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玥,郭冬杰,李朋梅
顱內感染是神經外科術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會進一步加重病人病情,歸因病死率可高達15%~30%[1]。既往報道常見病原菌為革蘭陽性細菌,近年來,革蘭陰性細菌感染逐漸增多,主要為鮑曼不動桿菌[2]。耐碳青霉烯類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在全世界呈持續增加趨勢,感染控制難度大,病死率高,已成為院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3]。目前國內外報道耐碳青霉烯類CRKP顱內感染治療的文章極少,筆者旨在通過報告1例術后該菌感染導致腦膜炎、腦膿腫病人的治療過程,以期為臨床提供治療經驗。
1.1 病例概況 男性,29歲,身高168 cm,體質量72 kg。主訴為癲癇發作1月余,家族史個人史無特殊。于2017年2月收治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術前診斷:右顳腦動靜脈畸形,繼發性癲癇。入院2 d后行腦血管造影,6 d后導航下行右顳動靜脈畸形(AVM)切除術。術后病人出現腦室內出血,給予硬膜外引流(術后0~3 d)。后出現顱內感染、感染性休克,腦脊液病原學檢查結果為耐碳青霉稀類的CRKP,經抗感染藥物治療結合腰大池引流、鞘內注射抗感染藥物后好轉,形成腦膿腫后給予膿腫腔穿刺引流并繼續抗感染治療后治愈,總療程約4個月。

病人抗感染治療方案見表1。
術后第89天隨訪,病人病情穩定,一般情況好,無頭痛,無癲癇發作,腦脊液檢查正常,繼續使用口服藥物4周。目前病人情況良好,生活可基本自理,感染無復發。
3.1 耐碳青霉稀類的CRKP顱內感染的藥物治療CRKP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和醫源性感染菌,近年來,我國多重耐藥CRKP的檢出率急劇上升,特別是對美羅培南耐藥的CRKP,不僅檢出率上升迅速,而且所致感染的病死率高,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細菌耐藥威脅報告中將其列為最高級別“緊急威脅”[4],我國也針對碳青霉烯類耐藥等問題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遏制細菌耐藥的通知》[5]。CRKP的治療方案主要有:以多粘菌素或替加環素為核心的聯合治療方案,可聯合的藥物包括碳青霉烯類、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磷霉素等;如果碳青霉烯類的最小抑菌濃度(MIC)≤8,則聯合碳青霉烯類可能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6]。新上市的藥物中,酶抑制劑阿維巴坦對碳青霉烯酶KPC-2和C組β內酰胺酶抑制作用顯著優于其他的酶抑制劑,與頭孢菌素或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合用時,具有廣譜抗菌活性[7]。

表1 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顱內感染1例抗感染治療方案
注:術后第0~3天給予硬膜外引流;術后第7~22天給予腰大池引流(第13天更換1次),第23~31天改為腰穿;術后第38~44天給予膿腫腔穿刺引流

3.3 顱內感染的非藥物治療 感染灶的控制對于治療顱內感染至關重要,可采取腦室外引流術、腰大池引流術或者反復多次腰椎穿刺術進行炎性腦脊液的引流[1,14]。腰大池引流有利于炎性腦脊液的排出,且通過該裝置鞘內給藥可避免反復多次腰穿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但是長期留置引流管也是導致感染的重要因素[15]。本例病人前期腰大池引流有一定效果,出現感染性休克(第13天)后立即予以更換新的腰大池引流裝置,于第23天撤除,且在鞘內注射時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感染。撤去腰大池引流,雖然增加病人腰穿的痛苦,但有助于促進病人活動、減少血栓形成風險、防治肺部感染等,本例病人在撤去引流裝置后可下床活動,未出現繼發血栓和墜積性肺炎的情況。在腦膿腫形成后,及時控制顱內壓、給予硬膜下持續引流膿液7~10 d(本例病人為7 d),是治療腦膿腫的有效手段[16]。細菌性腦膿腫一般療程為6~8周,本例病人序貫口服藥物后未出現病情反復,治療效果良好。
顱內感染為神經系統重癥,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和給藥方式、感染灶的控制、足夠的療程和治療全程的感控管理至關重要。耐碳青霉烯類CRKP感染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該菌毒力高、感染性強,治療困難、死亡率高,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結合本例病人及其他成功治療的報道發現,長療程的靜脈抗菌藥物結合足量的鞘內/腦室內氨基糖苷類藥物使用和炎性腦脊液持續引流是治療的關鍵。當然,抗感染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采取加強顱內壓控制、預防癲癇發作、減少可能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增加營養支持、增強免疫等綜合治療手段,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嚴格無菌操作和院感防控,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