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嵐
【摘 要】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的經典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蘊含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音樂理論作為民族音樂的理論基礎,對民族音樂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民族音樂理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民族音樂理論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在我國民族音樂理論中灌注現代意識既是完善和發展民族音樂理論的需要,也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民族藝術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民族音樂;現代意識;民族音樂理論
中圖分類號:J6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056-02
民族音樂是歷史發展的積累,也是各民族在歷史傳統文化上創造出來的具有民族文化和精神特色的音樂。民族音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國際化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也受到其他音樂文化的影響,呈現出許多新鮮的元素和形式,這對民族音樂來說既體現出深刻的變革趨勢,有效促進了民族音樂理論的發展,同時也使民族音樂理論呈現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民族音樂理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就要求民族音樂理論應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將現代意識作為標準,指導民族音樂理論發展。
一、民族音樂現代意識的意義
民族音樂理論作為民族音樂的理論基礎,對民族音樂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音樂理論必須與時俱進,否則不僅難以指導民族音樂的發展,更有甚者可能會被時代所淘汰。在當前大時代背景下,民族音樂理論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貼合時代精神,以傳統文化為積淀,發展民族音樂理論現代意識。
(一)民族音樂理論現代意識是時代發展背景下的內涵屬性的新質。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但在全球一體化趨勢的沖擊下,傳統民族音樂所固有的封閉思維范式以嚴重阻礙了民族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民族音樂失去了其應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現代意識是人們對世界發展潮流和發展趨勢的認識和把握,也是人們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理性反思,它既含有對傳統民族音樂理論中定位、定勢、定向和定度的否定,也包含著對現代的、先進的、時代的觀念和意識的接納,因而在民族音樂理論中融入現代意識,既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參照體系、價值體系和審美標準,也能促進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縮小與國際音樂藝術和音樂藝術理論的差距。
(二)民族音樂理論現代意識是適應新時代多元文化藝術發展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陳舊落后的思維體系必定要被拋棄,只有那些具有高度時代敏感性、適應多元文化藝術發展趨勢的民族音樂理論,才能追趕上現代藝術實踐的步伐。現代意識雖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其內含的思維體系不僅能賦予民族音樂理論時代性和敏感性,而且還能為民族音樂理論推陳出新提供新的邏輯思維觀點。[1]比如我國民族音樂理論深受我國傳統文化中含蓄、內斂、恬然審美特征的影響,對激越時代的創作實踐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當然,我們不能否定民族音樂理論中的傳統審美特征,但也不能因此就固守這種狹隘、封閉的文化心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民族音樂理論應為民族音樂創作實踐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既要肯定傳統的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又要以開放、多元的視角,鼓勵“前衛”的、包含民族精神的音樂作品的創作,這是多元文化藝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
(三)民族音樂理論現代意識是傳統民族音樂傳承和創新的現實需求。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縮影,也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精髓,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我國民族音樂必須以先進的民族音樂理論做理論指導和支撐。繼承是民族音樂理論的前提,為了擺脫西方音樂對民族音樂沖擊的尷尬處境,創造出別具一格、與時俱進的音樂理論,我國民族音樂理論必須汲取各國音樂精華,借鑒各國音樂理論的獨特性和先進性,將傳統理論與現代意識相結合,實現民族音樂理論的突破和轉型,這樣才能使我國民族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2]
二、民族音樂理論的發展現狀
在當代中國文化環境中,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種角度對民族音樂理論發展進行審視,縱向角度主要審視民族音樂的發展歷程及其發揮的作用,這是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界長期從事的成績輝煌的研究工作;而橫向角度的審視則需要從社會文化現象的橫斷面加以觀察。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期,各種文化現象、新的元素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新現象,我國民族音樂理論陷入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理論滯后于實踐,無法為實踐創作提供應有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新的音樂形式、新的觀念、新的音樂表現形式沖擊著傳統的民族音樂理論體系。如何解決民族音樂理論面臨的困境成為當前的重大問題。長期以來,我國民族音樂理論一直以充滿“學究氣”的思維方式和古板的程序進行著按部就班的研究,但隨著文化全球化趨勢影響的加深,逐漸與社會主流脫軌的民族音樂理論已嚴重阻礙了民族音樂的傳播發展。顯然,造成民族音樂理論當前尷尬狀況的原因并非源于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而是多元文化藝術發展的不可逆的趨勢。[3]
