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蕾
摘 要:如何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課題。本文借鑒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育;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12-001
信息技術以其技術優勢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創新空間。
一、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意義
近年來,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成為幼兒教育界的前沿理念。課程游戲化即讓幼兒園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為生動、豐富、有趣。信息技術以其自身獨有的特點,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創造幼兒需要的課堂。首先,使用信息技術能夠糅合多種媒體信息,為幼兒創設生動的感知空間,能夠成功地激發無意注意;[1]其次,信息技術能夠集成大量豐富資源,將它們帶入課堂,超越了傳統教學條件下的物理限制,讓幼兒得以積累更多的優質經驗;再次,幼兒的學習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信息技術通過優化信息輸出,能夠使得課堂更為有趣,成功激發幼兒的無意注意。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途徑
1.運用游戲程序,增加操作活動
幼兒的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起來,動手操作是他們構建新知的重要途徑。
案例: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使用一體機出示兩個游戲情境:“服裝店”和“給小鳥找家”。“服裝店”是一個點數游戲,界面在左右兩邊分別顯示圍巾、帽子和襯衫的數量,要求幼兒點數后完成算式;“給小鳥找家”則沒有給出點數的條件,左列為身上寫著算式的小鳥,右列為鳥巢,要求幼兒計算出算式結果,完成連線。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鼓勵幼兒參與:“快來數一數,圖上的物品一共有幾件呢?把它們相加會是多少呢?”“小朋友們,小鳥們迷路了,快來算出算式,給鳥兒們找家吧!”
在以上案例中,游戲程序呈現為兩個進階式的游戲情境?!胺b店”提供了對數量進行感性認知的條件,“給小鳥找家”則是簡單的計算活動。二者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游戲操作的同時完成學習活動,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2.運用影音功能,優化教學氛圍
輸出影像與音像,是運用信息技術的一大優勢,可以優化教學氛圍。美國學者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提出過著名的沉浸理論(Flow Theory)。[2]該理論認為當個體進入學習或工作的最佳狀態時,就會產生沉浸效應,完全專注于眼前的對象或活動,屏蔽其他知覺。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以與教學主題相統一的影像與音像,營造出可以產生沉浸效應的教學氛圍。
案例:在教學《雪孩子》時,可以在導入環節中顯示下雪情景,雪地的不遠處有一個雪人,配上舒緩的音樂,喚起幼兒關于雪天的記憶。同時教師使用語言解說:“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雪人嗎?現在我們的故事里有一個雪孩子,還有一只小兔子。雪孩子和小兔子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在故事欣賞的階段,可以播放動態視頻,讓幼兒一邊看視頻,一邊聆聽配音。例如當小兔子在雪地里送別兔媽媽時,幼兒可以看到雪在一片片飄落,當小兔子的家里著火時,幼兒可以看到火苗在躥動,完全沉浸到對故事的欣賞中。
3.運用生動圖片,創設感知對象
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感知”要多于“認知”,在3—6歲的階段,要盡可能多地讓幼兒感知物品,了解他們的特征,這是幼兒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在課堂中呈現大量的生動圖片,讓它們成為幼兒的感知對象。[3]
案例:在教學課程《水果娃娃》時,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出示一張琳瑯滿目的商店水果圖,首先以品類的豐富性和鮮艷的色澤,引起幼兒對水果的興趣。其次,以分頁播放的方式,讓幼兒認識蘋果、橘子、橙子、葡萄、菠蘿等高清圖片。幼兒一邊感知圖片,教師一邊解說:“小朋友,你們見過蘋果嗎?蘋果中包含很多維生素,對健康很有好處。”“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長在樹上,蘋果、橘子和橙子都生長在樹上,但是葡萄長在藤上,菠蘿是長在地上的?!蓖ㄟ^這種方式,讓幼兒在感知圖片的過程中,學習到必要的健康與科學知識。
在缺少信息技術支撐的情況下,幼兒能夠接觸到的感知對象較為有限。使用信息技術,則延伸了幼兒的感知范圍。在上例中,教師還可以將葡萄和菠蘿的生長情況以圖片顯示,讓幼兒了解更多生活現象。
三、信息技術運用于幼兒園教育中的注意事項
顧名思義,信息技術是教學技術的一種,它能否發揮應有的價值,取決于使用者是否善于運用它。為了讓信息技術發揮出實效,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精心選擇教學資源,許多視頻、圖片、音樂是由教師在網上搜索下載所得,在準備這些資源時,要充分關注它們是否符合各階段幼兒的學習需要。此外,從形式上看,一切帶有圖像的資源應當具有較高的像素。
第二,要合理介入教學過程,控制好信息技術的“用量”和使用方式,使其適應教學的需要。[4]例如在《雪孩子》中,導入雖然簡潔,但是具有意境,足以吸引幼兒關注。如果以復雜的兒歌視頻導入,反而起不到效果。
第三,是與實物觀察及幼兒活動相結合,信息技術并不能夠取代傳統的學習交互,教學中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實物教具。例如在教學《軟軟的,硬硬的》時,將各種物體帶入課堂,讓幼兒親手觸摸感知什么是“軟”和“硬”,再通過信息技術讓幼兒觀察了解其他的物體特征。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得教育過程中充滿更多游戲的元素,更加適應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個有心人,經常反思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利弊,合理地使用它,將信息技術最有價值的一面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安冬梅.淺談如何發揮多媒體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學電教月刊,2016(2):128
[2]顏智英.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18):12
[3]王穎.小議信息化教育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整合與利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12):148-149
[4]蔣晨.把握介入要素,提升整合實效——談信息技術介入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三個要素[J]上海教育科研,201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