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慧,魏琴
妊娠期因為體內激素水平、生理指標等出現改變,大部分產婦會出現多種不良心理情緒,對其心理及產后恢復均造成不良影響[1-2]。有學者報道,產婦經歷過產痛所致的軀體不適體驗,將會影響其產后的正常睡眠及休息質量,再加上產婦初為人母時的焦慮情緒,會增加產婦跌倒、暈厥等事件的發生概率[3]。為此,重視產婦在圍生期的精神心理活動,并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情感管理,以此促進妊娠轉歸,以及降低分娩不良事件的發生率[4]。在該背景下,有學者提出了導樂陪護分娩方式,即以心理學理念為基調向病人提供圍產階段的趣樂化護理模式,從而促使產婦的心理及生理功能均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利于提高產婦的疼痛閾值,使分娩行為能順利進行,提高自然分娩率。筆者響應國家衛計委所倡導的優質護理模式,將導樂陪護分娩方案應用于產婦護理中,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8—11月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接收的行傳統護理模式的產婦44例,作為對照組。另選取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該院接收的行導樂陪伴式分娩的產婦44例,作為研究組。產婦均經子宮B超以及HCG檢查,并結合癥狀體征確診為妊娠期女性,標準參考《婦產科學》[5]教材中關于妊娠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無心臟等重要臟器疾患;無原發性或繼發性認知功能障礙;無自身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礙;無自身系統免疫性疾患;無妊娠階段合并癥;均為單胎、足月;小兒經產前檢查,未存在先天性畸形;對本次研究內容熟悉并簽訂同意書。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兩組基線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產婦在分娩前,由責任護士對產婦的床單位進行整理及打掃,為其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遵醫囑及產婦狀況給予針對性護理,并給予其有效心理疏導;對產婦進行常規飲食健康知識宣教,使其攝入充足營養。
1.2.2 研究組 本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引入導樂陪護分娩方式。①回憶愉快事件。責任護士與產婦家屬溝通,掌握產婦過往愉快的生活事件,如初戀經歷、搬新家等,再對其進行整理,整合成與產婦溝通的重點內容。護士通過誘導式提問,如“我很樂意傾聽你過往令人難忘、愉快或自豪的事,你愿意和我分享嗎?”,在產婦開始訴說時,護士集中注意力,收集其言語中流露的感情,并與其進行充分眼神交流,在產婦講到動情之處時,護士給予點頭等與其產生情感共鳴。必要時,應握住產婦的手,從而提高產婦的安全感。產婦追憶的時間控制在30 min內,每天1次。②家屬結對式認知指導。護士將產婦及其最熟悉的親屬(產婦的配偶、兄弟姐妹、父母)組建成干預對子,為其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宣教前預先為產婦及家屬各準備1根黑筆以及1本記事本,并告知產婦及家屬需將自己對本堂課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點予以記錄,并作為宣教課程后的參考成績。在宣教過程中,護士以通俗易懂的口吻為主,再輔以動態的視頻展示以及手繪動畫的方法向照護者介紹疾病發生、發展、預后及轉歸等方面的知識點,在宣教過程中,始終注意與產婦及其家屬的眼神交流,并從其眼神中讀懂其困惑情感,從而及時調整宣教口徑,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其掌握有關內容。待宣教結束后,護士則要求產婦及家屬雙方相互交換各自的記事本,并各自向對方講述自己在本堂課中所領會及掌握的知識點,每人時間控制在10 min。護士則以旁觀者的身份用手機錄制下雙方復述音頻內容。待雙方講述完畢后,護士指出雙方各自所存在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同樣地將自己的音頻信息用手機予以錄制,解答時間控制在5 min。護士將錄制的音頻信息打包好,讓產婦及照護者回去后作為材料進行溫習,于每晚入睡前30 min,要求產婦及其家屬相互督導,各自花5 min的時間以放電影的方式回顧自己一天中所掌握的相關知識點,之后,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向對方復述自己當天所掌握的信息點,每人時間控制在5 min。③冥想訓練。護士囑咐產婦取平臥位,通過旁白式口吻為其實施冥想訓練,如“現在你正平躺在一片綠油油、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你覺得自己的眼皮越來越重,光線逐漸變暗,你可以上雙眼,周圍都彌漫著花草的芳香,陽光灑在臉上……此時你嘗試調整呼吸,試著用鼻子盡可能緩慢地吸氣,在無法再吸入空氣后,屏氣2 s,再用嘴巴緩慢地呼氣,在無法再呼出氣體后,再屏氣2 s”。每個呼吸訓練頻率為每分鐘5~10次,共5個循環。

