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秋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惠農政策的深入實施,農用機械的推廣在迎來高潮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想要在農業墾區建立現代農業模式,就必須在農業生產的整體過程中與農業機械的使用有機結合。由于農機降低幫助提升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使得農業生產效率極大地提高,為農民帶去了便利。目前我國對農業機械的補貼使得大部分農場職工群眾可以擁有農用機械,但隨之而來面臨著配套設施不足、人員不足、服務滯后等問題,對農用機械的實際使用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縮短了農業機械的壽命,降低了其使用效率。因此,在分析農用機械設備檢修與養護過程中的問題,針對應用推廣、售后養護、檢修等方面問題分析,提出相應對策,對農場農機的推廣有重要意義,對于農業機械現代化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1、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
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在國家的農業規劃重視之下,增加一定數量的農業使用器械,通過機械化有效地、科學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并以此促進我國農業穩定生產、社會穩定和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進步能夠為我國三農事業的發展提出推動方案,對當前農業困境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因此,在現實當中思考并解決農用機械的檢修與養護問題,關系到農業發展的高效穩定,對社會有重要意義。
2、農用機械養護與檢修當中存在的問題
①缺乏全方位的政策管理
農業機械補貼近十年來,雖然一直在實施但是因為政府工作中心的轉移,相關的檢修指導和政策扶持以及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嚴重不足。除此之外,根據相關規定以及相關的安全監管條例,進行農用機械檢修的個體經營或者企業經營者必須經過當地部門的農用機械培訓之后,參與相關考核并成績合格,才能夠發放相應等級的資格證書,持該證書到工商部門登記之后,才能夠正式從事農用機械的檢修維修工作。但是目前這一環節的實施受到編制、經費以及投入資金等的影響,大多數經營者并沒有履行持證上崗,僅有個別考核合格者發證,這一管理的僵局將會造成農業機械檢修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②相關知識匱乏
雖然我國的農業機械補貼政策能夠調動農業從業者對農業機械購買的積極性,并且使得農業機械的銷量在較長的時間內呈現持續增長趨勢,但是目前大多數農業從業者對農用機械知識并沒有系統專業的培訓。這就導致機械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難以解決,并且會由于自身使用不當導致機械的壽命降低,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在農用機械的使用過程當中,使用人員缺乏正確的安全使用意識,面臨著較大安全隱患。
③資金短缺制約發展
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挨近也讓農用機械的檢修與養護制度面臨著新的改革與進步,但是在此過程當中由于在養護檢修方面出現的經費缺口越來越大的同時,也導致人們普遍的不重視檢修與養護工作。目前相關部門顯然已經發現了該問題,并且及時予以資金支持,但是由于該問題存在已久,一時的經費輸入并不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效果也不見得立竿見影。雖然該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但是確實對目前的檢修與養護工作的發展形成了進度上的制約。
3、解決農機檢修與養護問題的對策
遼寧省作為農業發展大省,目前的農業機械與新型農業發展結合的規模較大,錦州地區更是成立相關的農業機械合作社來解決在農業機械檢修維護當中出現的問題,下面就結合錦州地區的相關措施,分析應對以上問題的對策。
①創新服務機制
自從2009年開始,錦州地區就清楚地認識到創新農民組織形式,培育發展農業機械合作社是該地區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當中的重要舉措,也是主要抓手。目前錦州地區主要以六種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農民自主檢修服務,該六種組織形式均由群眾自主發起,相關部門幫助引導成立。在解決農業機械檢修養護問題的同時還承擔訂單任務等,提高物品利用率的同時促進了錦州地區的農業發展。
②分類指導示范
在合作社建立過程中有很多農機大戶入駐,通過對這些典型的農機戶的吸引,能夠為民眾創造多樣化的產業服務機制,提升合作社的可行性。除此之外,根據不同作物、土壤條件、農民水平等因地制宜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工作能夠促使整體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合作社的規范運營,提升效率。
③加大扶持力度
對自主成立的農業合作組織,政府應該有一定的政策幫扶。例如購機累加補貼、單獨補貼;農機貸款專項;農業機械用油保證等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政府的能力有限,可以與外界達成合作進行相關扶持資金的引入。同時在農機上崗工作前的監管部門牌照、工作證等辦理過程當中適當簡化手續等。這些措施可以極大提高農民投入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使得我國的農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隨著科技的進步其質量在不斷提升,但是機械的養護工作也不可忽視。筆者在文中結合遼寧錦州農業機械合作社組織形式,為解決農機應用推廣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意見。
(作者單位:121007遼寧省錦州濱海新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服務中心)