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建坤 張福龍
稻米生產在糧食生產中占有絕對地位,近年我國90%以上的稻谷增量是來自東北地區粳稻增產,盤錦地區的稻米產出量占整個東北地區的稻谷總產量的5.2%,大洼區水稻高產種植具有較高水平對水稻生產中各個環節的標準化要求,地域資源的合理應用生產優質稻米,為進一步推動本地稻米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提供技術依據。
一、水稻高產栽培的推廣
1、展示先進的水稻育種技術
我國在水稻的種植方面可以說是始終處于世界較領先的地位,這是源于我國著名的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是最早發現水稻的。我們國家一直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所以我國必須要在農業技術領域的方面,做到敢于創新、爭創領先。新時期人們對生活標準比較嚴格,所以綠色水稻的技術創新和高產栽培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還要把水稻推廣技術加大做強。
2、水稻種植環境的優越性
水稻的生長環境需要充足的陽光和大量的水分,尤其是在我國具有優勢的水稻種植的地區多在南方,南方的地理優勢對水稻的種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我國南方的地理環境對推廣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提供了客觀上的條件。同時我國還有很多地區也具備水稻的種植環境,如黃河流域以及東北地區;大洼地區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壤環境適宜水稻生長更有利于綠色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
3、增產增收目標的實現
綠色高產水稻栽培技術與常規的水稻栽培技術相比較,綠色水稻有這高產和綠色的優勢特性,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推廣應用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在大洼區的產量也有明顯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水稻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二、水稻栽培目前存在的問題
1、水肥管理相對不合理
田間用水管理和田間施肥在各各地區的水稻栽培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技術性。如果過量施肥的話,會增加水稻栽培的各項成本,水稻的營養過剩也是用肥過量造成的原因,不僅造成稻田水質的嚴重污染,也特別不利于水稻抗倒伏性的提高。
2、病蟲害防治不科學
病蟲害的防治方法不恰當、不科學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的影響尤為明顯,除了達不到綠色水稻的高產要求,還會造成嚴重的減產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適宜本地區水稻品種單一
水稻選種受到本地區栽培條件的限制,本地區常年種植鹽豐47品種,經過多年的種植,未能培育出更加高產的適宜本地大面積種植抗病、高產的新品種進行替代。
三、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1、選種與整地
(1)選種
①要選擇品牌好一些,相對正規的種子供應商。
②盡量選擇本省通過審定的品種或國審品種,杜絕貪圖價位低、套牌的假冒種子;
③選種時一定要先看包裝上面的生產日期,不要盲目貪圖便宜購買一些陳年的種子和過期的種子。已經選好的種子最好是從中選取10粒進行一下種子發芽的試驗測試,看種子發芽率的具體情況,按照正常的水稻種子發芽率一定不要低于98%左右為宜。
(2)整地
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整治,是實現水稻綠色高產的重要環節,在整地過程中,要做好耕地松土的工作,還要及時的進行施肥。翻耕的時侯,最好施用腐熟后的有機肥料,施用量控制在2000斤/畝左右,并施用80-100kg/畝高效復合肥,注意及時清理田間雜物。
2、育苗管理
秧苗在育苗期發育的不夠健壯,一定不要著急管理,等水稻秧苗成長強壯后,才可以配藥施肥,避免發生藥害、肥害和病蟲害,致使秧苗死亡,影響產量。使用正規廠商銷售的壯秧劑。在浸種時要保持47h左右,水溫要適宜。浸種后,將其裝入袋中控水,并進行催芽處理。健壯秧苗的葉片應是三葉一心最為適宜,苗高超過14cm左右,其根須則要達到15條左右,這樣才能夠達到壯苗的要求。
3、施肥
田間施肥是當前水稻栽培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整個生長發育期綠色高產水稻需要施3—4次的肥。首先要把控基肥的用量,保證在水稻移栽的的過程中施用適量的底肥,我們常用的農家肥和復合肥是最好的底肥標準,施用的量控制在22kg/667m2左右為宜。其次還要施用水稻分蘗肥,選擇在水稻插秧后的14d左右進行一次合理的追肥。然后應施用水稻穗肥,具體的施用量以11kg/667m2的復合肥最為適合,過45~50d為水稻移栽后施肥的最佳時間。最后是選擇施用粒肥,在水稻抽穗期記得追施少量的尿素即可。為了避免水稻產生貪青晚熟的現象,一定不要亂施肥,多施肥。適當施肥是保證水稻生育前期的正常生長,在生育的后期采取少量的追施,可以對水稻穗數的增加進行有效的保障,進而有效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切記施肥時一定要確保水稻的田間水量是十分充足的。
4、水稻的田間管理
首先,要在水稻插秧時選擇機械化插秧機進行插秧,一是能夠節省我們的勞動力,二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秧苗和秧苗之間保持適宜的距離。三是在機械直播的水稻田塊,可以再進行播種之前噴灑一定量的除草劑,用丁草胺乳油可以有效的殺死水稻常見的白葉枯病、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和惡苗病等病害。還要選擇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和殘留期短的農藥對稻田進行防治。把最常見的稻飛虱、二化螟等提前殺死。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等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水稻破口前、齊穗期防治兩次;用井岡霉素、井岡·蠟芽菌等在水稻分蘗末期至孕穗期防治紋枯病和稻曲病,化學農藥要比生物農藥要晚2-3天使用,避免在高溫和比較干旱的環境下使用。根據水稻不同的病蟲害,正確的選擇相對低毒、低殘留、高效的化學農藥品種。在病害發生初期施藥。穗期施藥,應執行安全間隔期。防治稻瘟病可選用三環唑、稻瘟靈、富士一號等;防治紋枯病用井岡霉素、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氟環唑、肟菌唑·戊唑醇、嘧菌酯等。防治稻飛虱用吡蚜酮、吡蟲啉、噻嗪酮、噻蟲嗪毒死蜱等農藥。
水稻土肥力狀況應數大洼地區的總體效果最為良好,具備了當前高產穩產的基本要求,非常適合發展優質水稻推廣。結合多年的時間經驗總結本技術規程,為本地區水稻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124200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