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升
現階段,糧食生產問題備受關注,其與居民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只有保障糧食安全,才能為人們提供放心食用的產品,保障生活品質。因而,近年來,農作物種植中,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備受青睞,有效栽培農作物,探索適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具有深遠意義。
1、農作物各類栽培技術
①品種選擇要合適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品種。此外,還要重視農作物季節與茬口銜接。如果農作物茬口早,就可選用耐寒性農作物品種進行早期播種;反之農作物如果茬口較晚的話,就可選用適宜晚播的農作物品種。另外,農作物播種過程中,還要注意地區生產與自然條件,生長季節短的地區,播種耐寒與早熟農作物品種;土地貧瘠區域,播種適應性高且耐瘠薄性強的作物品種;鹽堿地或地勢低洼地區,播種耐鹽堿性農作物;而在病蟲害發生幾率高的地區,播種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
②對農作物做好輪作整地
農作物實際種植中,輪作要結合實際情況,輪作年限確定必須要合理。通常情況下,為了預防農作物發生嚴重病蟲害問題,要盡可能縮短輪作年限,同時輪作作物選擇要精心,確保順利進行農作物輪作。此外,完成播種后,為了確保農作物順利發芽,正式播種前完成整地工作,疏松土壤,上虛下實,整齊出苗,以此為提高農作物產出提供保障。農作物實際栽培時,還要注意種植地地形、氣候及水分等條件,以此確定地區具體種植方法,提高種植效果。還要結合科學與實用性原則選擇作物,認真采納專業給出的建議與意見,提高傳統經驗辨別能力。
③農作物水肥管理
農作物生長中,水分管理非常必要,實際管理中,管理人員要哦結合作物實際生長需求,合理制定灌溉與施肥計劃,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病幾率。比如我國甘肅地物作物以耐旱型為主,所以作物灌溉保障技術上,管理人員要注意田間積水問題,以此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農作物施肥管理中,管理人員可依照一定比例搭配使用氮磷鉀或磷、鉀肥等,以此預防農作物因營養不足發生病害的幾率,為農作物創造健康生長的環境。
④對田間雜草做好定期處理
農作物生長中,雜草會將農作物養分吸收掉,從而降低了農作物產量,所以農作物生長中,要及時清除干凈雜草。農作物雜草清除過程中,要注意切忌濫用農藥,因農藥會對農作物生長土壤環境造成影響。通過人工除草方式,保護農作物生長環境的同時,解決農作物生長障礙,因而必須要重視清除農作物雜草。
2、農作物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①適當地噴灑農藥
農作物生長中,防治病蟲害時,農藥噴灑是一種直接而有效的防治方式。但農藥噴灑時,要注意控制好噴灑量,濃度適宜,以防印象農作物生長所需土壤環境。不合理使用農藥,一定程度上也會污染土壤環境,所以,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農藥使用必須要合理。
②選擇抗病蟲害能力高的品種
農作物品種選擇過程中,要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首選抗病蟲害性強的作物品種,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降低病蟲害防治技術支出,該病蟲害防治技術具有一定的經濟與有效性。因而農作物實際栽培中,抗病品種農作物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以此合理播種,這對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具有深遠意義。
③合理選用化學防治技術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化學防治技術比較常見,農作物生長中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可結合具體病蟲害發生類型,選用并噴灑化學藥物,獲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例如,俄類病蟲害,選用對應農藥防治處理病蟲害。通常情況下,選用馬拉林劉與魚藤精,將兩者結合起來并合理配置比例再將其噴灑于作物表面,還可選擇殺滅型聚酯油與滅幼脲制劑,并根據一定比例進行配制再噴灑。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該防治技術的應用,極易污染田地或農作物,因而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要合理使用。
④農作物物理防治技術
農作物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有效保護環境,降低污染,毒副作用小,此類防治技術對病蟲危害性降低具有深遠意義。農作物栽培與生產管理中,可采用機械、人力或其它先進設備,將害蟲孵化與生長環境進行破壞,降低病蟲對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比如,農作物實際栽培與生產管理中,亦或是應用不同光譜與光線對病蟲進行誘殺,采用低壓電網對鼠類與蚊蠅進行觸殺。農作物病蟲害中物理防治方法的應用,可增強防治過程的環保性,同時費用支出低,因而農作物實際栽培與生產管理中,針對病蟲害防治,應加強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推廣力度。
⑤加強生物防治
農作物栽培與管理中,管理人員可利用昆蟲不育原理防治病蟲害;使用昆蟲激素對病蟲害進行誘殺;采用食物鏈有效控制病蟲害;還可使用病菌、細菌及真菌等微生物使病蟲害發生干擾疾病,以此降低其成活率。此類病蟲害防治技術,利于保護環境,還可對于病蟲害形成長效防治機制。所以,我國綠色農業發展中,生物防治技術效率比較高。
綜上所述,農作物生產與居民正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對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穩定也有一定的影響,因而必須要重視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將其列為農業生產的首要工作。農作物栽培中,要對各個環節與技術工作做好全面跟蹤,保障栽培質量,增強農作物生產的穩定性。同時,根據實際防治需求,合理選用病蟲害防治技術,從根本上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作者單位:165200黑龍江省塔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