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樹軍
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各種先進的農業設備和農業生產技術被應用到農業生產,提高了種植業的機械化水平。而在進行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想滿足新時期現代化農業發展建設的需要,提升種植的效果,就應重視對水稻插秧機和相應農藝配套技術的利用,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的水平。
一、水稻機插秧農機育秧技術特征
1、農機特征
首先,水稻機插秧不同于人工插秧,可以實現對株距、深度以及取秧量的量化控制,通過設置參數,保證插秧效果的精準化,保證行距、深度的固定性。但不同類型的水稻機在應用中,控制的行距和插秧深度略有差別。
其次,水稻機在使用中利用液壓仿行系統,可以保證在理想工作狀態下,水稻插秧深度處于同一水平面。但實際進行插秧的過程中由于秧田高低不平,很難保證同樣的插秧深度。而此時利用液壓仿形系統,可以針對地面低陷位置進行機身下沉插秧,增加了插秧的深度。
最后,在對插秧地塊凸起上升的位置進行插秧時,水稻機的上升浮板會帶動液壓油控制閥使其關閉,此時水稻機中的液壓油會流入到活塞缸中,使水稻機的機身上升,而插秧的深度也會隨之減少,這就保證了不同高度地塊插秧深度的一致性。
2、農藝特征
首先,水稻插秧的時間對農業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想保證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快速完成插秧工作,尤其是大面積種植的水稻,利用水稻機設備可以快速的完成插秧工作。
其次,如果水稻的種植地區、氣候和品種不同,涉及到的栽插密度和深度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用水稻機可以根據相應的參數調整插秧的深度和密度,便于及時完成分蘗,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種植產量。
最后,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可以保證株、行距適中,并且可以提高水稻秧叢排列的整齊性,利于稻田通風,同時整齊的排列方式還便于進行施肥。另外,適合的株距與行距,還有助于降低水稻的癟殼率。
二、插秧機的質量與應用效率
不同類型的水稻機在質量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因此,應用在水稻插秧中也會導致水稻生產效率的不同。以PF455S步行式插秧機為例,這種類型的插秧機,單程插幅為1.2m,且4行并列,固定平均距離為0.3m,而水稻植株間距的調節幅度11cm至14cm,實際插秧的平均距離為11.1cm,沒667㎡插秧數量近2萬株。在插秧過程中,水稻機插秧的質量與水稻秧苗的質量、插秧地塊水層深度、整地狀況以及水稻機的性能等有很大聯系。整體而言,使用插秧機進行插秧,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插秧的速度,降低勞動強度,而且還可以節省育秧、插秧成本,提高水稻的產量。
水稻機比較適用于水系配套和農田方整的大型水稻種植農場,而水稻機插秧時,應選用的秧苗應為低齡壯苗,這種類型的水稻苗,秧齡通常不會超過20天,葉片寬大、青綠,數量通常不會超過4張,秧苗的高度較為整地,一般在15cm至18cm左右,盤根厚度通常在2cm作用,便于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同時在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時,盡可能保證稻田地塊平整、平實、水層淺薄,這樣才能提高插秧的效率,降低對秧苗的損傷,有助于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另外,在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時,要將常規類型的插秧與大田管理區別開來,結合不同時期和不同條件,選用適合的方式進行水稻種植。
三、機械化插秧技術
1、調整插秧機
第一,調整水稻株距和行距。一般來說,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時,會將行距固定在0.3m,無需額外經調整。但在實際插秧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水稻品種、種植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根據水稻種植技術,按照“寬行窄株”的要求進行株距調整,確保種植密度適合。通常高速水稻機的株距范圍有10cm、12cm、14cm、17cm以及21cm五個不同的檔位,而其栽插密度通常在1.06萬株/667㎡至2.2萬株/畝。
第二,調整栽插深度。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秧苗分蘗效果,經常會使用薄水淺插的方式進行水稻插秧。而在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過程中,可以通過調節手柄方式,控制插秧的深度,一般以1至2cm為最佳,并不宜超過2cm。
第三,調整取秧量。在進行水稻插秧時,為保證每個株穴秧苗數量適宜,需要結合育苗密度與栽插叢苗數進行確定,并利用橫向和縱向取樣方式,控制切取的秧苗數量,對每叢插秧的苗數進行控制。
2、規整水稻秧田
水稻田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插秧的效果。因此,在插秧前需要先對秧田進行規整,做好施肥翻耕、泥漿沉淀和化除封殺等工作,提高水稻秧田地塊的平整度,并將不同位置的的秧田高低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便于后期進行插秧,減少插秧深度不同導致的秧苗栽倒情況。另外,在規整時,還應注意控制秧田的清潔度,盡可能將秧田中的樹枝、大型石塊等異物清理出去,以此來提高水稻機插秧的效率和準確性,避免對插秧機造成損傷。
3、水稻機插秧作業路線
水稻插秧的路徑是保障秧苗健康生長的關鍵性步驟,這就應在插秧過程中更具不同的插秧需求,確定好實際的插秧路線。在此過程中,第一,要對秧苗的生長情況進行核查,并確定大田的處理效率,確定秧田是否可以進行插秧。第二,對水稻的品種進行考慮,確定秧苗基數,選擇適合類型的水稻插秧機,保證設備的實用性。第三,根據田地的類型,安排好插秧作業的路徑,要求長田、方田靠一邊插,并在插秧時,預留最后一趟出田的插秧行數,如果是多行的插秧機,可以通過關閉一行或多行的方式,調整最后的插秧行數。第四,對于一些不規則的水稻田塊,如圓形、三角形田等,可以使用隔行栽插的方式,并選擇在最后一圈插秧出田,盡可能保證插秧的整齊性,提高稻田的通風效果。第五,如果使用水稻機進行插秧,存在傷苗、漏插等現象,需要使用人工插秧方式及時進行補救,提高插秧的效率。
4、檢查插秧作業
在使用插秧機結束插秧工作后,為保證稻田插秧的效果,提高植株的成活率,還應做好對秧田的檢查工作,確定實際的水稻插秧深度、每穴插秧株數、水稻漏插率以及勾傷秧苗率等。并在檢查的過程中,找出存在問題的植株,及時使用人工處理的方式,替換已經損壞的秧苗,補齊漏插位置的秧苗,提高插秧的質量。
(作者單位:124218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清水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