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遠
新沂市作為產糧大市,具有得天獨厚的種植、生產條件,但是,在高檔優質稻米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怎樣有效地轉換方式,調整結構,為我市稻米的知名度得到提高,持續推進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效益,成為現階段農業生產和糧食收購部門的首要問題。
1、存在的問題
①稻米產業化經營主體規模小,組織管理水平較弱
通過調研,我市20畝以上的水稻規模播種面積占22.3%,其中,50畝以上的水稻規模種植面積占13.7%。一家一戶的小型經濟生產導致勞動力大量剩余,農業生產效率非常低,單位面積上的耕種、收獲、施肥、打藥等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而且,小面積的田塊存在水稻品種雜亂,優質稻品種檔次不高、制約了先進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使得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收益方面也會大打折扣。
②稻米產業化經營體制不健全,規避風險能力差
當前,市場供求對優糧優價的決定性作用并未充分體現。對部分于水稻種植大戶和對稻米進行加工的企業而言,優良的稻米并沒有相應的優質價格,即優質稻米的價格和普通稻米的價格相差不大,種植普通稻種收益較穩成了部分大戶的普遍心態。在目前稻米最低價收購還沒深入改革的框架下,大戶求量而不求質,這也會成為大戶在優質稻和普通稻之間反復權衡后的結果。產量需要增收,卻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比如,糧食產業鏈條過短導致產量和庫存增加、銷售不暢,不利于農業經濟系統穩定有效運轉。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種植大戶愿意種植優良稻種,但由于銷售渠道少而“棄優種常”。
③稻米加工企業多而不強,產值貢獻較小
我市稻米加工業還處于粗加工飽和,精深加工剛剛起步的階段。一是沒有形成企業規模或規模過小,起不了帶頭作用。除了幾個個別大型企業,其他的小型加工坊都沒有基地設施建設,帶動不了農戶的積極性,就更沒有優良稻源可言了。二是加工秩序不規范。全市稻米加工主體是遍布城鄉的組合米機和黃谷米機,加工的稻米數量占稻米加工總量的60%左右。三是缺少精深加工,產值貢獻較小。我市稻米加工業年產值5.8億元,加工業產值與水稻產值比為0.62∶1,低于全國0.8∶1的水平。
④稻米品牌數量不多,品牌影響力不大
通過對新沂大米市場的走訪調查,無論是批發還是零售市場,外地大米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以城區為例,超市大米銷售以精制米和粳米為主,外地大米占70%以上。市面上大米以市內自產和周邊生產的普通稻米為主,而且,本地大米經營多為“雜牌”,還有一些經銷商把本地稻米打上外地品牌在荊州銷售。外地市場開拓不夠,本地市場份額過小,稻米“領頭羊”的角色空缺,對優質稻米更深層次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市現有大米生產企業的凝聚力和品牌效應。
2、發展對策
①完善稻米產業化經營組織體系,提高管理水平
要進一步推進稻米產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稻米產業化龍頭企業、稻米市場組織、稻米行業協會等的發展。采取“公司+農戶”、“訂單農業”等方式,走小農戶、大基地的路子,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的發展壯大。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培育一批農作物種植、水稻機插、病蟲害防治、農機、糧食購銷等專業合作組織,有效開展社會化服務,實現小農戶和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②健全稻米產業化經營體制,提升產業機制
在健全稻米產業化經營體制的基礎上,重點完善產業發展機制,強化引導訂單生產,“信用生產”、“法制生產”,要按照“規范、完善、有序”的原則,加快企業與農戶、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堅持把推行“訂單生產”作為發展稻米產業的重要措施,努力實現全市優質稻生產基本訂單化的目標。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提高稻米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全面形成產業鏈經營主體“優勢互補、緊密聯系、分工協作、利益分享、融合發展”的優質稻米產業發展新機制,這是稻米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
③推廣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稻米品質
在新品種引進推廣上,突出市場引導作用,整合技術力量,以政府或主管部門每年發布信息形式推薦品種,實行單品種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提高商品率,以優質食味型稻米生態種植為抓手,建立稻米生產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以病蟲害測報、生產技術指導、生資新品種供應等為主的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科技市場中介組織與信息網絡系統,幫助廣大種植戶解決在種植優質稻種中遇到的難題。結合我市實際,重點推廣稻蝦、稻蛙等“水稻+N”生態種養模式。
④用工業品牌理念抓加工,創建知名品牌
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招引國家、省、市有較大影響力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入駐我市,選擇一批優勢企業,按照經濟運行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規律在當地建立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專業的,優質的稻米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儲藏流通體系。另一方面,對本地的稻米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我市現有的一些稻米品牌,如駱馬湖、益稻稻米品牌,雖然也有較大的知名度,其實還只能算是省內名牌。
⑤發展稻米精深加工,延伸稻米產業鏈條
一是水稻種植區連片種植,把糧食部門和小型的個體企業聯合起來,革新技術,把稻米產業鏈發展壯大。把現如今的以存儲和粗加工升級到稻米精加工的層面。實行優質種、優質差價、保鮮儲存、因地制宜打造優質糧食品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失,要不斷提高稻米加工附加值。二是重點扶持大中型稻米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飼料工業、食品工業、生物化工、釀造等高耗稻、高附加值的綜合加工產業,提高加工規模深度和檔次
(作者單位:221418江蘇省新沂市時集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