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華 祝文卿 張閃閃 張素文
大豆為人體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人們重要的食品原料,食用油用兼而有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大豆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大豆種植起來比較簡單,所以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得到到了大面積的種植,為我國對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要想大幅度提高大豆的產量,改善大豆品質,增加人們的經濟收入,就迫切需要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和加強病蟲害防治措施。
一、大豆的種植技術
1、選用良種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選用優質高產良種是大豆高產活動獲得成功的首要環節。我們針對菏澤當地的實際情況,重點選用增產潛力大、抗逆性強、適合我區種植的菏豆13、菏豆14、菏豆84-5等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
2、培肥地力 ?大豆高產應選擇土層深厚、砂質壤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的生茬地,通過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等措施不斷加以改良,創建上松下實和深活疏松的高產土層。
3、配方施肥 ?在追施氮、磷、鉀肥的基礎上,補施了鎂、鋅、鉬等微肥,以促進土壤養份平衡,滿足大豆健壯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減少作物生理性病害,提高大豆品質。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長情況靈活應用。
4、精細播種 ?抓好了種子粒選、適期播種,足墑下種、合理密植、機械直播等播種關鍵技術,提高播種質量,確保苗齊苗勻苗壯。
5、水分管理 ?大豆是旱地作物,但仍需重視水分管理。必須根據氣候變化及時灌水、排水,尤其開花后遇干旱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遇多雨季節應保持溝渠暢通,田內無積水。
二、大豆病蟲害防治措施
1、蚜蟲的防治措施 ?大豆蚜蟲對于大豆的危害主要是在大豆的生長種植這段時期,溫度越高,蚜蟲就越猖狂,嚴重影響了大豆的生長,蚜蟲對大豆的危害主要是大豆的植株的葉子以及根莖,但如果是在大豆的結莢期爆發蚜蟲侵害,那么對大豆籽飽滿度以及產量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遭到蚜蟲侵害的葉片會變黃,會卷曲,會縮小,并且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植株的生長速度就會變慢,對于大豆的產量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蚜蟲是傳播病毒病的罪魁禍首,蚜蟲的危害繁衍傳播速度極快,如果沒有相關的防護措施,整片的大豆植株就會毀于一旦。所以及時防治蚜蟲危害,對于大豆的健康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大豆的產量,改善大豆的品質,提高人們的經濟收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霜霉病是大豆生長期間常見的病害,這種病害主要是會對大豆的幼苗、籽粒及葉片產生危害。大豆從種子發芽開始,霜霉病就已經開始感染,病菌就會隨著植株葉片的生長快速的擴散,整個植株都會受到破壞,嚴重者植株的葉片會發生病變,首先葉片的兩邊就會開始出現褐色的一些病斑,但是由于大豆的幼苗期間葉片比較小,上面長出的病斑也不容易被發現,也不太明顯,但隨著植株的不斷長大,那么它的癥狀就會越來越明顯,而且在它的背面也會形成一層灰白色的霉層。在大豆開花的這段時間,如果霜霉病害還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那么產量就必然會大受影響,因為霜霉病毒會附在大豆籽粒上,這段時間是霜霉病爆發的猖獗期,并且這段時間是雨熱同季,在一定程度也助長霜霉病毒的傳播,因為雨水以及潮濕的環境非常有利于霜霉病毒傳播。因此為了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傳播,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一定要學會相關的農業防治措施,一是農業防治方法,因為霜霉病毒在大豆種子階段就會被感染,所以對大豆種子的選擇需要具有非常強的抗霜霉病毒的種子進行種植;第二種就是化學防治,要做好化學藥劑的使用。
3、黃葉病的防治措施 ?黃葉病也是大豆作物上發病較為廣泛的病害,如不及時防治,對作物生長會造成嚴重危害。大豆黃葉病早期發病、葉片發黃、植株矮小、不結莢。中期發病,即使結莢,也無粒,即使有粒,也癟,造成嚴重減產或顆粒無收。首先是品種抗病性差異。不同品種的抗病性差異較大。紫花大豆品種的抗病性往往較強,發病輕;白花大豆品種抗病性較差,發病重。其次是連作。連作田往往存在營養元素虧缺現象,特別是缺乏鐵、錳、硼、鉬等微量元素,會嚴重阻礙大豆根系的正常生長和根瘤的形成,降低植株的固氮能力,導致地上部心葉發黃。病情由上向下發展,嚴重時病葉呈黃白色,產生褐色壞死斑點,甚至焦枯死亡。再次是病菌感染也是黃葉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病株根系生長不良,嚴重的根系發黑,莖基部有腐爛現象。一是當地一些小麥田施用的除草劑中含氯磺隆、甲磺隆等磺酰脲類除草劑。這些除草劑在土壤中殘留,致后茬大豆受到藥害;二是一些大豆田發生了立枯病等病害。
(作者單位:274000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小留鎮政府; 274000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小留鎮政府;274000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東城辦事處; 274000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東城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