲部的獨奏,旋律張弛有度,情感自由釋放,扣人心弦,似是祥林嫂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絕唱,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四)樂曲第三部分:這一部分為整首作品的再現部,運用D商調式,在一個雙音滑奏之后緊接再現引子部分,音樂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而后在琵琶遙指技法中,利用三弦音色的厚重感演奏旋律,音樂再次回到那個凄婉沉重的氛圍中,似是祥林嫂在喃喃自語。
二、演奏技法、鋼琴伴奏的解讀以及演奏中二度創作的展現
全曲大量運用了琵琶特有的上滑音、下滑音、推拉音及倚音等技法來突出陜西“苦音”音調風格,并多次運用輪指、遙指、掃拂等技法來強調情感上的變化,以下分三部分進行簡要分析概述。
(一)引子部分鋼琴聲部的震音伴奏,似是轟雷聲般震撼人心,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隨后琵琶聲部的獨奏以及掃拂技法的運用,為主部主題音樂的展現埋下伏筆。
(二)在樂曲第一部分中,此段旋律為抒情的慢板,輪指應使用有強弱變化的慢速輪來表達。其次,主題音樂中大量的偏音,應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來完成,例如第一小節中第二拍的第三個音就需要利用下滑音來完成,以此凸顯“苦音”音調。在本部最后的主題音樂再現部分運用了雙弦輪的技法,在此應使用鳳眼輪演奏,旋律更加深情,更具抒情性。
(三)樂曲第二部分:第一段在11小節鋼琴伴奏的鋪墊下,音樂突然轉為一種喜慶的場景,旋律中的遮掃技法的運用,掃弦應使用虛掃,以此凸顯情緒上的喜樂變化。第二段中,琵琶旋律與鋼琴伴奏相互交替演奏時,琵琶連續兩個掃弦的運用,應使用輕盈的小掃,主旋律落在一弦上。而后,琵琶和鋼琴同時進入第三段,在這段旋律中運用了較多的長輪,為了更好地抒發情感,應使用音色明亮的鳳眼輪來演奏,凸顯在一片祝福聲后祥林嫂情緒上的變化。隨后在第四段中,音樂創作手法發生變化,鋼琴演奏主旋律,琵琶運用掃拂技法作為襯托,旋律上兩個八度的使用,應弱奏低音,強奏高音,以此達到和鋼琴伴奏上的情感配合。最后第五段為琵琶的獨奏,由一個輪拂技法將整部作品的情感推到最高潮,在連續三個輪拂技法的演奏中,應拉長氣息并逐漸緊湊,給聽眾一個遐想的空間。
(四)樂曲第三部分在一個雙音滑奏之后緊接再現主題,這段旋律完全再現樂曲引子以及主題音樂,對于這一部分的演奏情緒上應更加激動。隨后音樂在一段深情地遙指旋律中漸漸遠去,對于遙指的演奏,應放松手腕,指尖貼弦,遙速緊隨情感變化而變化,同時左手不宜做大幅度的揉弦。最后,全曲在鋼琴微弱的嘆息聲中漸漸結束,但音斷情不斷,祥林嫂不幸的一生遭遇仍然留在人們心頭,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