基于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我國民族音樂理論必須進行全方位的反思。作為我國藝術理論的一個獨立分支,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深受我國傳統型思維模式影響,重直觀印象、情感變化,輕邏輯思辨、整體全面,概括來說就是直觀性、非理性、封閉性和依賴性。這種熔鑄于我們文化心理結構中的思維模式禁錮了民族音樂理論的發展,使其很難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去關注時刻變化的社會環境。此外,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民族音樂理論要正確理解繼承、學習和借鑒的關系,民族音樂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其表達形式和美感只是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需要發生變化,但其內在的精神、氣質和神韻卻因凝沉于民族血脈和文明歷程而永不改變。由此可見,從理論發展狀況來看,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緩慢、內容保守刻板、對新的文化特質無動于衷、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面對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音樂創作實踐,民族音樂理論卻故步自封,這是造成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無法健康長久發展的主要原因。在當代中國文化環境中,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新民歌”“后現代主義音樂”等音樂創作空前活躍,但從事理論研究的理論家卻堅守著陳舊的藝術思維體系,游離于時代發展形勢之外。文化藝術是時代的產物,任何藝術理論都只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解釋,以一成不變的理論指導瞬息萬變的實踐,理論與現實脫節,結果可想而知。而現代思維領域的鮮明特點是關注現實,加強與現實的聯系,這為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啟示和借鑒的基礎,在當代中國文化環境中,民族音樂理論應與時代前進步伐保持一致,從過去理智的繼承進入到對傳統繼承與時代需要相結合的探索中,而這種探索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民族音樂理論研究的興衰成敗。[4]
三、民族音樂理論的現代意識分析
傳統不等于卓越,隨著社會的發展,只有那些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且文化底蘊深厚的藝術作品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在我國民族音樂理論中灌注現代意識既是完善和發展民族音樂理論的需要,也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民族藝術的有效路徑。
民族音樂理論作為我國音樂文化的精髓,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積淀而形成的,將現代意識融入民族音樂理論不是對傳統的否定,而是時代發展和民族音樂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在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沖擊下,民族音樂理論界對民族音樂的含義有著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他們不再用狹隘、封閉、排他的視角研究民族音樂,而是從世界發展變化的角度建立弘揚傳統民族音樂。長期以來,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一直以“民族”的名義囿于民族音樂的發展,這不僅使得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工作止步于文獻考證和歷史資料搜集,阻礙了民族音樂理論探索發展的步伐,而且還使得許多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被冠上“后現代主義”“前衛”“先鋒”的稱號,妨礙了民族音樂的創造性發展。其實這些被批判的“另類”音樂作品是傳統民族音樂與新時代文化價值的融匯,體現的是對民族音樂元素的回歸,散發的是濃郁的民族音樂氣息,展現的是中華民族心底深處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音樂基礎,因而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和時代性。當前,我國還出現了許多樣板戲、民族器樂改編等以民族音樂為基礎改編的新式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看似與民族音樂相離,其實與被批判的作品一樣,都是傳統音樂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回應和詮釋,這些作品數量不多,但它們顯示了民族音樂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向,因而具有重大的意義和歷史價值。實踐證明,融入現代意識的民族音樂作品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5]
創新是音樂藝術的活力。最好的音樂藝術是音樂作品與受眾之間形成的“共鳴時空”,是民族特色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融合。當前,我國民族音樂理論面對的不僅是傳統的民族藝術,還有時代前進的步伐,積淀在時代步伐中的傳統文化是民族音樂發展的憑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人格意識的加強,音樂藝術的表現手段更加豐富、表現形式更加多樣、表現方法更多新穎,民族音樂理論也需要以更廣闊的視野觀察時代,加強對時代審美發展形勢的研究,以保持其自身的時代性和先進性,需要與發展的人類審美能力和水平相適應,關注當代藝術發展潮流,以創作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音樂作品。例如為適應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一些舒緩纏綿、平鋪直敘的傳統民族音樂借助時空錯位、中西交叉糅雜等表現手法,借助舞蹈、舞臺劇等表現形式,增強作品的時尚性、簡潔性和節奏感,樸素純粹的民族音樂并未因時代發展而被淘汰,反而呈現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如果說這種音樂作品僅是民族音樂與現代意識相結合的初步探索,那么在電視音樂、民族器樂尤其是歌曲創作上,民族音樂與現代意識相結合的作品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由此可見,民族音樂只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才能創作出代代傳承的貼合時代精神的民族音樂作品,才能促進民族音樂理論的發展。
社會進步是民族發展的必然結果,民族音樂理論的現代意識能消解腐朽落后、固執狹隘的思維體系,能為民族音樂理論注入新的青春活力,因此民族音樂理論必須融入現代意識,這樣才能使我國民族音樂創作有正確的、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才能將我國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伍國棟.20世紀中國民族音樂理論研究學術思想的轉型(下)[J].2001(1):43-45.
[2]張放.民族音樂理論的現代意識[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4(3):34-37.
[3]吳玉輝.簡析民族音樂理論現代意識[J].黃河之聲,2017(23):137.
[4]伍國棟.得失有三思可以為鑒——民族音樂理論及方法傳承反思錄[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1):83-88.
[5]冉啟端.試論民族音樂理論的現代意識[J].音樂時空,2013(13):45-46.
[6]李紅梅傳統與現代的交響:對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美學現代性的一種考量[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