表1 兩組產婦基線數據對比
1.3 觀察項目 ①記錄兩組產婦中轉剖宮產例數、自然分娩例數。②比較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③兩組產婦在干預前1周及干預后1周接受由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7]行情感狀況的測評。④記錄兩組產婦在圍生期的跌倒、暈厥、院內感染、嚴重并發癥、輸血不良反應等不良事件次數。

2.1 妊娠結局對比 研究組中轉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對比
2.2 干預前后負性情感評分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負性情感狀況評分比較/(分,
2.3 圍生期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產婦在圍生期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注:a示與對照組相比,χ2=7.311,P=0.007
導樂式的陪伴照護是以產婦心理狀況為出發點,通過護士與產婦間情感溝通,將積極情緒傳遞至產婦,以提升其分娩信心,并增加護士于床旁的照護時間,降低其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8-9]。在本研究中對圍生期產婦實施導樂陪護分娩模式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導樂陪護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產婦跌倒、暈厥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產婦跌倒、暈厥的原因主要為其體質量逐漸上升,軀體平衡受到影響,且產婦在妊娠期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概率較高,因此使上述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提升。此外,產婦在妊娠期出現的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分散其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力,從而造成跌倒現象的發生[10]。而對產婦實施導樂式陪護分娩策略干預,讓護士陪伴產婦,以改善其心理狀況為出發點,從而提供全方位照護[11]。(1)回憶愉快事件是以護患間交流為鍥入點,不僅減少了兩者間的距離,產生情感共鳴,并且讓病人通過回憶過往愉快經歷激發其對今后生活的向往,進而產生積極心理情緒,使其能夠正確面對分娩,從容迎接新生兒[12]。此外在產婦回憶時,可有效調動起注意力,使其從每日恍惚精神狀態中解放,以正性情緒期盼著分娩的到來[13]。(2)家屬結對式認知指導是在傳統健康宣教基礎上升級及演化而來的新型干預策略,傳統的健康宣教主要為填鴨式的被動宣教[14],而通過家屬結對式認知宣教,能充分調動家屬的支持力度,使家屬與產婦一同接受健康宣教,避免家庭因照護理念不同所致的行為偏差和矛盾,這亦有助于家庭和諧氛圍的構建[15-16]。由于家屬始終是產婦最堅實的后盾,為其提供優質的照護是家屬最純粹的初衷,家屬與產婦形成對子,能幫助雙方相互督導、相互學習,彼此糾正對方的錯誤認知,進而利于系統及全面化的健康行為的形成。另外,本次調研中,筆者引入了艾濱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利用曲線的規律特征,使產婦與病人在不同的時間間隔中鞏固及溫習,從而使陌生的知識內容得以進一步消化、吸收,成為其潛在認知中的一部分[17]。(3)冥想訓練作為心理學干預技巧,其能夠幫助病人創造良好想象環境,使其以平穩心態面對不良情境,在自我調節中逐漸消除負性情緒[18-19]。護士是以旁白者的身份,將產婦引入一個美好的精神世界,使其平復心境。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處于冥想狀態下的機體,交感神經張力會發生下降,并且提升副交感神經張力,從而使神經元細胞產生組胺類物質,幫助人精神愉悅,緩解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20]。本研究中對兩組負性情緒進行比較,結果可見研究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主要為上述3項干預措施對產婦精神狀態的穩定作用機制。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再次表明導樂陪護分娩方式能有效提高產婦的認知水平,使其掌握及了解在分娩過程中的配合事宜,避免不良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引入導樂陪護方案,有助于降低產婦的跌倒率和暈厥率,同時還能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伴隨著產婦對分娩認知水平的提高以及負性情緒的改善,亦能降低剖宮產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