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肇州縣主栽作物為玉米,2018年肇州縣玉米屬于平年偏豐,玉米生長發育總體正常。2018年4月中下旬降雨少,土壤含水量低,播種正常;春播后低溫少雨,出苗比歷年晚1至3天,極少免耕播種的玉米毀種大豆,后期雨水調和,絕大多數農戶種植管理得當,效益較好,僅個別低洼易澇地塊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本年度玉米產業損害監測預警結果如下:
一、玉米產業基本狀況
1、本縣地處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境內有大廣高速、203國道和多條高等級公路。全縣幅員面積2445平方千米,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屬于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常年日照時數2863.4小時,≥10℃的有效積溫3392.5℃,降水量為463.6mm。尤其6至8月作物生長旺盛,雨熱同步,平均氣溫22.88℃;夏季降水為全年最多,2018年夏季降水量為378.40mm,占玉米生育期降水量的81.6%,其中7至8月降水量最多,總量271.1mm。年無霜期143天,初霜期大致在9月25日,終霜期大致在5月4日。土壤以碳酸鹽黑鈣土、碳酸鹽草甸黑鈣土為主;土壤PH值為8.02。
2、2018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223.8萬畝,其中玉米165萬畝,玉米占糧食播種面積的73.73%,平均單產760kg/畝,最高單產可達850.1kg/畝。
3、玉米生產的副產品,秸稈畝產量830kg左右,一部分用于秸稈造肥、一部分離田做飼料或原料、一部分實行秸稈直接還田、少數用于農戶熱能,剩余在田間焚燒。多數玉米穗軸由農戶自用,少數穗軸做商品出售。
4、種植方式為壟作,畝保苗3500株至4000株;高產地塊采用地膜覆蓋或地膜覆蓋加膜下滴灌,畝保苗4000株左右,平均畝產850kg。
二、產業變化情況及原因分析
1、種植面積減少2017年玉米播種面積為113.33千公頃,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110千公頃,減少了3.33千公頃。
2、單產提高2017年玉米平均單產為739.3kg/畝,2018年玉米平均單產為760kg/畝,同比每畝增產了20.7kg。
3、總產量下降2017年玉米總產量為125.63萬噸,2018年玉米總產量為125.4萬噸,同比減少了0.23萬噸。
4、每畝總成本上升2017年每畝玉米的每畝總成本695元,2018年每畝玉米的生產總成本為755.6元,同比上升了60.6元,其中種子費由2017年的每畝52元上升到2018年每畝54.8元,每畝增加了2.8元;化肥費由2017年的每畝140元上升到2018年每畝148元,每畝增加了8元;農藥費由2017年的每畝13元上升到2018年每畝14.8元,每畝增加了1.8元,排灌費由2017年的每畝20元上升到2018年每畝28元,每畝增加了8元;自營地折租由2017年的每畝200元上升到2018年每畝220元,每畝增加了20元;家庭用工日價由2017年的100元上升到2018年120元,增加了20元。
5、商品率下滑。2018年玉米銷售以市場自由定價為主,先高后低。農民等高盼高,玉米價格每公斤1.56元,下降到每公斤1.3元,高價期只維持一個多月,然后玉米價格持續走低。農民惜價不賣,2019年3月,由于國家保護價收購價格,玉米每公斤價格漲到1.60至1.64元之間,大部分農民才賣出余糧。
6、國家補貼降低。2018年國家補貼款較2017年每畝減少109.84元。2017年的玉米國家補貼款是每畝205.84元,其中玉米價格補貼為每畝133.46元,糧食直補每畝72.38元;2018年的玉米國家補貼款是每畝96元,其中玉米價格補貼為每畝25元,糧食直補每畝71.00元。
三、面臨的問題
農民種地是為獲效益,有了效益他們可以很好的解決教育、醫療和自身發展的問題。現在玉米是低收益作物,穩定玉米面積和農民增收致富已形成矛盾體。
1、價格較低。玉米退出保護價收購后,玉米只能賣給一些民營企業和個體商販。由于本地對玉米的消化能力差,農民又不具自主銷售的能力,所以只能等客上門,失去訂價優勢,出現低價賣糧和賣糧難,導致玉米種植面積降低。
2、市場消化能力低
①玉米深加工企業少,需求量小。肇州縣玉米深加工企業少,產品主要用于養殖業,飼料企業開始大量使用小麥替代玉米,降低了對玉米的依賴度,使得玉米需求疲軟。
②玉米庫存數量大。產量逐年提高,玉米供應充足,企業為節約倉儲成本,不愿大量收購,沒有國家收購或市場價格走低,農民賣糧難,是一個大問題。
四、措施建議
肇州是典型的農業縣,境內無山無河,交通只有公路,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農民進城務工與小城鎮化發展步伐緩慢,種地是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穩定玉米產業,要有適當的政策和措施。
1、依靠國家力量。建議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調動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
2、出臺扶持政策。發展玉米出口與玉米精深加工,延長玉米的產業鏈,增加玉米市場流通量。建議國家對玉米的出口企業和加工企業進行政策傾斜。
3、支持三產融合發展。健全三產融合發展體系,推行產銷一體化模式發展,將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接成有機整體,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聯結。建議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健全農業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4、依靠科技。推廣玉米提質增效的新技術,提高本地玉米的市場競爭力,以穩定農民種植玉米的信心。
5、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農田水利、大型農機具、農村道路建設、農業服務體系等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密切相關的項目加大投入。
6、產業發展趨勢。肇州縣自然條件適合種植玉米,但玉米價格低、收益少、銷售難,導致投入相對較少、管理相對粗放,使肇州縣玉米產業的發展受到影響。適度調減玉米的播種面積增加經濟作物和飼草飼料作物的種植比例。通過農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作者單位:166400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