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啟生 陸雄偉 王向導 鐘勇 陳千付 黃慧俐
杧果屬熱帶水果,右江河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杧果開花時倒春寒出現低溫陰雨或高溫等極端天氣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嚴重影響杧果開花坐果。本文針對河谷地區杧果管理栽培技術進行分析,希望有助提高百色杧果種植水平,推動杧果生產提高果農經濟效益。
一、右江河谷倒春寒天氣形成原因和危害
1、形成原因
在春季天氣回暖過程中,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對作物造成危害,這種“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氣稱為倒春寒。右江河谷3月驚蟄后出現連續3天日以上平均氣溫小于12℃的低溫天氣時,稱為右江河谷“倒春寒”。
2、低溫陰雨天氣危害
而倒春寒過后又出現35℃左右高溫,杧果開花受到很大影響。以河谷沿線內的廣西田陽縣近兩年為例,2018—2019年,3月份倒春寒累積出現低于12℃低溫陰雨天平均達到15天,月最高氣溫36℃以上達到8天,此時右江河谷主栽品種臺農1號正處于揚花期,大部分花序被凍傷凍死,很多花序成為光桿絕收。另外因低溫陰雨或低溫干旱天氣過多,花藥不裂開或開裂后花粉受冷不發芽,柱頭受傷,影響傳粉昆蟲活動,妨礙授粉受精,或者授粉受精后受低溫干旱影響,子房內合子生長發育受抑制或中途死亡,從而造成無胚結實。很多杧果形成當地人俗稱的“公果”。
二、河谷地區抵御惡劣天氣杧果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
鑒于河谷地區3月份倒春寒惡劣天氣,河谷地區最好種植開花花序抗寒能力強品種如貴妃,貴妃又名紅金龍,該品種長勢強壯,田陽開花期為3月,但是花序抗寒性很強,早產、豐產,4-5年生嫁接樹單株產量可達到40-50千克,結果性能不亞于臺農1號。另外種植以中晚熟杧果規避倒春寒惡劣天氣也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河谷地區大面積種植桂熱82號(俗稱桂七杧),開花期4月初剛好規避倒春寒,結果也非常理想。現河谷地區臺農1號種植面積仍占大部分,可通過以下措施規避倒春寒,達到豐產目的。
2、果樹修剪
①修剪時間
河谷地區臺農1號杧果成熟期6月中旬,7月中旬采收完畢,常規修剪時間為7月中旬—7月底,通過推遲修剪時間可大約推遲秋梢成熟1個月,推遲開花時間。
②修剪方法
采收后對杧果的徒長枝、交叉枝、重疊枝、弱枝以及病蟲枝進行清除,調整骨干枝條的位置和角度,改變其生長勢,維持樹冠的合理性,花后剪除部分空花枝,保證樹體透光性與通風性,修剪后須噴一次殺菌劑保護剪口。
③施肥管理
研究證明,生產1000kg杧果帶走氮6.9kg、磷0.8kg、鉀6.6kg、鈣5.9kg、錳3.1kg,可見結果時期杧果對肥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杧果前期施肥應以氮、磷肥為主,花期適當增施鉀肥。掛果樹(成年樹)盡量少施氮肥,而以有機肥、磷肥、鉀肥為主,適當噴施硼、鎂、鈣、錳等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施肥分為促花肥、花后肥、促果肥、果后肥等四個階段,花前肥以氮肥和磷肥為主,花后肥以氮肥和鉀肥為主。結果樹重施有機肥農家肥可大大緩解土壤板結和酸化,提高土壤肥力,保證杧果豐產。
④花枝短截技術調控
花枝短截技術是推遲杧果采收關鍵技術,花枝短截是指剪除原生(頂生)花序促使腋芽萌發再生花序,于原生花序伸長末期、小花開放前把末級梢頂端約2cm密集芽連同花序一起剪除,以促使剪口下方腋芽萌發抽生再生花序。臺農1號、桂七杧等品種使用該技術可推遲杧果采收期1個月。該技術由廣西現代農業推廣研究中心發明并申請專利,現已經于田東縣林逢鎮福蘭村推廣上萬畝,種植的桂七杧推遲采收期達1個月,農民增收效果良好。
3、杧果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百色市右江區杧果病害有杧果炭疽病、杧果白粉病、杧果蒂腐病、杧果瘡痂病、葉斑病、杧果煤煙病和流膠病等,以下列舉三種比較常見的病害和防治方法:
①炭疽病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生長期及果實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杧果種植區普遍發生。炭疽病在葉片、花序、果實和枝梢上均有發生。病葉初期出現褐色小斑點,周圍有黃暈。病斑擴大后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數個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斑,使葉片大部分枯死。嫩葉受害后病斑突起,最后穿孔。防治方法為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25%咪鮮胺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
②杧果白粉病
杧果白粉病,是在種植期間容易發生的真菌病害。杧果開花期花蕾感染白粉病后,在先發育成熟的花蕾頂部或聚集成堆的花蕾間先出現小而稀的粉堆,這時由于粉量少,加上花蕾顏色干擾,不易發覺,要用5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防治方法為用6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花蕾期450~500倍,花期、幼果期500~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
③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為害梢、葉及果實。未轉綠新梢染病葉片現針頭大小的小黑點,后擴展為凸起的小黑斑,四周有黃暈,病斑呈多角形,后期病斑融合成不規則大黑斑,葉中脈葉柄生縱裂條斑。果實染病初果皮上生針頭狀黑色小點,后擴展為火山口狀黑褐色潰瘍斑,易誘發炭疽菌、蒂腐菌侵入。防治方法定期噴藥寶梢、保果,果樹修剪后盡快使用30%氧氯化銅膠懸劑800倍液或1%等量波爾多液噴施1次,以封閉枝條傷口。在發病高峰前期或每次大風過后用1:2:100波爾多液,或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77%可得殺101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另外使用春雷霉素和噻菌銅均有較好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選擇適宜河谷杧果種植品種、推遲采后修剪時間、施肥管理及花枝短截等技術,規避河谷地區倒春寒等惡劣天氣,達到杧果豐產提高杧果品質問題。希望此技術經驗可以對廣大杧果種植戶和研究工作者從中獲取一定的啟發與幫助,以便增加廣西地區杧果的種植產量,推動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1.533612廣西高新農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2.533612廣西百色現代農業研究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