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韓相理 譚琢麒
【摘 要】滿族剪紙工藝技法是在整張紅色紙張上面進行減法的裝飾處理,此藝術處理方法與陶瓷藝術的雕刻技法非常相似。本文從兩種藝術形式的材料、工具、顏色、制作過程、裝飾紋樣等方面將其進行分析和比較,并將剪紙藝術的視覺元素在陶瓷藝術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滿族剪紙
中圖分類號:J52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136-02
剪紙作為民間藝術在我國已經有千年之久,它與古陶瓷的融合同樣也有千年的歷史。早在唐代,民間剪紙就先后被河北邢窯、定瓷和安徽壽州窯用于美化陶瓷的裝飾,在中斷了近二百年后,于南宋早期由江西吉州窯開始恢復生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著互聯網時代、地球村時代的到來,人民越來越關注民族文化內涵豐富的藝術品,所以將滿滿中國味的民間剪紙和中國紅瓷器結合起來,使兩大工藝產品走出工藝局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一、滿族剪紙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
(一)滿族剪紙的起源
滿族剪紙藝術是廣大勞動人民源于對傳統宗教(薩滿教)的認知和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產生的一種以祈禱、祭祀、歡慶為主的藝術形式。經考證滿族民間剪紙起源于明朝后金黃太極時(公元1626—1643年)時期,因這一時期女真人學會了造紙技術,為民間剪紙的發生、發展奠定了基礎。滿族剪紙藝術創作主要集中在吉林省的長白山地區,這里是滿族人的聚集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淳樸的民情風俗。滿族人民將自己對神靈的崇拜和動物的崇拜通過剪紙的方式表達出來粘貼在生活用品、墻上、窗戶及家具等物品上,裝飾生活,寄托情感。
(二)當代滿族剪紙的現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滿族剪紙藝術在現代生活中有了全新的面貌。滿族剪紙的目的不再是祭祀和圖騰崇拜,裝飾物品的功能也逐漸減退,滿族剪紙藝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種休閑娛樂的藝術活動,進入藝術教育行列,希望更多的人重視這項民間藝術,不讓這門手藝失傳。然而滿族剪紙藝術的發展與傳承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傳統手法和藝術形式是比較單一的,功能性需要更大的擴展,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畢竟現代社會我們接觸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各種新興的材料、奇特的造型、豐富的感官體驗、各種數碼產品等等,傳統藝術的逐漸邊緣化是不可避免的。將滿族剪紙時代變遷的主要因素、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整理,詳見表格。
綜上所述,滿族剪紙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現代人生活需求的不斷改變,傳統剪紙藝術已經慢慢走向現代生活的邊緣。未來滿族剪紙必然走向兩個方向,一個是文化傳承的發展,一個是作為滿族剪紙的符號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
二、現代陶瓷家居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
陶瓷藝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非常喜愛的家居日用品,從餐具、茶具、花器、容器、擺件、文房用品等等,應用非常廣泛,而且不同檔次的陶瓷制品也是身份品位的象征。現代消費者對陶瓷家居用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滿足使用功能,他們希望在使用功能的基礎之上更加具有個人的審美需求以及個性化需求。所以現代家居產品要更加具有視覺吸引力和個性化內涵,才能在國際化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陶瓷家居產品與滿族剪紙視覺元素相融合的初步探索
滿族剪紙自古以來以紅色居多,剪紙圖案也有著吉祥的寓意,是滿族人民歡度春節、結婚等喜慶節日的裝扮之物。所以將滿族剪紙元素與陶瓷產品相融合的探索初期,保留剪紙喜慶、吉祥的視覺感受,繼續采用紅色調和吉祥紋樣。
(一)滿族剪紙工藝和刻(劃)花工藝相結合
滿族剪紙工藝主要是在整張紙上面進行剪、刻、雕、剔等減法,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這種減法的創作方法和陶瓷制瓷技藝刻(劃)花工藝極其相似,刻(劃)花工藝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種,兩種制瓷工藝創作手法非常接近,但也有一些區別,見下表。
綜上所述,滿族剪紙制作工藝和制瓷工藝具有相同的表現手法,可以將剪紙的平面制作工藝與陶瓷制瓷技藝想結合,使滿族文化有全新的物質形式和使用功能。
(二)滿族剪紙紋樣和陶瓷紋飾相結合
滿族剪紙圖案是滿族人民根據生活中的人物、動物、植物的形象,進行夸張變形、概括提煉陰陽結合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來的。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福和愿望,增加吉祥喜慶的氣氛。陶瓷紋飾也同樣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例如陶瓷葫蘆瓶象征多子多孫、蓮花是最早用來裝飾瓷器的花紋之一,也是典型的宗教紋樣之一,象征清廉與圣潔、玉蘭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貴)寓意“玉堂富貴”,此外還有剪紙和陶瓷常用的魚紋、寶相花、云紋、水紋、蝙蝠、龍鳳等等,都可以相互融合。
滿族剪紙顏色和高溫顏色釉相結合
滿族剪紙的顏色多采用品色(一種傳統彩繪技藝,即“染顏色”,又稱為“水色”。是使用植物染料染色,與之對應的是“石色”,即用礦物染料染色。),主要以紅色為主,也有彩色。用易于浸漬的白紙或淺色紙剪成各種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顏色;或先將紙染色,再剪成形象。染色主要是以點染為主,點染,本是國畫的術語。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點染法要注意的有:轉折頓挫,輕重干濕快慢。
四、總結
滿族剪紙藝術和陶瓷藝術的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各有千秋,在民俗藝術中享有很高的藝術地位。將剪紙藝術的視覺立體化、可用化、豐富化,將更加有利于兩者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宮麗慧,黃千.探尋滿族民間剪紙的造型美[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36(05):38-41.
[2]呂美,李婧然.滿族剪紙藝術當代轉型之路初探[J].設計,2016(7):86-87.
[3]付林飛.淺談剪紙藝術表現在現代陶瓷裝飾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6(2):152-153+167.
[4]趙昕,陳實.民間剪紙工藝在現代陶瓷設計中的融合[J].大舞臺,2013(6):98-99.
[5]王研霞.剪紙貼花瓷器審美探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5(6):117-121.
[6]韓雷,王鐵軍.精刀漫剪繪關東——烏拉滿族赫舍里氏剪刻紙藝術[J].藝術評論,2018(4):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