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杰 王雪紅 高明娟
雙城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省會哈爾濱市市轄區,全區幅員面積3112平方公里,轄10街道9鎮8鄉246個行政村,總人口83萬,其中農業人口60萬。雙城是典型的平原旱作農業區,處于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壤以黑土和黑鈣土為主,年均降雨量410-520毫米,無霜期135-145天,年有效積溫2700—2900℃,總耕地總面積380萬畝,其中:旱田358萬畝,水田22萬畝,適宜玉米、水稻、薯類、瓜菜、雜糧等多種農作物生長。
1雙城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1.1生產持續發展
2018年,全區蔬菜總種植面積15.7萬畝,其中:春菜面積0.9萬畝、夏菜面積5.6萬畝、秋菜面積9.2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53.5萬噸,實現總產值6.6億元。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到0.68萬畝,其中:溫室蔬菜面積發展到0.24萬畝,大棚蔬菜面積發展到0.44萬畝。全區建設百畝以上設施蔬菜園區17個,500畝以上露地菜園區5個。蔬菜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大眾菜、特色菜、精品菜結合發展的品種格局。
1.2布局趨于合理
重點圍繞產業基礎較好的102國道及同心、西官等鄉鎮進行規劃布局,建設“百里蔬菜產業帶”,發揮標準化蔬菜園區的引帶作用,推動蔬菜產業向優勢產區集聚,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蔬菜產業核心區,以永治長產村為核心的設施蔬菜區、以永治萬家村為核心的馬鈴薯種植區、以勝豐誠吉村為核心的“北菜南銷”露地菜區、以同心同德村為核心的精細露地菜區、以西官育仁村為重點的新型土筑溫室區、以五家金滿蔬菜園區為重點的都市休閑農業區。此外,還建設了承恩大蒜、西官伏白菜、幸福菇娘等10余個特色種植基地,初步構建了一鄉一特色、一村一品的蔬菜產業格局。
1.3多元投入機制初步建立
把蔬菜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為政策扶持重點,發揮他們生產管理、技術創造、投資經營、利益風險承擔的主體作用。2017年以來共向上爭取省綠色標準化基地貸款1.1億元,用于扶持新成立了12個蔬菜合作社,同時積極爭取省市蔬菜產業政策扶持資金,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導、業主投入、社會參與、信貸支持的蔬菜生產投入機制。
1.4外銷能力顯著增強
雙城是全國580個蔬菜產業重點縣之一,蔬菜外銷目標市場是京津、長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場,根據這一發展定位,雙城以打造全省“北菜南銷”核心區為重點,采取組建蔬菜經紀人隊伍、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等形式,多渠道搭建蔬菜營銷平臺,全面加強蔬菜外銷能力建設。目前,雙城的番茄、白蘿卜、散花菜、白菜、菇娘等銷售到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遼寧等地。
2雙城區蔬菜產業發展優勢條件及制約因素
2.1雙城發展蔬菜產業優勢與競爭力分析
位于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條件好,降水適中,無霜期較長,具有較好自然資源優勢;二是地處哈爾濱市近郊,京哈鐵路貫通南北,102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哈前公路橫穿全境,蔬菜產品具有明顯的北調南補,西出東進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雙城種植蔬菜、兩瓜、菇娘等作物歷史悠久,技術基礎較好,耕地面積較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完備,農田環境保護較好,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具有發展蔬菜產業的優越生產基礎條件;四是雙城耕地面積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遠離工礦區、無環境污染,具有發展綠色優質果蔬的環境優勢;五是雙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果蔬營養物質積累豐富,色澤鮮亮,菜香濃郁,口感甜脆,營養豐富,適口性好,使用農藥少,蔬菜等產品質量安全。
2.2雙城發展蔬菜產業制約性因素及存在問題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很多規?;O施小區,水、電、路沒有同步建設;缺少專業的育苗基地,種苗供應能力不足;田頭預冷、冷鏈設施不健全,貯運設施設備落后,難以適應南方省市的長距離運輸銷售;產業化程度較低。產品仍以“原字號”銷售為主,蔬菜加工企業少、規模小、附加值低,帶動力不強,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結合不緊密,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標準化程度不高,多數產品難以按標準化要求進行生產,檢驗檢測手段落后,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不完善,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難以形成市場優勢,競爭力不高。市場體系尚不健全,蔬菜賣難問題依然存在。由于產銷信息體系不完善,農民種菜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部分蔬菜結構性、區域性、季節性過剩,同時,近幾年我省各地都把蔬菜種植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蔬菜種植面積增長較快,周邊區域與我區種植的主要品種大致相同,而且基本都集中在7-10月上市,品種趨同和集中上市壓力較大,而且每年有大量省外蔬菜進入本地市場,對地產蔬菜市場銷售帶來不小沖擊。
2.3對全區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圍繞實現蔬菜產業園區規模化、基地標準化、產品綠色化、銷售市場化,進一步提升蔬菜產業化發展水平,針對當前我區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
2.3有序引導資金投入,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財政部門可以從促進蔬菜生產發展的角度,對合作社、生產大戶、龍頭企業、新品種應用、科技推廣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在金融方面,不斷創新蔬菜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加強與金融機構的銜接,積極引導金融部門與種植戶共同研究相關擔保和貸款辦法,對從事蔬菜生產、加工、營銷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低息或貼息貸款,放寬抵押貸款條件,鼓勵蔬菜產業的發展,解決蔬菜大戶和菜農融資難的問題。在保險方面,保險機構應調整保險政策,探索將政策性保險引入蔬菜生產和銷售領域,開辟蔬菜保險險種,通過建立蔬菜產業發展的風險防范機制,逐步形成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和農戶廣泛參與的蔬菜保險保障體系,解除農民群眾發展蔬菜產業的后顧之憂。在基礎設施方面,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個人投資興建蔬菜產業基礎設施,逐步建立起以農戶投入為主體,財政、企業、社會資金注入參與為輔助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調動全社會投資蔬菜產業的積極性。
提升雙城品牌的知名度。增強蔬菜產品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對外宣傳上,充分利用各種展會、各類新媒體,加強宣傳推介,拓寬農超對接,實現產品直銷,走向高端市場,不斷提升蔬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從過去的偏重生產向更加注重市場轉變,以營銷提升優質農產品價值鏈,實現優質優價促增收。
(作者單位:150109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經濟作物指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