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作為產糧大國的我國,玉米是東三省主要糧食種類之一,在現有的糧食種類中占有很大比重。玉米本身含有高含量C4、維生素、淀粉等多種有益成分,對于發展工業、農業以及畜牧業都有著重大作用。但玉米病害導致玉米產量下降,質量降低,減緩了各項行業的發展,為此玉米病害需要有效的治理。
一、玉米主要病害
玉米病害有很多種,以下介紹幾種主要的玉米病害——玉米大、小斑病,圓斑病,青枯病及銹病。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前期危害玉米的葉片,但如不及時治理將蔓延至玉米的葉鞘和胞葉。玉米大斑病從植株的底部慢慢上升,然后感染所有的葉片,前期慢慢從呈現青灰色的小點,然后到后期整個葉片部位布滿不規則的斑點,斑表面有黑色的發霉物,直至葉片枯萎失去活性。玉米小斑病同樣病變于下部葉子,從下而上,擴散至整個玉米植株。與大斑病不同,區別在于,呈現黃褐色紡錘形狀,后期發展成橢圓形或長方形斑點,它的病原體更會變成黑色的絨狀物。如果條件惡劣,還會在病變的植株上殘留至下一季播種時,遇到頻繁降雨和糟糕的土壤會卷土重來,故態萌發,后患無窮。玉米葉子是輸送養分的通道,支撐起玉米的全部營養工作,玉米大、小斑病導致當季玉米減產、失產,甚至小斑病更會影響之后的播種,造成絕產。
2、玉米圓斑病
與大、小斑病不同,圓斑病的病害位置是傳粉的果穗,嚴重時也會危及胞葉,葉片以及葉鞘,但主要發病于玉米穗。玉米穗是玉米授粉的關鍵,影響著玉米種粒的發育和成長。這種病菌不僅會腐蝕玉米穗,使其腐爛,還進而彌漫到繁殖部位,影響玉米粒的形成。這種病菌如果根治不徹底,將會冬眠至下一個發病期,侵蝕下一波玉米植株。
3、青枯病
青枯病發病在玉米拔節期,不易為人所發現,一旦病發就不能有效救治。青枯病像人類的癌癥晚期,發覺時已經不能挽回。仔細去看,除掉莖葉,玉米軀干都會變成褐色,整個植株枯萎死亡。整個玉米植株毀于一息,讓農民一季節的勞動都付之一炬。
4、銹病
銹病主要危害分布在葉片位置,發病初階段會有圓形的斑點并伴有鐵銹一般的粉末,發展到病變的后期階段會長出孢子。這些孢子具有繁殖作用和休眠作用,會蔓延至周邊玉米,擴散加大病變范圍,還會在冬季來臨時離開母體形成新的個體,休眠等待下一季玉米播種時蜂擁而來,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二、玉米病害治理方法
1、解決土壤問題
肥沃的土壤,不僅能提供給玉米種子所需的營養,還能有效預防病害,減小病害的發生率。經研究表明,土壤肥力、質地等都對玉米發病輕重影響很大。土壤肥力強的區域,病害發生率相較于肥力弱的較低。土壤肥力強意味著土壤結構,營養水分,水分狀況等都適應玉米成長,就像免疫力高的孩子不容易得病。可以通過施肥讓土壤保持較強肥力。傳統的種植經驗是使用農家肥。經研究表明,歷年使用農家肥的土壤幾乎不發病,發病情況也相比較輕;多年未使用農家肥的土壤發病狀況較為嚴重。農家肥中含有的腐殖物質可以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結構,改變土壤的物理性狀,對熱狀況也有相當大的作用。溫度適宜的土壤可以縮小晝夜溫差,有利于玉米生長和預防病害。隨著科技的發展,針對土壤問題研究出各種化肥。可以根據土壤的質地,使用各種不同性質的無機化肥,增添玉米成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元素,提高玉米免疫力,防止病害。其中可以有效預防大斑病,減小其他病害的發病率。
2、種子基因抗害
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人們也將基因技術引入進了玉米種植中。一方面基因工程將玉米基因中氨基酸替代成抗病害的氨基酸,改變玉米一部分DNA的組成,使其變成抗害品種,從根本上杜絕玉米病害的發生。美國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在玉米中發現了一個或多種玉米葉子部分病害相關的基因,這個基因似乎能賦予玉米對三種病害(小斑病、灰斑病以及大斑病)產生一定的抗性。以上表明基因技術可以預防一部分病害的發生,但玉米病害多種多樣,還有待繼續研究抗病害品種,以期有效抵制全部病害的威脅。另一方面基因技術還可以運用雜交,經過基因的融合,發現合適的抗病害品種,進行預防一些病害。例如,玉米銹病就可以使用雜交品種得到有效預防,其他病害亦能得到預防。
3、育苗期防治
雖然解決土壤問題,選用抗害品種能有效預防病害,但還有發病的可能,在育苗期應再次防治,多上一層保護盾。育苗時可以適當的增強玉米分布的密度,玉米苗的密度可以有效分散病害威脅。幼苗期間可多使用一些有機肥和含有磷鉀的復合肥料加大玉米幼苗的抗害能力。幼苗期在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水分,要及時觀察玉米苗長勢情況,適時地噴灌用水。如遇強降雨情況,應及時有效的排除田間用水,減小因遇水而增加的病害發生率,讓幼苗順利生長。大斑病,小斑病,銹病等有些病害發生在葉片部分,可以在前期進行有效治理。大、小斑病用阿米西達稀釋后的溶液進行噴灑,。單獨針對大斑病可以運用多菌靈藥劑,退菌特溶液或者甲基托布津溶液進行噴灑,小斑病運用代森錳鋅溶液進行噴灑,可以達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效果。銹病可以用粉銹寧可濕性粉試劑稀釋后噴灑于葉片,得到有效治理結果。
4、玉米中后期治理
玉米中后期是拔節孕穗期,是糧食產量多少的決定性時期,期間玉米圓斑病和玉米青枯病率尤其高。在預防其他病害的同時,要加大對青枯病和圓斑病的治理強度。圓斑病主要發生病害在玉米穗部位,那么在玉米抽穗前就要著重觀察有無發病狀況,多噴灑農藥,加大防病能力。治理圓斑病主要運用藥劑是粉誘寧。什么部位病害嚴重,就需要把藥劑噴灑在那里。要跟蹤調查用藥,適時地加大用量,及時有效的治理,直到病害根除。青枯病主要危害時期是在玉米拔節期,會使農民顆粒無收。青枯病的發病特點是不易被發現,需要更多的關注,在未拔節時及時進行防治,采用相關藥劑進行治理。主要治理方式為灌溉,將藥劑作用到其根部,由底部根系吸收藥性,然后從下到上,由內而外的傳輸到病害位置,進一步根治青枯病害。
(作者單位:125300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遼寧建昌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